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630 1
2015-10-28
     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成因何在?与樊纲先生商榷

  近日笔者读了樊纲先生的大作:《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福利陷阱》,引起了极大兴趣,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了一些问题,发现此文论证不足,甚至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问题,所以迟迟疑疑地写了本文,和樊纲先生商榷。实际上,樊纲先生此文算不上纯学术研究文章,也没有半点星儿的创见,但具有重大政策意义,关涉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希望各位有识之士也认真参与讨论。

  樊纲先生在开篇就提出了核心论点:“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一定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快于还不够中等的,中等收入一定是生产力要到中等水平,就是你可能还没有到中等,你的收入到了中等了。你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生产力的提高速度就出问题了。”文章的其他部分不过对此论点或作展开论述,或作补充论述。

  显然要下如此的结论,必须首先弄清楚生产力与工资福利的关系问题,究竟它们相关,还是不相关?若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如果不首先弄清楚这些关系,而冒然下结论,就犯严重的逻辑错误。而樊纲先生在文中却忽视这些关键问题。

  那么生产力与工资福利究竟存在怎样关系?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两大要素。即物的要素,主要指物化于生产工具和设备之中的科学技术;和人的要素,又包括创新创造力和员工的努力程度,创新创造力是生产力关键要素,而员工努力程度又取决于其对工资待遇满意程度,而满意程度又与信仰相关,即如果一个社会崇尚勤俭,那么容易提高满意程度,反之,亦然。可见生产力与工资福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至少在某一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工资福利提高生产力也随之而提高。实行上,这种正相关关系已经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常识。众所周知,高级微观经济学中就有效率工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工资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可惜以高深数学形式表达,恐怕一些人看不懂。如果上述分析正确,那么樊纲先生的论点无法成立。即中等收入陷阱绝非是福利陷阱。

  那么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成因何在?先介绍笔者发现的一个经济增长理论。众所周知,当代发展理论中有一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此理论有严密的逻辑和优美的形式。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增长由科技进步推动,而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系统之中。

  那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有多大的阐释力呢?我们先看一个实例,再下结论。在此以日本为例。众所周知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陷入衰退,至今没有走出泥潭。在此期间日本政府曾大力推行科技振兴战略,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照理日本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产值也很高,并且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发展下,如果科学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系统之中,那么其社会的创新创造力至少不低于除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可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不能解释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其实也不能解释“拉美陷阱”。

  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已经经受无数次的检验,成了公认的真理。当然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社会的创新创造力并非内生于经济系统之中。事实上,西方创新力勃兴的根源在于西方独特的文化和信仰体系。详细的论述见笔者的《回答钱老: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技术的帅才》。当然并非说,要建立创新型社会必须完全西化。我们曾发现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机制,详细的论述见笔者的《孔子人性论、君子人格,以及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机制》。此机制足够激励创新创造。

  如果一个社会是官本位社会,只崇尚权力和权威。那么意味着其人民习惯于屈服和服从,因而从根本上削弱了国民的创新因子。并且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即在这样的价值观系统中,人们无法从创新中体验人生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创新充满着风险和艰苦,如果能从寻租中获取财富或能从紧跟中和服从中获得权力,那么从事创新并非明智之举。这样的社会创新力永远低于西方国家。这便是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介绍一个新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大道至简,我们的理论由中华文化中阴阳相作用的原理悟化而来。

  先介绍两个概念。社会的创新创造力,这一概念源自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括科学技术创新,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创新。另一概念是,单位社会产品成本。这一概念属于经济学常识范畴,无需多说。

  再定义两个变量:w,为单位社会产品中由创新所生成的价值的增长率;c,为单位社会产品所耗费的成本的增长率。

  现在构造阴阳两极,即分别以w为半径画圆和以c为半径画圆。称之为w圆和c圆。此中w圆为阳极,c圆为阴极。经济体系运行就是这对阴阳两极相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如果w圆能覆盖c圆,即阳强阴弱;那么这一经济体系健康运行,不断增长,反之就停滞和衰退。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1、w=c,经济体均衡增长; 2、w>c,经济体加速增长;3、w<c,经济体衰退。

  显然,中等收入陷阱发生在w<c情况之下。w这一变量不会突变,关键在于c。先来分析社会产品成本的构成。社会产品成本大概包括三大部分:生产资料成本,生活资料成本,和工资福利水平。而生活资料成本与工资福利水平正相关。众所周知,工资福利水平是劳工和厂商博弈的结果,在没有强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如我国,厂商的谈判能力永远大于劳工,没在道理认为工资福利水平会在短期会快速上升。实际上,工资福利水平往往是被动地随生活资料成本的上升而上升。可见c值取决于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资料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房地产等固定资本价格快速上升。因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无法控制资本对其炒作,从而引致暴升。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本质并非是福利陷阱,而恰恰是房地产等固定资本泡沫化。

来源: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成因何在?与樊纲先生商榷_经济论坛_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1660104-1.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28 23:18:13
李攀 发表于 2015-10-28 23:15
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成因何在?与樊纲先生商榷

  近日笔者读了樊纲先生的大作:《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 ...
这个不是很懂,来学习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