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实现利润的日趋复杂促进了商业模式概念的发展。商业模式,就是围绕一套核心价值主张,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形式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利润是可以被设计的
任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对行业已形成利润的一个截留方案。这个截留方案,就是所谓的盈利模式。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形成一个洼地,把周边散的利润吸过来。也就是说,利润和盈利模式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利润的设计可以从价值来源、价值挖掘、价值破坏、价值创新、价值集整五个方面来进行。抓住价值的来源,就是在产生价值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整合。价值挖掘就是在有了基础价值后,进一步挖掘,放大,如后续产品,客户价值,效率提升,上下游打通。价值破坏是对既有产品,服务,运营的解构和颠覆,如免费模式。价值创新是通过新服务方式或新的组织运营方式创造一个新的需求、产品、交易模式和体验。价值集整就是将各种业已存在的价值用组织,联盟,交易,服务网络进行整合。
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的利润设计具有几个特点。首先,不赚或少赚主机硬件的钱,多赚配件的钱。其次,通过收取消费者购机预付款,再进行生产发货,赚取资金的时间差,以少量的资金就撬动了大量了外部资金,快速生产快速销售,加快了周转率,同时通过较高价格的配件销售赚取二道利润。
构建商业模式的四个维度
第一,研究和发现利润区。有四种利润区可以被研究和发现,主业利润区,衍生利润区,整合利润区和新构建的利润区。
第二,构建一个基于利润区的利润模式。也就是用怎样的利润模式去把利润区占领下来。
第三,如何构建生态链。其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来构建:通过内部交易构建内部生态链,通过供应链构建外部生态链,通过联盟扩大生态链,把所有的可整合对象分层次逐步去整合。
第四,构建生态链控制力。如果没有生态链控制力,生态链构筑无从谈起,没有生态链构筑,那就无从进行利润模式构建,如果利润模式构建不了,那发现利润区也没用,利润区发现以后,利润模式相当于吸管,能不能把利润区的利润吸过来,就取决于你的生态链控制力,所以这四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
商业模式构筑与动态管理
如果要构筑一个能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必须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在一个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行业,是否已经作出了足够的努力,使公司保持在利润区之内?
本行业产品的供求态势如何?如何管理本行业的供求关系?
在本行业价值链中,能够控制更多的环节吗?
通过与最终用户建立联系,能将公司引入利润区吗?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动态存储器市场一直保持急剧的增长。动态存储器的应用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机的制造成本。随着日本公司制造技术的改进和美元汇率的走强,日本的储存芯片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在1978年,美国的动态存储器产量是日本的3倍。英特尔公司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到1985年,形势已经完全逆转,英特尔公司的收益开始下降。动态存储器的制造是高度资产密集型的业务,递减的成本曲线要求继续投资和增加生产能力,而资本回报率有限。英特尔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穆尔和总裁格鲁夫认识到,继续制造储存芯片将要把公司的全部资产投入到一场消耗战中去。如果英特尔仍然坚持生产动态存储器,公司的整个业绩就会受到拖累。
他们认识到,动态存储器已经成为一个无利润区,英特尔必须放弃这一领域,将资源配置到成功可能性较大的领域。当然,不论从业务的角度,还是从感情的角度,放弃动态存储器都是一项困难的决策。但是日本的芯片由于改进了制造技术,正在大量涌入美国市场。为了生存,英特尔可以放弃曾经使它强大的任何做法。于是英特尔大量裁员,几乎30%的员工被解雇。但是英特尔的领导人决定,英特尔必须转向一个能够在未来带来价值的利润区,而不是仅仅依靠数量,在一个资本密集、无力可图的领域中争夺市场份额。
格鲁夫说道:怎样使他在硬件销售商面前拥有强有力的地位呢?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最终用户。最终用户永远不会满足,他们需要越来越高的处理速度。他们需要更大更好的应用程序,而这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只要最终用户保持这种需求,英特尔就应该坚持其领先两步的企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