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7.6 太阳大气层温度倒挂现象的原因
李开乐
摘要:日核温度近2000万度,那里的高温气体向外排放减压降温,来到太阳表面就使耀斑只有几百万度,再上冲成日冕还有200万度,但与五、六千度的下层光球、色球相比,当然就温度倒挂啦!
从“自然与人-7.5”可见,太阳大气的上下层温度是倒挂的。地球人无法靠近太阳去做深度探究,所以人们对这种现象至今都迷惑不解。我们用核球喷射论进行分析,道理其实很简单。
太阳的爆发过程,从我们能见得到的表面现象来说,按顺序应该是,先有黑子,后有耀斑,再有日冕的膨胀。在此我们又把日冕与黑子和耀斑放在一起,当成太阳表面的现象进行了比照,这正与“自然与人-7.5”的比照法不同。为什么呢?这正说明了日冕的双重性。虽说日冕也属于太阳的大气层,但当耀斑出现的时候,它就变得十分不稳定了,它的表现是与黑子和耀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日冕的高度可以是几倍太阳直径,但是当耀斑爆发时又可以变成高达十几倍的太阳直径,可见它是如何的不稳定。日冕一方面属太阳“大气层”,另一方面又成了与黑子和耀斑相似的太阳表面不断变化着的现象,这就是日冕的双重性了。所以,典型的日冕实际上是在正常的太阳大气圈层之上面的某个不固定的地方,轮流戴上去的一顶“高帽子”。在经过了耀斑这个主力部队的激烈决战之后,留下了一片非常广阔的战场,那就是突然长高的日冕了。
长高了的日冕,温度竟然高达约200万度,而太阳实体的广大辐射区内也只有70万度。显然可知,这个200万度完全是从日核中带出来的。太阳深处发生热核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向外排放而喷出了强大的气流,带出的烟雾(黑子)虽然滚滚向上,但只能在光球(厚度500公里)范围内活动,难以被带到更高的地方。可是,上冲气流借助于耀斑将自己的上冲力增强到了最大限度,抛开了烟雾,冲垮了黑子的马蹄形磁场,带着十分强烈的热气继续上冲,穿过色球(厚度2000公里),又再上冲近千万公里,一直冲至日冕顶部,这才使得长高了的日冕温度高达200万度。显然,日心附近的热核爆炸所形成的气流,上冲来到太阳表面作为耀斑爆发出来时只保存了几百万度;耀斑中的气体在太阳大气层的日冕中继续上冲和膨胀,又逐渐降温至200万度;色球顶部受到辐射、对流等影响,温度也升至几万度,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正因此,就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太阳的“大气层”里(光球──色球──日冕)温度倒挂的现象了。
另外,从太阳深层向外冲喷出来的气流,全部是些高温又高压的气体,到了太阳高空几百万公里以上的日冕范围内,由于周围环境气压低得多,肯定要迅速膨胀,所以将日冕扩展得又高又大,才使太阳在正常的大气圈层之上的某个地方,又多戴上了一顶“高帽子”,这都是不难理解的物理变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