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43 0
2015-10-31

以前我有深圳的朋友经常托我帮他买香港奶粉,然后带到罗湖口岸,他每次开到罗湖口岸与我交接奶粉,但是从去年开始,他已经好长时间不托我买奶粉了,最近有一次和他小聚,我好奇一问,他告诉我:原来,他小区里有一个邻居开了一家港货店,比托我帮忙方便多了,所以他不再找我了。我暗自算了算他的账:香港奶粉价格300元,但是他要麻烦我,而且每次他开车到罗湖与我交接,要支付时间成本以及油费,麻烦我的次数多了,偶尔他还主动请我吃饭,杂七杂八长期算下来,每罐奶粉实质上的总费用是400元左右。但是他小区新开的港货店一罐正品香港奶粉仅售350元,而且还省事——账是十分清晰的:求朋友,还不如直接诉诸市场。我当然也十分乐见这个结果,因为我也省了很多事——在这个案例中,港货店、朋友、我,三方共同受益——这就是市场的妙处。

以前我每次见邻居去超市,我都委托他帮我带些东西回来,比如说花生油、洗洁精啊什么的,但是后来我再也不找他了,因为我发现:同样一瓶鲁花花生油,超市售人民币149元,但天猫超市才售139元,而且还送货上门,我需要做的仅仅是在iPhone上点几下——有了网络市场,我再也不用麻烦邻居、不用再欠邻居人情了。

每次我回老家,几乎都有一些亲戚朋友,托我帮他的儿子、女儿找工作,就差没说出“投靠”两个字了。每次我听到这些话,感觉就像是18世纪的人和21世纪的人在对话,无法沟通,但是又不能直接推搪,只能支支吾吾,最终也就是礼貌性地敷衍一场,以此了事——我自从13年前毕业至今,工作从来都是自己找的,从来不求人介绍工作,这并不是因为我能干,而是因为我懂得这个道理:市场很大,自己找工作才是最好的,靠别人介绍,反而是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如果现在有个亲戚要給我介绍一份工作,我会扭头就跑,因为我要自己找,靠亲友介绍工作,只能在两三份工作之间选择,但我自己找工作,我可以在一万份工作之间选择,不但如此,我还可以在薪酬方面狮子大开口,试问:亲友介绍的工作,老板就是熟人,你敢狮子大开口吗?你敢开口要求涨工资吗?你敢开口要求升职吗?再说,帮别人找工作,就相当于去河边帮别人钓鱼,你帮他钓了,他就学不会钓鱼,你每次都帮他钓,他一辈子都学不会钓鱼,这表面上是帮他,实际上是害了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找工作这件事,靠市场也比靠亲友更靠谱——市场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我们有的国民还喜欢做一种很糊涂的事,就是喜欢幻想靠“请吃饭”解决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当出了点法律问题,就想找个律师咨询一下,典型的做法是打开微信,在“万能的群”里面发问:谁有朋友做律师的?我要请他吃饭,咨询一下。很快,你三姑介绍了一个做律师的朋友,他来了你的饭局,你在饭桌上问了一大堆的法律问题,但是最终什么案子都没有委托,律师吃完饭就走了。在这个故事里,你永远不知道的幕后真相有两个:第一,律师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骂你,因为他念四年法律、辛辛苦苦考个律师证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蹭你这顿饭;第二,律师在饭桌上回答你的问题,一定是心不在焉,必然是对你敷衍了事,因为他知道你不会付费,这是免费的“服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你想享受好的服务,又想不付费,那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你也花了钱,因为这顿饭钱也花了你一千元,这一千元饭钱給饭馆老板其实还不如直接給律师,假如你一开始就用诉诸市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你完全可以用这一千元、光明正大地上律师事务所,咨询两个小时,按钟收费,付费服务,质量有保证,因为是付费服务,律师不敢敷衍你、不敢忽悠你,而更重要的是,你不拘泥于亲友的介绍,你可以选择更好的、更出名的律师。

读者朋友应该都记得小时候,三姑六婆喜欢织一件毛衣送给你穿,当时穿起来觉得很温暖,尤其是在1990年代,这种事特别普遍,但是在商品市场发达的今天,织毛衣送亲友这件事,也失去了意义,因为织一件毛衣要花几天的时间,但是你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一看:一件很好看的毛衣,竟然只要三十几块钱,而且还送货上门,不但如此,款式还十分好看,说句难听的话,今天二姨妈送你一件亲手织的毛衣,你根本也不敢穿,为什么?因为款式不入时,最终无非就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和物力——所以哪怕是在穿衣服这件小事上面,与亲友比起来,市场也明显更能帮上忙。

再说吃的,比如说你去天津出差,你觉得天津麻花好吃,于是你买了三十斤,带上飞机,你扛了回家,分给亲戚朋友,东西很重,你双手累到抽筋,到头来你发现你做了一件很蠢的事:因为你根本不必这样做——网络商店上的正宗天津麻花,不但售价比你买的更便宜,而且还免费送上门,你累了半天,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思维落伍的人——同理,你的亲戚想吃麻花,与其麻烦你带,还不如直接打开手机、点击下单,第二天就有了——在“吃”这件事上,你在你亲友面前也失去了意义,因为市场很发达,他们已经不需要你了,这不是坏事,这恰恰是好事,因为你被解放了,谁解放了你?市场解放了你。

比较典型的还有家里“通厕所”这件事,家中的抽水马桶堵住了,无论是多么好的朋友,他都不会来帮你通厕所(因为他嫌脏),但是专业通厕所的师傅会上门帮你,200块钱搞定,通完厕所,不等你谢他,师傅还要抢先谢你,因为在他的眼中,你是他的衣食父母,所以一谈到通厕所,你所有的朋友都会跑光,只有市场对你不离不弃,市场,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要帮忙,找朋友”,在这种僵化的思维之下,我们时常会做一些蠢事,我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去广州办事,从广州火车站出来,你想起你在广州有一个老同学住在天河区,你想:如果去老同学家借宿一晚,可以节省一晚的酒店房费,是不是?是的,但这仍然是一件蠢事,因为你从火车站打个车去你老同学家,来回用了120元,而你原本用这120元,在火车站附近就已经足够住上一晚快捷酒店,快捷酒店尽管不太高档,但也总比你老同学家的床铺干净——更重要的是:你不用看你老同学老婆的脸色,你也不用欠别人的人情,退一万步而言,就算你的老同学住在火车站的旁边,你也应该住快捷酒店,因为你去同学家借宿,不可能两手空空吧?总得买点礼物吧?这个礼物的费用随时超过你住酒店的费用,更别提住人家的房子給同学家添麻烦了——总之无论怎样算,靠市场都比靠人情更划算。

我还认识广东湛江市的一位富商,他为了将他的公子塞进省城广州某重点中学,四处托朋友,一共花了将近四十万元的“人情费用”,终于将自己的儿子塞了进去,在我看来,这明显也是一件蠢事,因为同样用四十万元外加食宿费,无论是在香港、还是英国、还是新加坡,抑或是其他地方,都已经足够他儿子念三年私立的名校,而且还是交费就读,光明正大的,不用走任何的后门——这位富商显然没有想到这个,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旧的,他不懂得诉诸市场,而是走惯了“人情”路子,想象不到世界居然有那么大。而更悲剧的是,他的公子在省城的重点中学没有读满一年,就卷起铺盖回家了,为什么?因为在他同学的眼中,他是“走后门”进来的,他受到了歧视,无法融入集体。如果这位富商懂得“市场比朋友更有用”这个道理,他一开始就应该給他儿子报名就读香港或者新加坡等地的私立中学,只要交费就可以读,教学质量绝对比广州的重点中学更高,至少英语教育水平比它高,不是吗?

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商品市场不发达,人们存在互助的需求,所以人们的互助意识比较浓,所谓“人情味”,说白了其实就是互助需求使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发现:从长时间来看,市场所能给予你的总福利,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朋友所能給你的,因此,如果你交朋友的动机是为了有事多个人帮忙的话,那么将来你越来越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都比朋友更中用——市场,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