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幸福公式
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这个公式和中国的“自足常乐‘很相似,但是也有不同。中国的自足常乐是教育我们不要有太大的欲望,单单是从欲望的角度来分析的,欲望越小,幸福就是越大。但是也要看辩证的看待,如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也是自足,不免让人走向消极和被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哲学的不足。
三缪尔森的幸福公式是提倡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然后再强调合理的适当地控制欲望。它不强调一味地节欲,它鼓励人们积极地去创造价值,改善环境,改善生活,积极地创造快乐,提升幸福指数。1、幸福和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就是说,欲望既定的条件下,效用越大越幸福;效用既定的条件下,欲望越小越幸福。
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2、欲望无限大,幸福会趋于零;欲望是零,幸福也是零。没有欲望也就没有幸福。幸福只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的一种价值判断,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效用与主观感受有关,所以幸福也和主观感受有关。幸福就是感受,是精神方面对消费物的享受和满足;幸福的感觉和消费物品的多少和贵贱不成比例。比如,生活困难的人,每天能吃到肉和蛋,按时领到工资就幸福;腐败的人整天的山珍海味也不满足。4、人们对物的享受和个人的身体条件有关。有好玩的地方你走不动;有好的风景你看不见;有好听的音乐你听不见;有好吃的你没有胃口,吃喝玩乐对你没有效用,何谈幸福?所以,健康最重要,拥有健康的人最幸福。5、效用和时间正相关,时间越长,效用越大。人的生命越长,享受就越多,所以长寿的人也最幸福。
当然除了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以外,其他的领域有对幸福定义的公式,比如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H=S+C+V(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 1.生
活富有一些。2.拥有美满婚姻。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4.具有信仰。
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公式”: Felicidad(幸福指数)=P+(5 ×E)+(3×N),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在你的心中你是如何来诠释你的幸福公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