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2-17 17:56:00

让人眼睛一亮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00:00
建议版主加“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16: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8-12-17 15:24:00的发言:

首先,感觉到先生确实是认真思考过的!

其次,感觉到先生将事实与价值完全给分开了!但我认为事实与价值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开的!当然,这一点咱们还可以做讨论!

还有,就是先生举的例子:——有人说“美国人很少有乱插队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美国好你去美国好了!”,然后有人说:“我最讨厌美国。”这就是把事实和应该、喜欢混淆起来的。——我认为这个例子本身就带有价值倾向,而不是简单的事实!就不能怪其他人有情绪了!因为,首先,专门提到美国人,显然这时不在美国,此话是让非美国人听的;其次,里面用到“很少”,这是一个比较,言外之意是,这里的人“很多”;最后,里面还用到乱,这更带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这句话里完全可以得出一个“这里的人很差”的结论!所以,也就怪不得会有人跳出来,说一些情绪性的话了!要是说一句“乱插队不好”,我想是不会有谁出来反对的!

最后,见先生提到了休谟问题,而且先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咱们不妨讨论一下!请先生先将其简单阐述一下后,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咱们讨论一下怎样?

谈到休谟问题,我们都是打住的,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

“从‘事实’到‘应该’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大意)这句话就是休谟说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18:17: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19:00

的确高出我一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21:00
以下是引用xmok77在2008-12-17 17:39:00的发言:

看得不是很明白,就好像看到了黑格尔每天刻板严谨的生活,听到了有人说:马克思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就好像

自己有话不再敢随便开口了

我自己的观点是:如果不是从事严谨的科学研究或者专门搞哲学,何必整天追问宇宙起源在哪儿呢?我想历史上的人类常常思考人类起源的人也是少数吧

另外一个想法是:你说的我都觉得有道理,都是些大命题,能否更系统的阐述你的这些观点呢,这样感兴趣的人就会更好的跟上你的思维的

顺便补充一点:严密、通俗和篇幅简短,三者只能取其二(当然是指提供同样的信息量的前提下)。

最初是领导在不同的时间陆续提出这些要求,我们仔细思考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26:00
以下是引用qasw在2008-12-17 14:10:00的发言:

什么地方的研究啊,这么包容-----“有学经济学的,有心理学的,有生物学的,有学法律的”。。。

我们研究网络游戏设计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29:00
以下是引用greenneerg在2008-12-17 12:39:00的发言:
你说的这些书哪能下载?

科学究竟是什么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wugsh/sources/chalmers/mulu.htm

经济学方法论 https://bbs.pinggu.org/b4i394592p4.html

经济解释 http://www.bookhome.net/baike/jingji/jjj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8:56: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17 18: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8-12-17 15:24:00的发言:

首先,感觉到先生确实是认真思考过的!

其次,感觉到先生将事实与价值完全给分开了!但我认为事实与价值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开的!当然,这一点咱们还可以做讨论!

还有,就是先生举的例子:——有人说“美国人很少有乱插队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美国好你去美国好了!”,然后有人说:“我最讨厌美国。”这就是把事实和应该、喜欢混淆起来的。——我认为这个例子本身就带有价值倾向,而不是简单的事实!就不能怪其他人有情绪了!因为,首先,专门提到美国人,显然这时不在美国,此话是让非美国人听的;其次,里面用到“很少”,这是一个比较,言外之意是,这里的人“很多”;最后,里面还用到乱,这更带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这句话里完全可以得出一个“这里的人很差”的结论!所以,也就怪不得会有人跳出来,说一些情绪性的话了!要是说一句“乱插队不好”,我想是不会有谁出来反对的!

最后,见先生提到了休谟问题,而且先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咱们不妨讨论一下!请先生先将其简单阐述一下后,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咱们讨论一下怎样?

谈到休谟问题,我们都是打住的,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

“从‘事实’到‘应该’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大意)这句话就是休谟说的。


先生是怎么知道我们都是打住的?既然先生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先生又为何拿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做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呢?显然,在先生那里还是有自己的答案的!还是请先生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9:13:00

38楼:

老刘,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那哲学的大厦也重新建起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9:26: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2-17 19:13:00的发言:

38楼:

老刘,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那哲学的大厦也重新建起来了。

哲学大厦的地基我也打了一些了,只是现在没精力继续打!先生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博客里看一下我的这两根桩子打的牢不牢!欢迎看后提出先生的意见和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19:26: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9:33:00
学习一下可以,对哲学我没有什么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19:4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2-17 19:33:00的发言:
学习一下可以,对哲学我没有什么研究。

不用过谦!我也是在研究价值的时候遇到一些不得不解决的哲学问题,才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0:32:00

哲学和逻辑学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1:02:00

等着楼主的补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1:36:00

hhhhhhhhhhhhhhh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1:57:00

你们什么公司阿?研究这玩意?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2:37:00
个人觉得你这几条本身就没什么逻辑,不知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问题。看你的标题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总结的几条,lz觉得表达的清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2:52:00

汗,搞这么高深,表达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7 23:57:00

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00:17: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8-12-17 18:5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17 18: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8-12-17 15:24:00的发言:

首先,感觉到先生确实是认真思考过的!

其次,感觉到先生将事实与价值完全给分开了!但我认为事实与价值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开的!当然,这一点咱们还可以做讨论!

还有,就是先生举的例子:——有人说“美国人很少有乱插队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美国好你去美国好了!”,然后有人说:“我最讨厌美国。”这就是把事实和应该、喜欢混淆起来的。——我认为这个例子本身就带有价值倾向,而不是简单的事实!就不能怪其他人有情绪了!因为,首先,专门提到美国人,显然这时不在美国,此话是让非美国人听的;其次,里面用到“很少”,这是一个比较,言外之意是,这里的人“很多”;最后,里面还用到乱,这更带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这句话里完全可以得出一个“这里的人很差”的结论!所以,也就怪不得会有人跳出来,说一些情绪性的话了!要是说一句“乱插队不好”,我想是不会有谁出来反对的!

最后,见先生提到了休谟问题,而且先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咱们不妨讨论一下!请先生先将其简单阐述一下后,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咱们讨论一下怎样?

谈到休谟问题,我们都是打住的,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

“从‘事实’到‘应该’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大意)这句话就是休谟说的。


先生是怎么知道我们都是打住的?既然先生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答案,先生又为何拿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做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呢?显然,在先生那里还是有自己的答案的!还是请先生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我说的“我们”不是我和你,是我和我的同事。

我的答案是:归纳是有用的,而是人认识世界主要靠归纳和试错。如果承认进化论的正确性,就只能承认归纳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不仅人,动物也在使用这些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00:26:00
以下是引用remlus在2008-12-16 4:49:00的发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事实是:你想吸毒又买得起毒品的情况下,你会吸毒

                价值判断是:这样做不好

你可能有误解。

所谓价值判断,是指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重要程度的比较。所以有价值观这个词,所谓价值观,就是对事物重要程度的排序。

比如在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你认为是错误的观点,你是怕伤害对方自尊心而不反对他呢?还是说真话?这就是在比较“不伤害别人自尊心”和“说真话”之间哪个更重要。

之所以有价值判断,就是因为人同时有多个目的,当这些目的的实现产生冲突的时候,就需要价值判断。如果只有单一目的,或多个目的的实现之间没有冲突,那么就不存在价值判断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15:05:00

我说的“我们”不是我和你,是我和我的同事。

我的答案是:归纳是有用的,而是人认识世界主要靠归纳和试错。如果承认进化论的正确性,就只能承认归纳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不仅人,动物也在使用这些方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19544&id=396782&page=1&skin=0&Star=5

原来如此!误会了!

归纳当然是有用的,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但先生就能以此否认演绎和推理在认识世界中的积极作用吗?

另外,我想请问先生:我们认识世界是为了什么?仅仅就是为了知道吗?不是为了在知道后还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更好的生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15:10:00
认识世界当然是为了指导决策。只是从认识,到指导决策,路很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8 15:24: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18 15:10:00的发言:
认识世界当然是为了指导决策。只是从认识,到指导决策,路很长。

先生承认当我们知道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后,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至于理论到实践的路具体需要多长,那是另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0 08:27:00

受教了

期待更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0 16:03: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16 0:06:00的发言:

我曾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全职的理论研究工作。当然不是研究经济学,但和经济学也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的部门有10人,其中一半是来自北大清华的硕博,各种专业都有,有学经济学的,有心理学的,有生物学的,有学法律的。我们有一些基本问题经过大半年的长期讨论,才逐渐达成共识。我就来说说这些共识。

1,对于一切问题的追问,其终点只有三个: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如果你没有追问到这里,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如果深入思考过,那么一旦讨论到这里就可以刹车了。

2,对于一切研究方法的追问,最终都逃不过休谟问题。如果你没有思考过休谟问题,说明你没有对研究方法深入思考过。如果你明白了休谟问题,你会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最终答案。

3,科学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技术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从“事实是什么”到“应该怎么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之所以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是因为只有科学命题才有预测能力,有预测能力才能帮助决策。科学不等于哲学,它们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科学命题有可证伪性。要搞清楚科学方法是什么,可以去看《科学究竟是什么》、《经济学方法论》、《经济解释》,这几本书说得都是差不多的问题。

5,逻辑学是思维的基础,必须了解。其中各种逻辑谬误一定要背熟。顺便说一下,这个论坛上的讨论,逻辑谬误一抓一大把。人们最常见的一些逻辑谬误就是人身攻击、违反同一律。

6,符合逻辑,是一切讨论的前提条件。讨论的态度还应该包括:有话一定要说,不隐瞒。

7,把“事实是什么”(事实问题)、“应该做什么”(价值问题)和“喜欢什么”(情感问题)混淆起来是思维混乱的根源。比方说,如果有人说“美国人很少有乱插队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美国好你去美国好了!”,然后有人说:“我最讨厌美国。”这就是把事实和应该、喜欢混淆起来的。

8,进化论不仅在生物界适用,而是在宇宙中普遍适用,包括人类社会和无机物的世界(这在系统科学中有论述)。一定要看至少一本介绍进化论的书,无需看原著,要看最新的综合性、系统性介绍的书,推荐《生物进化》。

9,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用系统论的思想一想就明白了。系统论是一种方法论,非常重要,一定要了解。

补充:

10,严密、通俗和篇幅简短,三者只能取其二(当然是指提供同样的信息量的前提下)。

最初是领导在不同的时间陆续提出这些要求,我们仔细思考后,得出了这个结论。这可以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论证。

在知识结构不一致的情况下,想三言两语把事情对另一个人说清楚,是不可能的。

11,有很多争论是定义不清晰引起的。对同一个词,我这样定义,你那样定义,争了半天,是鸡同鸭讲。所以,定义清晰是有效讨论的前提。顺便说一下,价值这个词就是西经和马经定义不同的词,不说清楚是哪个价值,常常就是鸡同鸭讲。

再想到什么我再补充。


你们在什么单位工作啊,大家都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

专门“背熟”常见逻辑谬误是为了做什么?

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公司?!

烦劳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0 21:38:00
以下是引用星星闪耀在2008-12-20 16: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16 0:06:00的发言:

我曾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全职的理论研究工作。当然不是研究经济学,但和经济学也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的部门有10人,其中一半是来自北大清华的硕博,各种专业都有,有学经济学的,有心理学的,有生物学的,有学法律的。我们有一些基本问题经过大半年的长期讨论,才逐渐达成共识。我就来说说这些共识。

1,对于一切问题的追问,其终点只有三个: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如果你没有追问到这里,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如果深入思考过,那么一旦讨论到这里就可以刹车了。

2,对于一切研究方法的追问,最终都逃不过休谟问题。如果你没有思考过休谟问题,说明你没有对研究方法深入思考过。如果你明白了休谟问题,你会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最终答案。

3,科学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技术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从“事实是什么”到“应该怎么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之所以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是因为只有科学命题才有预测能力,有预测能力才能帮助决策。科学不等于哲学,它们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科学命题有可证伪性。要搞清楚科学方法是什么,可以去看《科学究竟是什么》、《经济学方法论》、《经济解释》,这几本书说得都是差不多的问题。

5,逻辑学是思维的基础,必须了解。其中各种逻辑谬误一定要背熟。顺便说一下,这个论坛上的讨论,逻辑谬误一抓一大把。人们最常见的一些逻辑谬误就是人身攻击、违反同一律。

6,符合逻辑,是一切讨论的前提条件。讨论的态度还应该包括:有话一定要说,不隐瞒。

7,把“事实是什么”(事实问题)、“应该做什么”(价值问题)和“喜欢什么”(情感问题)混淆起来是思维混乱的根源。比方说,如果有人说“美国人很少有乱插队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美国好你去美国好了!”,然后有人说:“我最讨厌美国。”这就是把事实和应该、喜欢混淆起来的。

8,进化论不仅在生物界适用,而是在宇宙中普遍适用,包括人类社会和无机物的世界(这在系统科学中有论述)。一定要看至少一本介绍进化论的书,无需看原著,要看最新的综合性、系统性介绍的书,推荐《生物进化》。

9,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用系统论的思想一想就明白了。系统论是一种方法论,非常重要,一定要了解。

补充:

10,严密、通俗和篇幅简短,三者只能取其二(当然是指提供同样的信息量的前提下)。

最初是领导在不同的时间陆续提出这些要求,我们仔细思考后,得出了这个结论。这可以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论证。

在知识结构不一致的情况下,想三言两语把事情对另一个人说清楚,是不可能的。

11,有很多争论是定义不清晰引起的。对同一个词,我这样定义,你那样定义,争了半天,是鸡同鸭讲。所以,定义清晰是有效讨论的前提。顺便说一下,价值这个词就是西经和马经定义不同的词,不说清楚是哪个价值,常常就是鸡同鸭讲。

再想到什么我再补充。


你们在什么单位工作啊,大家都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

专门“背熟”常见逻辑谬误是为了做什么?

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公司?!

烦劳啦。。。。

谁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了?乱扣帽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0 22:19:00

你说你不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么你的第8条该如何解释?且看——8,进化论不仅在生物界适用,而是在宇宙中普遍适用,包括人类社会和无机物的世界(这在系统科学中有论述)。一定要看至少一本介绍进化论的书,无需看原著,要看最新的综合性、系统性介绍的书,推荐《生物进化》。


另,你那么担心“人身攻击”,甚至将这个作为逻辑谬误背的很熟,是不是你们的“理论工作”经常要面对“人身攻击”呢?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研究理论工作的“公司”?烦劳啦,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01:04:00

原来你根本不知道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张。

事实上,我也不是很清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张(所以更谈不上我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我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限的了解来自于wiki和《生物进化》最后一张关于社会生物学的讨论。

你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了解,我猜大概仅限于中小学教科书中的一面之词。

我说的“进化在宇宙中普遍适用,包括人类社会”,指的是文化的进化、理论的进化等等。就我来看,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的差别不是马克思所说的使用工具,而是文化的进化机制,这种机制的名字就叫文明。而认为进化机制在社会及非生物领域同样普遍存在,这是系统科学的观点。我建议你去搜索关键词“超循环”。

更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是“普遍存在”,所谓“普遍存在”指的是“事实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样”。你又是把“事实是什么”和“应该怎么样”混淆起来的。我曾经问sixiangzhe,邓小平还认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我本以为他能指出这是“事实”和“应该”之间的差别,没想到他这个博士连这个基本的逻辑都搞不清,无情清晰指出这个问题。而且,在这个论坛上,在这个问题上分不清的人看来还很多。

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并不完全像中小学教科书上所宣传的那样。我就贴wiki上的介绍给你看看,如果有时间,我还可以把《生物进化》最后一张关于社会生物学的讨论打出来贴给你看看。

最后我要告诉你:在不了解别人说的东西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你自己说的是什么之前,不要轻易给别人打上XX主义的标签,那很不礼貌。

我可以告诉你,而且事实上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我们研究的是网络游戏理论。但我没有任何必要告诉你我是哪家公司。而且,我在这里也不代表我们公司,我只代表我个人。

以下文章来自于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4%BE%E4%BC%9A%E8%BE%BE%E5%B0%94%E6%96%87%E4%B8%BB%E4%B9%89&variant=zh-cn ,其中红色粗体字是我做的标记。

社会达尔文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行从19世纪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人认为现代的社会生物学也可归类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学派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美国思维》(应为《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郭正昭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 年5 月初版),所以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来指称1944年前的相关思潮是不确切的,但这种用法已被历史学界广泛采用。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被其拥护者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正名,理由是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的“适者生存”。至此,赫伯特·斯宾塞对社会和道德机制进化的理解被异化为与其哲学思想相对立的东西。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这一思想说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不可避免,也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的退化不可避免。社会达尔文主义,经常被卷入关于优生学的争论。

目录

[隐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编辑]
   历史

[编辑]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理论

社会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理论在欧洲思想界很常见。达尔文之前的启蒙时代思想家,如黑格尔就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的思想家认为,斗争是社会生活的天然特征。托马斯·霍布斯在17世纪写成的著作《自然状态》中已经出现达尔文所描述的对自然资源的竞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其他社会变革理论的区别在于,它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应用于社会研究之中。

达尔文对进化的独特研讨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达尔文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发展的影响高于超自然影响,认为人类象动物一样为生物学法则所约束,特别是人口增长对个体的压力。与霍布斯不同,他相信这种压力使具备某种生理和智力性状的个体常胜于其他个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特征在种群中的积累会导致新物种出现。

达尔文觉得“社会本能”如“怜悯”和“道德情感”也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这些进化的结果使他们所在的社会得到增强。他在《人类起源》中表述了这样的观点[1]。所以,达尔文确实相信社会现象也是由自然选择塑造的。

[编辑]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来源及衍生思想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家包括赫伯特·斯宾塞马尔萨斯朗西斯·盖尔顿等。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本人的著作是有区别的,并且与达尔文著作出版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进化论不尽相同。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个简化观点是,人、特别是男性必须为了在未来能够生存而竞争,不能给予穷人任何援助,他们必须要养活自己,虽然多数二十世纪早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支持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以赋予穷人养活自己的机会,使能够自足者胜过那些因懒惰、软弱或劣等而贫穷的人。达尔文也相信雄性较雌性优越[可疑]  ,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一脉相承。

[编辑]
   社会进步理论

斯宾塞的“进化进步主义”思想根植于马尔萨斯,他后来的理论则受到达尔文的影响。他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方面的重要著作《进步:法则和原因》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还早两年出版,他的第二本著作《第一原理》出版于1860年。但他的思想的确应该归类于“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个人而非集体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产生的进化不仅表现在生物学,而且也发生在社会领域。

“演化”不等于“进步”。相对于达尔文,斯宾塞的“宇宙进化”理论在许多方面其实更加贴近拉马克奥古斯特·孔德。达尔文理论关注的是种群,而斯宾塞处理的是个体动机的影响(人文)。达尔文理论采用或然论,即:环境的变化虽然迟早要影响生物个体的变化,但并无单一和特别的目标。斯宾塞理论则采用决定论(人类社会的进化只是其前一个阶段的逻辑结果),宿命论(不受人类行为的影响),单一途径(在单一的途径上进行,不可超越某一阶段或改变它们)和进步终极论的(存在一个最后会达到的终极,完美的社会)。达尔文理论不等于进步,进化产生的新物种只是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斯宾塞则引入了社会进步的概念——进化后新的社会形态总是比以前的要好。

斯宾塞的著作继续了马尔萨斯的主旨。马尔萨斯的著作不算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然而,他1798年出版的《人口学原理》非同寻常地流行,并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广为传诵。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早晚会导致粮食供不应求,最弱者就会因此而饿死(马尔萨斯灾难)。据Michael Ruse考证,达尔文是在1838年(马尔萨斯去世后第四年)阅读了马尔萨斯著名的《人口学原理》一文。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慈善事业只会使社会问题更为恶化,在这方面,马尔萨斯是他们的先驱。

[编辑]
   优生学

对达尔文生物学观点的另外一种社会解读是所谓优生学,该理论由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发展起来。高尔顿认为,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高尔顿认为,诸如社会福利和疯人院之类的社会机构允许“劣等”人生存并且让他们的增长水平超过了社会中的“优等”人,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纠正的话,社会将被“劣等”人所充斥。达尔文带着兴趣阅读了他侄儿的文章,并且在《人类起源》中用了部分章节来讨论高尔顿的理论。不过无论是达尔文还是高尔顿,都没有主张在20世纪上半叶得以实行的优生政策。他们在政治上,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强制。


    
弗朗西斯·高尔顿

在德国,恩斯特·海克尔于1899年出版的畅销书Welträtsel《宇宙之谜》将社会达尔文主义介绍给更多读者,此书构造了一种自然现象与渲染浪漫和符号象征的神秘主义的大杂烩。这一现象催生了1904年建立的“一元论者联盟”,其成员有许多名流,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909年该联盟的会员由六千人之众。他们主张进行优生改革,结果成为大众运动鼻祖之一,最终也是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源泉之一。

[编辑]
   种族主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种族优越和竞争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联。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种族观简单而言是白色人种必须以文明教化全球的有色人种,然而还有其他更复杂的观念。达尔文进化论基于基因分岔和自然选择理论进行种族划分。基因分岔是指一组物种彼此之间互相分离,从而各自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基因特征,这一理论适用于包括人类的所有生物。正是由于基因分岔,我们今天才有不同的人种和族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的看法是,北欧的日耳曼人是优等人种,因为他们在寒冷的气候中进化,迫使他们发展出高等生存技巧,在现今时代表现为热衷于扩张和冒险。另外,相对于非洲的温暖气候,自然选择在寒冷的北部以更快的速度、更彻底地淘汰体格软弱和低智力的个体。大日耳曼主义者还论证,如果动物在体能和智力上适应其所在地气候,那么人类也是如此。这些思想得到当时的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全力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此人是达尔文理论的早期捍卫者,并得到“达尔文的看门犬”的绰号。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支持者包括威廉·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

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种幼稚的种族观念是:一个种族为了生存必须具备侵略性。白种人被看作是最伟大的人种是因为他们具有优越感和征服欲。白人在有些地方征服了野蛮人,在另一些地方则干脆将他们灭绝,正如美国人在北美洲及英国人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所作所为。但是在现代社会,当白人成为内部政治争斗的牺牲品时,亚洲的黄色和棕色人种不断地积蓄力量以准备推翻白人在全球的控制权。许多人相信,白种人和西方文明最终被“劣等”种族和文化所排挤掉只是时间问题。上述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得到不少名人的支持,其中包括美国记者Lothrop Stoddard和航空界的英雄查尔斯·林白。林白虽反对种族主义,却相信白种民族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必须保持技术优势,特别在航空业。

[编辑]
   影响

尽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在社会和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今天已经不再时髦,没有人再自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编辑]
   欧洲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圈子里--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知识分子之间--广泛流传。哲学家尼采创造了‘超人’这个概念。在国际政治上,各帝国之间的竞争鼓励了军事化和对世界依照殖民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当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更侧重于物种间的竞争而非合作。社会达尔文主义可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有重要影响。

[编辑]
   美国

赫伯特·斯宾塞的思想在1870年代,特别是在美国,不可思议地流行。在镀金时代的美国 ,Edward Youmans, William Graham Sumner, John Fiske, John W. Burgess等作家和思想家在斯宾塞和达尔文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Sumner在1880年代放弃了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一些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他从来也没真正相信过社会达尔文主义。[2]

大部分美国生意人拒绝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中暗含的反博爱主张,相反,他们用成百上千万美元建造中小学,大学,医院,公园等设施。安德鲁·卡耐基虽仰慕斯宾塞,他却也是当时(1890-1920)世界上最著名的慈善家,他还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的领袖。

杰克·伦敦创作了不少许多描写生存的小说,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解。 [3].

[编辑]
   中国

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向西方国家开放国门,国家利益不断受到损害。中国学者严复于1897年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变法图强”及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中国,达尔文学说在社会学中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来源请求]在当代的中国大陆,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奇怪地并存,诸如“落后就要挨打”这类口号仍很常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1980年代起,在强制公民计划生育的同时,还大力提倡“优生优育”,相关的政策具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2001年新增的第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者的婚姻无效。这是出于对遗传疾病的考虑.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有增加肝炎等疾病的检测,这很自然地导致了社会上对于乙肝患者的心理恐惧。一些人将此视为公开歧视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政策,部分医学和法律专家认为这是对弱势群体人权的侵犯[4]。但中国官方实际上一直致力于扭转社会上歧视的现状,并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如《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其转氨酶正常即为合格;《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中要求任职体检不得强行检查乙肝病毒;《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此外,正在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很有可能加入关于禁止乙肝歧视的条款。

[编辑]
   台湾

台湾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接受某种程度上源于日本殖民统治时代的教育政策,后来则是在升学主义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作用。台湾的生活空间狭窄,人口稠密,资源竞争剧烈,即使不会公然提倡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生活行为与资源分配上也会表现出优胜劣败的观念。此外,台湾的优生保健政策,以及堂表亲属不得联姻,婚前健康检查等,都隐含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概念。

[编辑]
   批评与争议

(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指称保守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辩护。有不少人简单地使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普世道德和利他主义。

一些二十世纪前的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预见了优生学和纳粹的种族学说。其批评者将公众头脑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优生学,种族主义新帝国主义伪科学联系在一起,对它的批评还被扩展到其他与之相似的政治理论或者科学理论,例如进化心理学

同样,资本主义,特别是主张放任自由的经济学说被(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所攻击,他们将其等同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这些经济学说都建立在自然稀缺的假设上,并且主张‘物竞天择’的经济行为。

然而,1880年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中很少有人主张资本主义或者"放任自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求一个强势政府来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以便扫除掉劣等人。他们并不相信市场能起到这个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著名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他的人类行为一书中论证说,社会达尔文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原则相矛盾。

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必然产生特定的政治立场,有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论证进步是无可避免的,有些则强调人类不断退化的潜力,还有人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卷入所谓进步力量。其实,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些相关的社会理论的荟萃,正如同存在主义是一些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的总称,而不是一种单独的哲学。

[编辑]
   现代遗产

自社会达尔文主义诞生以来,生物进化论已逐渐不再特别强调种内竞争及个体之间激烈对峙的重要性。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某些现代形式作为政治学说,仍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保守主义政治运动中很有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1 1:05: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1 01:13:00

顺便,我把社会生物学也贴给你看看:

社会生物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社会生物学是数个科学学科的结合,藉考量社会行为演化优势来试图解释所有物种行为。它被认为是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an)与社会主义结合了科学方法学的一个学科,被视为是生物学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它也借鉴了包括动物行为学演化学动物学考古学族群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在与人类社会相关的研究中,同社会生物学相近的领域是人类生态学演化心理学

社会生物学透过对社会性昆虫所进行的社会行为作调查,例如:择偶的模式、地域的争夺战、群体猎食,以及对虫群式社会本身的研究。正由于天择能够使动物演化出各种与天然环境作有用的互动方式,亦能使这些动物产生出对社会行为有利的遗传性演化。对于社会生物学应用于非人类,这学科是没有争议的。

然而,对于这学科在人类上的应用,却引致了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期这段期间最大的科学争议之一。 批评者主要是理查·路翁亭(Richard Lewontin)和史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他们在哈佛大学成立社会生物研究团,以破坏其理论根基和回应社会生物学家的发现宣称。他们所针对的,主于集中于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在人类行为扮演了中心角色的主张。他们认为:诸如“进取心”之类的遗传特质的转变能够透过各人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作解释,而不一定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有不少社会生物学家却指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其实很复杂。对于争议的回应,人类学家John Tooby及心理学家Leda Cosmides从社会生物学开展出演化心理学这条分支,透过回避有关人类在生物多样性的关连问题,使要研究的课题更为单纯及较少争议。

目录

[隐藏]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编辑] 理论

社会生物学这个名词是1975年艾德华·威尔森出版其代表性的著作《社会生物学:新综合》中提出。 在这部著述中威尔森先锋性的试图解释如利他行为攻击性育幼行为这些社会行为的演化机制。 虽然威尔森的书主要讨论的是动物行为,尤其是他的蚂蚁研究,但在最后的几页他讨论在人类行为方面运用这些学说的可能性。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动物或人类的行为无法仅以完全文化或环境的因素满意地解释, 他们说为了完全了解行为必须针对其演化起源作分析。 如果达尔文的天择学说成立,则使生物有较大的机会存活和(或)繁殖遗传的行为机制会较可能出现在现在存在的生物。 许多生物学家接受这在动物上成立, 但对运用在人类演化却有极大的争议。

社会生物学家经常对本能性或直觉的行为感兴趣, 他们对解释文化间的相似处比相异处更感兴趣。 借由检验物种历史中天择压力以逻辑地解释行为如何被获得的。

举例来说许多哺乳动物物种的母亲包括人类非常保护她们的后代。 社会生物学家提出的理由是这个行为随着时间演化可能因这有助物种生存, 经过一段时间物种中那些没有表现此行为的个体可能失去她们的后代并最后灭绝。 依这种模式社会行为就类似那些非行为的适应譬如说毛皮或嗅觉, 因此社会生物学家可以争论行为之下的演化机制是遗传性的。

个体遗传优势通常无法解释较复杂的社会行为, 但是遗传演化出现在社会团体的行动。 对选择力反应的机制在团体中是可统计的并较决定个体的选择力易掌握。 当解释社会团体中的行为时社会生物学的分析程序使用类似保险业或对局论所用的精算分析做范例或族群统计。

人类学家Colin Turnbull 发现另一个支持的例子有关一个非洲部落Ik因极缺乏利他行为以制输掉对相邻部落的战斗。 他的具争议性结论激起人类学家与记者们的反应。

威尔森经逻辑推演利他者必须繁殖他们所拥有利他遗传特质以使利他存在, 当利他者浪费他们的资源在非利他者身上利他者会倾向灭绝, 换句话说利他者必须实行慈善始于家中的伦理。

一个社会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影响性情的基因彼此间达成平衡, 利他的基因扩张的同时依赖的基因也会扩张。

[编辑] 争议

将社会生物学套用到人类立刻引起了争议,许多人如古尔德、路翁廷怕社会生物学是生物决定论,将被用来就如过去类似的思想以改变现状、分出统治菁英、承认威权政体。他们指出这是二十世纪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生学,而近一点的例子是七零年代具争议的智商测验就是对演化学科应用在人类的警示。

他们认为威尔森导出了一个自然谬论,数位学者反对威尔森的社会生物学并组成社会生物研究团来反制他的想法。

其他批评者认为威尔森的理论就如后继的认同者一样并未获得科学上的支持,反对者针对早期社会生物学者的种族优越假设以及其导出结论所用样本和数学方法。许多站不住脚的早期结论被攻击。

社会生物学家被指控为超适应论者,认为所有的型态和行为必须是演化上有利的适应。

另外以哲学性的立足点,科学之所以与伪科学不同是因其可以经新的科学理论改动,他们认为社会生物学的提倡者不许理论的更动因此是伪科学。

威尔森和其支持者藉否认威尔森有其政治目的反驳这些批评,威尔森个人接受许多自由派的政治观点并因他直率的环境主义而受同情。他们辩称科学家有发掘真实的责任不论其政治正确于否,他们辩称社会生物学并不一定就如许多批评指出的导向特定的政治理想。

许多后进的社会生物学家包括Robert Wright, Anne Campbell, Frans de Waal 和 Sarah Blaffer Hrdy 利用社会生物学争论许多相当不同的论点。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意外地替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辩护,他也是用相同方法在语言学上的研究。但是他也大致批评了社会生物学家实际上关于人类在缺乏支持下作结论。他也注意到一位无政府主义者Peter Kropotkin在其写的书《互助:一个演化的变因》提到类似的争议虽然他注重利他更重于攻击性,并提出无政府社会是可行的因为人类行善的本质。他指出社会生物学家的宣称超出了不太多的证据所能支持的范围。[1] 威尔森的辩护者也宣称批评者过度夸大了生物决定论的程度。他从来没要指出什么该做,在他作品中仅是叙述性不是预言性的案例。

[编辑] 科学与社会生物学

双胞胎研究提供了行为特质如创造力、外向和攻击性介于45%到75%遗传相关,智力有大约80%相关。

科学性的社会生物学通常进行研究程序:找到一项演化稳定策略与观察的行为吻合先提出的假设。“稳定”难以被证实,但通常一项已成形的策略可预测其基因的普及性,可由确定预测策略基因普及性的相关性和表现在族群里。量测基因跟基因普及性可能也会有问题,若基因普及性的量测不直接使用跟描述策略相同的测量法,可能发生圆圈。虽然困难,但这整组的程序找到了支持社会生物学的证据。

成功的例子之一:在社会昆虫跟litter-mates之间的利他是首先藉这些方法满意的解释,利他共享基因的相关也如同预测。杀女婴跟胚胎再吸收是现在研究的范围。通常有较多生殖机会的雌性可能会较不重视其子嗣,另外雌性可能分配生殖机会,以从配偶那边得到最多的食物和保护。

犯罪学目前正在研究但极富争议,争论一些环境犯罪行为可能具适应性。[2]部分专家说死刑可能是传统去除遗传库中犯罪特质的途径。

有些类型的社会生物学成果可能可以解释大量压迫无辜人类行径的原因。举例来说Dr.Norman Hall写了一篇论文《Zoological Subspecies in Man》说种族主义普遍存在大部分哺乳动物中存在,因哺乳动物的种族团体之间偏向于竞争空间和打斗更胜于彼此交配跟生育后代。因此,种族主义可能是人性的本能成分之ㄧ,如同其他哺乳类。Sir Arthur Keith也说种族主义具适应性,因其有助于基因在族群内部的优越性和保留遗传优势。如果这些陈述是正确的,种族主义可能具适应性。

这些理论在政治及科学界皆引起燎原大火。许多政客主张:就算种族主义具适应性,在道德伦理上依然是不能接受,因道德上的考量必须顾及被迫害的对象。科学上对此类研究,通常批评其理论操弄过程,以使结果符合其偏好的政治立场的结论。举例来说,完整的内外族群繁殖的基因动力,在上述种族主义适应性理论中,可能导致不同的的结论。

社会生物学必须与更具争议的迷因学(memetics)研究做区别。在社会生物学演化的主体是基因而在迷因学他们是迷。社会生物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基础(不否认事实上其他因素存在),而迷因学视人类为生物以及文化演化的共同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