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20 4
2008-12-16

从国产商品在国外比在国内便宜谈起,国家应取消出口退税

 http://blog.sina.com.cn/huangwd1999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国家向进口商品收取关税,从而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保护国内弱小产业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目的是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以及垄断给国外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从而降低我国老百姓的支出,这是国家经济发展通行的做法,也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很多进口商品价格往往高于国产商品。在我国,进口汽车往往比国产汽车价格高得多,也比进口汽车在国外的价格高得多;很多机器设备的价格也同样如此。我们出口商品在国外的价格,通常也比国内贵。

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出口商品价格出现了反常现象。有很多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报道,例如,中国货在美国卖的比在国内便宜(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html/2008-11/17/385087.html);"中国制造"成多哈一景:很多商品价格比国内便宜(大众日报,2006年12月05日http://www.chinanews.com.cn/ty/zhty/news/2006/12-05/832283.shtml)。其直接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生产的商品是低技术含量的普通商品,竞争对手众多,本身竞争对手价格低,很多进口国家不生产,因此,这些国家在进口低技术含量的普通商品时,常常关税很低,或不设关税;

第二,我们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退税率可高达17%。出口退税,大幅度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了利润,使出口商品在国外可降价出售,仍有利润空间。

第三,国内恶劣的市场环境也是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国内运输费用大,公路运输,过路费和各种罚款,从广州到北京,货车费用可达到5000元,而一个标准四十英尺货柜从中国海运到美国的费用也仅2万多人民币,成本比广州到北京运费还低;铁路运输费用类似。此外,国内老百姓收入低,市场利润空间小,而银行歧视国内中小企业,使国内企业资金紧张,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严重,风险大,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

国家长期以来,以出口推动国内生产能力的发展。目前,出口商品总值已经占国内总产值40%。每年带来了大量贸易顺差,使国家积存的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总数达到2万亿美元。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外汇只会加速增加,外汇储备就永远没有使用的机会。难度国家出口,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发达国家用纸印制的欠条?

美元等外币储存在手里,会不断贬值,根据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为了减少外汇存放贬值带来的损失,国家又将这些外汇储备投资国外金融市场。在国内还需要资金建设的情况下,国家将大量外汇投资国外,这是非常错误的,而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还在制定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就让人感到更加荒谬可笑了。

主流经济学家长期主张采用压低工人工资的方式,通过出口来发展经济,这使国内消费长期低糜,国内市场不足,大量生产能力服务国外。今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市场萎缩,我们的产品就出口受阻。为了防止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政府又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通过补贴国外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方式,促进国产商品的销售。这样做的唯一所得是工人工资所对应的美元,因为国家所得的税退还了资本家。而资本家们早就心在曹营心在汉了,随时准备带走自己的利润,君不见年初大量企业逃离中国,国内很多资本家都拿着国外的护照。由于美元不用,实际工人工资也是中国政府支付的,国家搞出口退税就是免费给外国人劳动。

国家出口换汇的唯一目的是进口自己缺少的商品,不是为了换取几张欠条。出口商品应伴随商品进口,使进口和出口平衡。长期顺差,必然长期储存大量外汇,由于外汇贬值必然带来大量财富损失。在当前大量外汇储备情况下,国家应减少出口,以使用自己的外汇,减少外汇储备,实现商品出口的真正目的。

我们为什么宁肯低价倾销国外,也不给国人实惠???国家与其通过出口退税资助外国消费者,不与降低国内税收帮助自己的老百姓和自己的企业。应逐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从而增加国内的消费能力,消化自己的过剩产能,同时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减少出口,以逐步过渡到出口逆差,从而使用自己的外汇,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减少外汇贬值带来的财富损失。国家可通过制定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增加劳动者工资,同时国家配套政策减少税收,使企业生产成本不增加,这样国内市场会随着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而扩大,从而带动企业销售增加,推动经济转向内需为主的发展路线。通常国家收税率约25%,减少收税15%,将其分配给劳动者,则工人收入可提高15%,销售市场会增加15%,则必然改变目前国内市场狭小问题,救活一大批企业,而国家仍然可收税10%。相反采取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无法提高国内市场容量,而国外市场萎缩,我们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无偿提供,没有任何受益,再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国家经济实力不仅仅是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必须有对应的消费能力。如果消费能力较低,则超过消费能力之上的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必然积压,导致企业倒闭,资本家破产,工人失业。

为了促进消费,国家还应建立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保障系统。我们能否有实力给老百姓生活保障,实际是我们在吃、穿、住等方面的生产能力是否满足13亿人的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确保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我们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每年能够生产5亿吨粮食,平均每人平均拥有粮食800斤,每天粮食2斤多,足够保证老百姓的吃饭。我们有足够的纺织生产能力,每年除自己使用外,还大量出口。平均每人每年50米布,足够保证老百姓的穿衣需要。我们人均住房30平米,足够保障老百姓的住宿需要。我们培养了足够多的大学生,能够保障有足够的医生和教师,能够建设足够多的医院和学校。

我们还有大量工业消费品的过剩产能。我们唯一不足的是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收入,来消费这些财富。只有给普通老百姓增加收入,才能增加消费,缓解产能过剩。只有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弥补我国多年来的消费亏空,才能大幅度提高消费能力,使消费能力赶上生产能力,从而不浪费我国庞大的生产能力,解决当前我国生产过剩十分严重的困难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大量企业倒闭,从而有利于企业主;才能减少失业,增加税收,保持社会稳定,从而有利于政府和国家。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唯一正确的方式。

对国家来说,重要的是国内生产能力和国内消费能力。即使政府有足够盈余,如果生产能力消失,例如粮食生产能力消失,对占世界20%以上人口的中国来说,再多盈余,不论是人民币,还是外汇,都是无济于事的。由于全球粮食贸易总量仅每年2.3亿吨,不到中国每年粮食消耗量一半,因此,即使全球所有国家团结起来,也拯救不了无粮的中国;同样,如果我们的消费能力消失,例如,大家都不消费一种商品,必然同样导致这种商品的生产能力消失,因为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有寿命的,都需要消耗人力去保存维护,实现不了销售,没有收益,工厂必然倒闭破产,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商品(如马车)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大量内债,如果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完好,经济发展并不受影响,因为债权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早已达到饱和,继续增加债务,也就是债权人增加更多债权,不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加。日本美国债务均比GDP大很多,美国债务高达53万亿美元,远远多于GDP13万亿美元,经济实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国家应取消各种收费,必要时应不惜欠债,资助自己的老百姓和企业,共同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实现转向内需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16 10:08:00
主要是现在做这种低端出口加工的企业太多了,而这些企业又养了很多打工者。如果按楼主所说的话,那些打工者全部都要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到时候他们靠什么去消费啊?目前这种状况,也是没有办法的,只有让这些很多的加工制造企业活下来,让他们多去搞创新,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提高工人的待遇。这样,慢慢的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6 11:27:00

我们为什么宁肯低价倾销国外,也不给国人实惠???国家与其通过出口退税资助外国消费者,不与降低国内税收帮助自己的老百姓和自己的企业。应逐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从而增加国内的消费能力,消化自己的过剩产能,同时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减少出口,以逐步过渡到出口逆差,从而使用自己的外汇,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减少外汇贬值带来的财富损失。国家可通过制定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增加劳动者工资,同时国家配套政策减少税收,使企业生产成本不增加,这样国内市场会随着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而扩大,从而带动企业销售增加,推动经济转向内需为主的发展路线。通常国家收税率约25%,减少收税15%,将其分配给劳动者,则工人收入可提高15%,销售市场会增加15%,则必然改变目前国内市场狭小问题,救活一大批企业,而国家仍然可收税10%。相反采取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无法提高国内市场容量,而国外市场萎缩,我们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无偿提供,没有任何受益,再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6 11:58:00
这说明你对之前的中国经济了解不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俺刚毕业的时候,就是1999年,俺找工作,能找到月薪超过500的就算是很牛逼的了!!!而现在呢?现在的毕业生要求的月薪是多少?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个数。我需要说一点,这种局面是单靠国内的经济发展或者需求能达到的吗?当然不能。(不要跟我说物价因素。我们毕业的时候,桑塔纳轿车的价格是18万多,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国家的经济要想快速发展起来,那就是首先要付出,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做外贸的加工制造企业的出口。这种付出是沉重的,甚至要祸及后世子孙。但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您说的那种办法,只能等我国的加工制造也已经比较成熟的时候的事情。可是现在,制造加工业还没有完全成长,就遇到了金融风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您说的那种办法,至少目前对于国内的经济肯定是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6 12:20:00
劳动者工资,既是生产成本,更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市场的来源。降低劳动者工资,就意味着整个市场萎缩。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就是市场萎缩,导致企业销售下降,从而带来停产倒闭,使整个国家失业人数增加,同时工资下降,带来市场进一步萎缩,从而爆发经济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通过无效劳动,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理论。根据凯恩斯理论,美国总统罗斯福组织青年植树(树木成材,需要十年以上)等国土资源整理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后又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提高消费能力,应付当时的经济危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高福利、高工资等办法,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以跟上生产发展速度,同时减少劳动时间,减缓生产发展速度,达到生产和消费平衡,从而再也不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西方国家自罗斯福以来,正是认识到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必须要提高消费能力,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认为,只有压低消费,才能积累财富。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压低消费以增加积累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每当生产能力超过消费能力,我们的经济专家就以经济过热为理由,紧缩银根,使中小企业倒闭,降低生产能力,适应低下的消费能力;不知道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适应增长的生产能力。这使我们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不仅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明显落后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