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造就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美国前财长康纳利曾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一场金融危机将这句话的精髓演绎至颠峰,所有持有巨额美元储备或大量美元债务的国家无不为此感到痛苦.不过,中国与韩国最新达成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可能成为治疗这一痛苦的良药.
中国与韩国在上周五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圜)货币互换的协议,不仅利于帮助韩国解决面临10年来的经济低谷,也令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历史意义非凡.而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六在日本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亚峰会上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将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倡议扩大中日韩三国间双边货币互换规模.
专家们指出,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及金融往来密切,产业间的依赖性也很强,在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仍持续的当下,此举对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及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有重要的作用.而在举重若轻之间,人民币正式踏出国门第一步,为国际化的梦想添上翅膀.
"央行这个做法非常聪明,即对区域经济及金融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也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可喜的一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博士指出,"而直接避开美元,将避免受到美元汇率的影响."
不过,鉴于中日韩亚洲三巨头在全球贸易中所占地位,若三国达成巨额货币互换规模将不可避免刺激美元虚弱的神经.在上周韩国宣布分别与中国与日本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後,美元应声下跌,美元指数并于周二早盘触及约二个月的低点.
中日韩三国经济规模占该地区的75%,其贸易亦占到三分之二的比重.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日本、韩国分别为中国第三、第五大贸易夥伴,前九月的贸易额为分别达到2,027亿美元、1,462.2亿美元;日本同时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及第一大进口市场;而韩国则为中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及第四大进口市场.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各国为寻求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救助,不得不接受其开出的严厉改革措施.此後,亚洲国家试图放下政治与经济的歧异,打造代替IMF的地区性机制.2000年,亚洲国家开始着手建立地区性货币互换网路,并由东盟(ASEAN)10国与中日韩三国在泰国签署协议,即所谓的"清迈协议",但货币互换是以美元兑这些国家的货币为主.
**金融危机造就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本次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已推动各国经济、金融相互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单一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及当作储备的缺陷越来越大.在反思危机产生根源的同时,各国都提出了加强国际间监管及扩大国际货币种类的各种意见,可谓危中见机.
"对中国来说,看到危机,更要看到机会."中国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美国通过大量的货币发行进行次贷危机的救援,为未来美元泛滥留下了隐患,也增大了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性.
他称,"这次对与韩国达成的货币互换,不仅为韩国提供了流动性,也令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颇具难度的课题,在举重若轻间走出了第一步."
"短期看是为了给韩国央行应急,如果他们需要美元,还可以再用人民币向中国央行购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称,"这样可有效规避两种货币未来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稳定了金融市场."
他还表示,中韩双方在获得互换资金後,可进一步增加进口对方商品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双方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费用.
韩国是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亚洲国家之一,韩圜兑美元今年贬值约60%,外汇储备也迅速下降,跌至四年来的新低2,005亿美元,仅11月就流出117亿美元.
"IMF的救助相当的严格,韩国有亚洲金融危机时被限制的痛苦经历,并不愿意向IMF张口."张斌博士指出,人民币与韩圜的互换从稳定区域金融市场及经济出发,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双边合作更具效率."完全不是清迈协议的补充,是两个本币的互换,算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他称.
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下已决定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日前,东盟和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官员同意将8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规模至少提高一倍,以保护该地区免受全球金融危机之害.
**人民币国际化仍需精耕细作**
受访的金融专家们都表示,人民币与韩圜在两国间互换,令人民币首次登上国际舞台,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开端.中韩两国央行并在声明中提及,双方同意探讨将互换货币兑换成储备货币的可能性与比例.
但多年从事外汇研究的专家谭雅玲也指出,中韩双边货币互换更多是基于两国有贸易需求,双方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性."仅凭这次货币互换就将人民币提高到国际化的高度上,太过于乐观了."
美林全球外汇战略研究团队发表报告指出,国际货币的特征相当明显,包括价值相对稳定、完全的流通性、本国要有相当深度与广度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同时则需要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力量做後盾.
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稳定的政权、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与广度、债券市场落後、资本项下也尚未完全开放、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没有完成,显示人民币尚未做好国际化的前置准备.
"可以允许IMF、美国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等在中国内地或者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防范汇率风险,促进中国本土债券市场的发展."巴曙松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措施.
中国人行行长周小川周二在香港表示,人民币未来肯定会在全球充当一定的角色,而一个能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必不可少.而在国务院周末公布的振兴金融市场的细则中,已提出将允许香港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香港政府也提出将扩大人民币在港贸易结算中所占比例.
巴曙松还指出,中国可在现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下适当参与全球金融救援行动,包括依托IMF、相关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家贷款等形式,同时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而在购买美元及其相关金融资产时,可以要求更高的权利保证和更为优惠的价格,在确保投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分享被救援企业的成长性.
他认为,中国应把救援放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拥有战略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企业具有产业整合优势和整合能力的特定行业,而不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缺乏优势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等领域
"对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的国家进行救援,也要辅之以相应的国家资源战略和产业整合战略."巴曙松说.
美国汽车业命运牵动全世界人的神经
美国汽车业的命运牵动着全世界人的神经。
无论成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 GM)、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和克赖斯勒(Chrysler LLC)的命运都将重塑全球汽车业格局。
政府在救助本国汽车业方面一直起带头作用,因为这些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显得更加珍贵。然而一些急需进行的重组却可能因此被延迟或阻碍。
虽然美国国会(Congress)的汽车业救助方案上周末未能获得通过,但布什政府似乎正打算从7,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救助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拯救汽车业,避免后者陷入绝境。
即使在这个变化发生前,一些政府就已经把美国汽车业的问题作为他们援助汽车公司(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严重冲击)的借口,这在欧洲表现的尤其明显。欧洲的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34%,直接或间接提供约1,000万个工作岗位。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上周表示,如果美国政府觉得有责任为其汽车业提供更多帮助,那么他不会允许法国的汽车业在竞争中被置于不利地位。
法国已经准备从260亿欧元财政刺激方案中拿出一部分注入汽车业,条件是受益者同意不将企业向海外转移,并可能参考美国的决定考虑推出其它措施。
针对汽车业的支持可能既会提供给当地的公司,也会提供给大型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分支机构。瑞典已经同意提供34.4亿美元以帮助该国面临困境的汽车业,其中包括通用汽车的萨博(Saab)子公司?西班牙阿拉贡地方政府准备为通用汽车在当地的一家制造厂提供2亿欧元的信贷担保。
有消息称,德国正在考虑为通用汽车欧洲业务提供10亿欧元的担保。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11月份与通用汽车欧洲业务及其欧洲子公司欧宝(Opel)的管理人士进行了会面,并承诺对向欧宝提供流动性担保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估。据报导,欧宝的工人正在考虑持有公司股份。
另据报导,英国已经发出强烈暗示,将帮助本国的汽车业。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上周五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欧洲其它国家的政府一样,英国政府也在与汽车业进行谈判。但他拒绝提供相关细节。
汽车业问题蔓延的范围还不仅限于欧洲。尽管与美国汽车业三巨头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国政府上周五仍表示,将考虑通过提供有利的税收政策和优惠贷款条件来推广低排量汽车,并提振正在放缓的汽车业。
经过前几年的大幅增长之后,中国的汽车销售近几个月以两位数的跌幅急剧下降,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抑制了消费需求。
受到影响的还不只是汽车制造商。考虑到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特性,全球范围内的公司都受到波及。包括德国马牌公司(Continental AG, CTTAY)在内的一些公司都已身陷其中,美国方面的问题更是给它们平添了几分压力。
甚至印度的软件公司也对此表示关注。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td. (532540.BY)首席执行长S. Ramadorai表示,很多软件公司与美国汽车业都有很高的关联度。这增加了人们对外包服务需求的担心,毕竟此类服务已经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