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92 2
2015-11-12

谈“人才”的相对性

2015-11-12

我不是研究人才学的、也没看相关论文,但是,我从自己生活的阅历里体会到:人才实在具有相对性。

第一,   人才与否,要看这个人和什么人合作。如果这人正好与团队成员互补,则人才。

第二,   人才与否,要看这个人是否与任务相匹配。如果这人很“方”却放在“圆”里面就可能不配套。

第三,   人才与否,要看是否与时势相应。那些具有造反精神的人在“革命”年代是人才,在和平年代可能就不合适。

第四,   人才与否,要看环境是否适合人才的成长。数学考零分的毛泽东如果在今天看综合分数的高考制度下就可能进不了学校从而被埋没。

第五,   人才与否,要看领导的偏好与水平。如果领导偏好马屁,则人才就会变成庸才。如果领导是“武大郎”,则人才也会矮着自己的身姿。

第六,   人才与否,要看激励机制的正义性。如果激励机制公平公正,则人人都会成为人才。否则,人才也会变庸才。

第七,   人才与否,不在于静态的标准,而在于动态的业绩与实绩。

第八,   人才与否,也要看人才自己的内在成长觉悟。人才是努力的,越努力越成长,越成长越努力,形成报酬递增的良性生长。

总之,人才具有相对性,即:相对团队、相对时代、相对任务、相对领导、相对制度、相对环境、相对自己的觉悟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2 19:32:56
邦有道则显,邦无道则隐。这是一才。
邦无道则显,邦有道则隐。这又是一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0 22:3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