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357 57
2015-11-19
从投稿到收到拒稿通知历经了半年多。虽然被拒稿,但还是有些收获。总体来看,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较为中肯,虽然审稿有点拖拉,但审稿人总算是花了点时间看了一遍文章。其中一名审稿人主要从政策的启示方面指出了论文的不足,语气还是有给修改的余地。第二名审稿人主要指出了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的一些问题,虽然意见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意见非常苛刻,应该是比较年轻的审稿人,没有给修改机会。本次投稿给本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是政策启示一定要有创新的地方,且要结合当前的现实,体现做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比如,提出政策建议或启示时必须找下国家是否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否则文章的结论就有没有体现“超前”和“创新”了。

    二是特别要注意细节问题,如书写、文献参考格式等学术规范问题。第二位审稿人就直接提出了此类问题,甚至由细节问题扩展质疑到文章结论的可靠性上了。虽然有点过分苛刻的嫌疑,但是如果这些细节做好了,至少能从形式规范上堵住了审稿人的嘴,减少拒稿理由。
    三是如果大家有机会做审稿人还是珍惜下别人的时间吧,几百字的审稿意见拖人家三个月以上貌似不太厚道,从自己做起吧。特别是不要只提出意见,却不给修改建议,自己都不考虑所提出的意见是否有修改的可能。真正有水平的审稿人是要既能提出意见,且有能力提出“怎么修改”。
    四是实证结果尽量做到不要让审稿人有话说,以最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做实证的人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结论完全与理论一致,特别是一些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性问题,尽量调试到完美状态,实在不行就删了吧。否则就给匿名审稿人把柄了,哥也曾以为只要核心变量显著就行了,但事实上审稿人才不管呢。比如真正懂计量的人都知道实证的拟合系数不太高,3SLS拟合系数出现负号等问题,这些本不会对实证结果产生致命影响的,作为匿名审稿人自己还是要懂的。作为投稿者也千万不要假定人家知道,人家照样以此来作为拒稿理由,所以投稿者还是要将实证结果做到尽量完美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9 12:18:41
深有同感,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9 14:25:45
受益良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9 14:28:28
也投季刊了一篇,至今也四个多月了,外审一个回来,负面意见较多,另一个三个多月了还没有回。哎,刚想发一篇帖子问问论坛里做审稿人的朋友,为什么审稿需要这么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9 15:08:19
深有同感,楼主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9 15:14:03
已经很厉害了。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