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88 0
2015-11-19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5年11月12日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后,‘人民币’成功攀上新一代“网红”高峰,成为话题王。与此同时,有关于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的讨论甚嚣尘上。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多远?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怎样的推进与风险?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在2015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就是说,中国境内及境外的机构及个人进行国际间投资更加便利,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不同币种的使用更加自由。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中国而言可谓具有划时代的的意义。
首先,国际化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这将在很大程度改变中国只能通过出口商品而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形象,也预示着人民币将成为地位仅次于美元,与欧元及日元平等的世界货币,中国正逐步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投资,通过输出商品、服务与资本,使目标国家在其对外贸易及吸收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增加,方便促进中国装备制造、工程建设、金融类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
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带来的货币超发风险,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占款增量占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增量的比例在2009年就超过130%,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伴生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
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潜在风险。
首先,中国如果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并顺利加入SDR,人民币在中短期内保持相对强势是一个前提条件。虽然,近期美元对欧元等其他货币持续升值,并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某个时间步入加息周期,但人民币对美元也需要维持汇率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很可能对其他货币保持升值趋势。因此,中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将提高,造成出口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而降价将使原本不高的利润越来越微薄,出口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出口增速减慢。而同时,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对外国产品的进口数量会增加,我国的贸易顺差优势将被削弱。
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增加。截至2015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人民币128万亿元,与1990年的1.5万亿相比,增长80余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9.36%,远超GDP增速。这使得人民币长期承受着对内贬值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出现类似于房市泡沫破裂,或者股市崩盘的导火索事件,很可能会导致国民及国外投资者的风险规避情绪上升,从而引起短期大量资本外逃。中国政府如果动用外汇储备仍无法挽回民众信心,由此诱发更多的资本外逃,很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危机正是这种风险的经典诠释。机遇与风险正如一对孪生兄弟,相生相伴。通常情况下,汇率是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的体现,从长期来看,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水平是服从于购买力平价的。如果一国国际贸易为顺差,本币则表现为升值趋势,如果国际贸易逆差,那么本币表现为贬值趋势。
另外,一个国家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人们对该国未来充满信心的前提,人们也会愿意持有该国货币,以获得长期回报,从而会推动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升值。分析国际资本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规律,资本是逐利的。这同时也说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以国家竞争力为基础的水到渠成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在给我们中国的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倒逼中国企业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中胜出,并驱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以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否则中国政府将只能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必须从三个方面认真应对。
首先,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必须正确理解“走出去”的含义。中国的很多产业产能过剩,表现在出口贸易中实行价格战,而且中国这些产品很可能阻碍进口国在相应行业的自身发展,从而导致了进口国实行贸易保护。因此,很多中国企业积极考虑在海外建厂,寻求更低的劳动成本,并规避贸易壁垒。但是简单的在海外建厂相当于产能的重复建设,将进一步抵消中国的整体贸易顺差,对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美国经济近几年有了很好的复苏,美元也在近期表现抢眼,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政府在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的“再工业化”。该计划鼓励美国公司的海外制造业回归,促进经济复苏、缓解失业矛盾,并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所以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还应首先选择把厂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地转移。而在海外布局方面,更应考虑如何整合当地的市场渠道与服务配套,促进我国的产品出口优势。在必须通过国外生产以规避“双反”的时候,中国企业则应该强调的是在海外当地设立组装工厂或寻求代工组装,核心部件还是来自于中国出口,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整体行业的国际贸易顺差,避免产业空心化。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必须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培育中国经济的核心增长动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整合全球资源的便利。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最需要整合的资源包括海外高端技术、低成本的先进材料。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再工业化”主要目标也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先进产业。例如:3D打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所以,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急需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引入一些海外有价值的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而且,中国的企业还应该利用发达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机遇,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外籍专家人才,争取在产业的研发、专利、工艺、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占领制高点,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最后,实体经济的发展通常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支持。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型企业也需要通过金融业务与自身产品的结合开拓新的市场领域。美国机械行业巨擎卡特彼勒于1983年就已成立了金融服务公司,为其实体产业的海外扩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海外与金融业务形成融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同国内的金融企业形成海外联盟或者合资金融机构,共同开拓市场。二是具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直接出资成立海外的融资租赁公司,与产品出口相得益彰。而这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层面而言,既保证了经常项目的顺差也在资本项目上形成逆差,有助于维持整个国际收支的平衡。【正略咨询:zlzxw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