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民币能否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不单是中国的事情,在国际也备受瞩目,它牵扯到国际经济与金融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际贸易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中美在各个层面战略竞合的体现……
近期,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热炒的一大话题是人民币能否赢得即将于11月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成员的多数票支持,从而为成功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铺平道路。当然,任何一种货币要想加入SDR都是有前提条件的,但辉哥认为,对人民币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美国因素,尤其是在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层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之际,美国(具体说来就是美国国会)能否放行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保证。
万事俱备美国支持就是那临门一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IMF为一国货币能否加入SDR的货币篮子设立了两大技术性指标:一是该国在全球贸易中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二是该国的货币在国际交易中可自由使用。显然,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几年前就已满足第一个条件,但在第二条上,人民币表现较弱。不过,该条要求的“可自由使用”具体到货币的可兑换性程度上并无明文规定。也就是说,美国经常拿“人民币不可自由使用”的借口拒绝支持人民币加入SDR的问题也是可以绕过的。事实上,自2009年初至今,中国已经为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付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扩大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范围、放松资本账户管制等。此外,近几年不少国家都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篮子,虽然目前人民币还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但显然中国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剩下的问题就是静待人民币能否赢得11月30日的IMF执董会成员的大多数支持。在IMF执董会,成员国的份额决定其投票权,目前,美国手握17%左右的IMF份额,拥有否决权。具体说来,美国是否愿意支持是由美国国会决定的,而美国国会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行事。
中美军事科技差距缩小美金融霸权不稳
地缘政治学家一致观察的结果是在苏联解体的整个90年代,美国的软、硬实力达到了巅峰,可以说在全球横行无忌。克林顿时期的对华政策明显是遏制多于接触,否则不会出现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等一系列恶意挑衅事件。到了布什主政时期,美国一度将中国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准备对华全方位遏制,好在这期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转移了美国视线。之后连续八年的两场战争(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极大消耗了美国的硬实力,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实体经济空心化,就连一向引以为傲的软实力也大打折扣,美国在全球的声望一落千丈。与此同时,“闷声发大财”的中国却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美国回过头一看赶紧“亚太再平衡”却为时已晚,力不从心。
既然支撑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科技、军事优势不再像以前那样优势明显时,金融霸权就要牢牢把控,绝不容他国挑战。这也是美国一直对中国将人民币打造成国际主要储备、支付货币的意图保持高度警惕的原因所在。尤其在金融危机后,围绕国际经济与金融治理权的博弈显著加剧,从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快就会超过美国)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人民币完全应该纳入SDR,而人民币一旦纳入SDR就会稀释美国在IMF的份额,美国的否决权就会受到影响,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就会遭受挑战。这是因为,英镑和日元受制于自身体量根本不可能同美元竞争;欧元虽然对美元构成了挑战,但欧元区国家整合不足削弱了欧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难以成为和美元匹敌的世界主要货币。就目前来看,人民币最有希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鉴于中国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倍还多,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将是早晚的事。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加快,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各国央行对类似人民币这样的稳健货币的需求都决定着人民币加入SDR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不管美国愿不愿意,只要中国自身经济及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将持续下去。此次人民币若能成功加入SDR那么也就意味着敲响了美元霸权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