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述
创新是一项事业,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靠一句口号或是一夜之间就能集大成的事情。李克强的“双创”是表明决策层的一个态度,表明未来国家政策的一个正面引导,这是总趋势。简单地讲:“创新是指新工艺或新产品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成为新的生产实践”(艾蒙德▪费尔普斯:《大繁荣》)。 任何创新都既涉及到新事物的原则(概念构思及开发),又涉及其试点应用。因此整体来讲,创新是一个由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它依赖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物质和技术资源、智力、信息交互、文化结构、社会氛围、政府行为、人的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创新的直接目的是价值的实现。
有创新构想的人和企业只是创新开端的“驻点”,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还需要自身或者社会上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或适当机构来判断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应该投资其中某个推荐项目。在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出来之后还需要判断是否值得尝试推广,如果可以推广,那还要考虑如何通过中试来解决产品或工艺的标准化和费效比的问题,中试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以及费用怎样解决,市场化运作机制和营销策略怎样建立等等。所以,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这个系统有时并不大,但其过程是一样的),是一个链状开发体系。因为创新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许多事情取决于对资源的控制普及到什么程度。
实际上,创新不是自由或垄断必选其一。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市场化的创新普及率和效能当然更好,毕竟社会创新活动是一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风险创意过程。一颗新奇的纽扣或者一枚新型导弹的研发都属于产品创新。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创新,完全市场化未必行得通,因为市场的本质是逐利的。 在垄断情况下,创新也是被垄断的。但这种垄断并不完全排斥市场机制,也就是说这种市场机制是ZF(或者垄断企业)干预下的市场机制。总体上讲,项目的性质不同,运作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曼哈顿”工程,是国家控制下的创新项目。项目实施在ZF计划指令下选择性的分包。但这种分包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关键技术由国家垄断,一般技术产权由国家与企业共享。但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由ZF控制。资源配置或者资金来源以ZF投资或资助的方式解决。相关企业可以享有ZF订货的优先权。
再如,可口可乐,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厂(独资合资和委托加工的都有)这些企业的创新,既有授权、也有计划招标,当然也存在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是改进提高方面的)。不同的运作模式对应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所有知识产权归可口可乐。这包括购买、共享或可口可乐总公司独享。其创新所需的资源的来源也有所不同。除了配方之外,大体上都采用市场机制运作(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