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38 1
2008-12-24


1.一项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中,农业列第一位。然而,愿意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不到百分之一。如何解释这一反常现象?

2.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法律,若鲁国人在其他国家遇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垫钱赎回奴隶,回国后可以到国库报销,并得到一倍的奖赏。孔子有位弟子在国外赎回一位鲁国奴隶,事后不去报销以显示自己的道德高尚,孔子知道后反而严厉训斥弟子。
 请问:1.为什么孔子训斥弟子?  2.结合改故事,谈谈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率间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24 22:00:00

1、农业是最重要的职业,但这并不是学生选择主要依据。纵使是有一些职业是很无足轻重的,只要其收益的获得较高的话,学生的就业意愿自然就加强了。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社会的道德与价值观的普遍影响情况,如果一个社会认为某个职位无比低贱,且社会道德与文化认同度较高的话,纵使从事该职业的获益较高,人们选择的意愿还是会下降,这受到社会普遍观念的影响。

2、我觉得孔子主要是从全社会角度去看问题,因为一但弟子所谓的道德高尚的行为被社会承认和接受(应该会这样,至少是会得到普遍的称赞),将形成一种外在的普遍价值观影响约束,也就是意味着说,每一个从国外赎回一本国奴隶后如果回国索要奖赏的话,将被社会普遍认为道德不高尚,这无形中使之奖赏的代价过高,成本过大。使得政策的激励效应被抵消。长此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少的鲁国人会从国外赎回奴隶;(这对投机商人的影响最大,将使得专门从事该事业的商业背负巨大的道德犯罪,无形成本太大,甚至有可能使得商人地位严重下降,甚至无法生存——在当时的情况很有可能)面对本国奴隶,更多的国人将选择袖手旁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