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是清华大学核能院反应堆工程专业研究生3年级的学生,再有半年就要毕业。
现在他手上同时拿着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东北一家核电设备制造厂的邀请信,正在犹豫摇摆之中。
“待遇现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张翔没有透露这两家国企给他开出的待遇,但是他的一位同学说,现在清华研究生毕业进核电行业工作,年薪10万只不过是起步数字。
让张翔很矛盾的“主要问题”是:他的导师是中核的,大力推荐他去中核工作,但是中广核开出的价钱更诱人,而且中广核也托了学校就业处的负责人来找张翔谈心,力邀他“过去”。
猎头公司的新猎物
家在湖北的张翔,2006年考入清华核能院,目前正跟随导师在一家研究所做项目。这家研究所是中核公司属下的,长年跟核反应堆打交道,因此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更具实操经验,也更为抢手。
于是,这家位于偏僻的京郊的研究所,也没能躲开猎头公司。
张翔就是北京一家猎头公司的“猎手”老王介绍给中广核的。张翔所学专业是核电站建造中必不可少的反应堆技术,因此除了几大核电公司外,很多上下游的核电建设配套企业也对这样的人才垂涎。
“我们猎头原本是不做毕业生生意的,更没有涉足过核电行业,过去我们挖的都是有5年以上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但现在拉动内需,全国到处在建核电站,最缺的就是这些一线的操作员、建筑师。”老王说,他们同时还负责为一些核电企业、核电建筑企业、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挖一些财务管理、机电专业方面的人。
在各行各业都在裁员过冬的关口,核电投资热潮给了猎头公司一个新的富矿,很多猎头公司千方百计托关系要挤进核电行业的圈子。
虽然老王一再劝说,张翔还是谨慎地表示“看看再说”。这所不大的研究所里,今年仅有30多名研究生毕业,和张翔一样,他们也都收到了多家公司的邀请函。
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工大等所有开设核能专业的高校,今年核能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也一片大好,多数尚未毕业的学生已被提前预订。
中广核每年都有到清华招聘的习惯,但这次招聘,他们动手特别早,年初的4月份就已经到清华招聘过一轮,12月份又在清华发布补充招聘的通知,涉及核能专业面更广,清华核能院和核工程系的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报考。
一位刚被录取的同学说,中广核的招聘好像走马灯,准备充分,出手又快。“为了招人,他们的人力资源人员累坏了,每次收到公司邮件都是半夜12点发的,我们这里很多同学都关机睡觉了,中广核的电话通知打不进来,就改为发短信,如果还是没有确认,他们会一次又一次打电话,直到每个同学确认来面试”。
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北电力的核能专业学生的“行情”也同样火爆。一位东北大学的学生在核能人才论坛上很高兴地“晒”自己和同学们的薪酬:全班36个人,上研3人,进中核4人,进中广核3人,进惠州电厂等企业的26人。其中中广核承诺入门税后月薪有6000-7000左右,加上奖金后一年会在12万左右。
兴衰核专业
核电专业生本来没有这么幸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核专业经历了核工业军转民和高校市场化改革的冲击。许多高校的核专业纷纷“关停并转”,开设这一冷门课程的,只剩下清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工大等寥寥几家。
20世纪初的石油风暴及环保战略,使中国的核电工业走向复苏。但此时,人才的断裂带已呈现——上述几家高校每年培养的核电专业本科生不过400来人,远远少于每年计划投产2个核电机组所需的上千名本科生的需求。
因此,2005年前后,很多高校重新开始了核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竞赛。张翔2002年刚进清华时,核能院只有很少几个专业,不到300个学生,而现在,清华有一个核能院和一个工程物理系,涉及核能专业已有10多个班,每年培养上千人。
就连一些中等专业学校,现在也开设了与核电相关的课程。
如今,在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投资巨大、产业链条长的核电项目更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宠儿。广东阳江、台山,山东海阳,浙江三门等核电站在近期开工或上马。
于是,除了中核、中广核两巨头,山东、广东、福建等正在上核电项目的地方也加入了招人大军。
核电项目审批周期通常很长,有些项目可以申请预审批,先行开工,因此很多地方核电项目已在运作前期开工,对核电人才需求急迫。即使尚未拿到核电通行证的省份,也已经在先做人才储备。
中电投等一些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大力扩招人马,准备做核电电机、涡轮等上下游设备。
“核电的安全性决定了核电设备生产有很高的要求,”老王解释说,核电设备生产需要全程监控,而具有全程监控资格的人就要有核安全局颁发的资格证,这样的人才一般都是核电设备生产商从高校招聘后自行培养的。
此外,核电技术的竞争也是各家核电企业狂招人才的动力之一。
国内近期新上马的核电项目选用的是第三代核能技术,这当中有两个选择:来自美国的AP1000技术和来自欧洲的EPR技术。正进行前期工作的广东台山核电站将采用EPR技术,浙江上马的三门核电站则引进AP1000技术。
相比普遍应用的第二代核电,第三代AP1000只是一个成熟的技术,迄今尚未建成一座实际的电站,核电业内因此有“谁把AP1000变成电站,谁就走在世界核电前列”之说。
不同的核电技术下,安全监管的原理完全不同。因此,当中国向第三代核电迈步时,原有的操控员、安全监管人才经验都需要重新培养。为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而于2007年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这次也出现在了核电人才争夺的战场上。
操纵员的年薪传奇
面对众多的招聘者,核电专业的学生们也有自己的择业算盘。
中核集团是国家核电人才的摇篮,人才济济,但待遇一般,很多人去那里是为了得到一个北京户口。想从事核电研究的学生会选择中核下属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广核原本是从中核分离出去的,因为设计和建造的多是民用项目,资金雄厚,待遇也优厚。
“中广核正在引进欧洲的EPR技术,很多同学去那里是盼着能出国,但基本上派出国的都是有几年设计经验的,不会派新人。”张翔的一位同学说。
为了和中核竞争设计能力,中广核在2006年成立了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这里待遇也不错,能学到真东西,就是工作的地方太偏僻。
另一家是去年才刚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时间短,人才缺乏,因此目前正在狂招人,去这个公司的学生很多是看好AP1000技术的前景。毕竟,经过培训掌握了第三代AP1000核能技术的第一代核电人,将来会更值钱。
除了这三大核电公司外,很多学生还愿意到核电厂去工作。目前,核电领域最缺乏的就是在核电机库里面料理核反应堆的操纵员。
“培养一个符合条件的核电站主控室操作员需要8到10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介绍说,一名核电主控室的操纵员除了参加严格的培训,正式上岗前还需要3000个小时的实践操作,因此美国核电站的操控人员多是从潜艇服役人员中挑选。
一个操纵员的考试就要8个小时,最后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执照。经过巨额培训费用培养出来的操纵员、高级操纵员,通常被称作“黄金人”。
“一个操纵员目前的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将近20万。”张翔似乎已经把一切打听清楚了,“而再往上的高级操纵员、机长待遇更是天价。”他听到了“一个操纵长或者机长年薪上百万”的传说。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充满了乐观。
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此前在给清华大学核能专业学生讲课时表示,这么多高校在短时间内大上核电专业,待若干年后这些学生毕业时,核电就业形势是否还是这么好呢?他认为,要吸取7年前中国入世时各高校大量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导致今天过剩的教训。
此贴转自:
知不知道中国今年一年批准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总共发展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这些核电站是怎么选址的?
知不知道中国的这些核电站能够抗几级地震?
知不知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造成几百万人核辐射?
知不知道对于地广人稀的欧洲国家,几百万人是什么概念?
有没有吓着你,还会不会去拿这么高的工资呢?
补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四周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受到污染,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总人口达八百万——其中乌克兰和俄罗斯各为三百万人,白俄罗斯为二百万人。参加抢险的八十三万四千人中,已经有五万五千人死亡,十五万人残废。
尽管切尔诺贝利的第四号反应堆已经用“石棺”埋葬,但是这“石棺”却无底——因为大量的混凝土只是浇在核反应堆表面,无法浇在核反应堆底部。于是,大量放射性物质随着地下水向外扩散!
另外,“石棺”还不断出现裂缝,每年都要进行修补……
乌克兰总理尤申科忧心忡忡,用这样的话形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乌克兰带来的巨大压力:“乌克兰为此背负着极沉重的政治和财政负担与生态责任。”
乌克兰总理说的是实话。自从爆发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来,乌克兰政府每年需要拨款十亿美元用于消除灾难后果,迄今已耗资一百四十多亿美元。对于乌克兰这样经济并不宽裕的国家来说,无疑是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在爆发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当时的苏联政府曾经作出决定,在一九九三年之前,关闭切尔诺贝利所有的核电站。
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九九三年十月,乌克兰议会撤销了原苏联政府的决定,原因是乌克兰电力短缺,亟需继续使用来自切尔诺贝利的核电。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除了第四号核反应堆早已埋于“石棺”之中以外,第二号核反应堆在一九九一年十月因发生火灾而关闭,第一号核反应堆则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因发生事故而关闭。于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个核反应堆,只剩下第三号核反应堆尚在运转。
西方关注着切尔诺贝利,因为切尔诺贝利的核污染,不仅给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带来痛苦,而且也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波及西方的安全。
在西方眼中,“切尔诺贝利”是一颗“定时炸弹”!
西方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错误,因此再次爆发核灾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西方舆论强烈呼吁乌克兰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所有核反应堆,而乌克兰政府则强调财政困难。
一九九六年四月,西方七国以及欧洲联盟与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解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规定该电站必须在二OOO年年底前全部关闭,西方七国为此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至少三十亿美元的援助。
然而,西方答应的援助迟迟没有到位,乌克兰也就迟迟没有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二OOO年六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访问乌克兰,主要就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克林顿保证美国向乌克兰经济援助。
经过会谈,乌克兰库奇马总统宣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家总统,我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现在该是那些承诺帮助乌克兰关闭核电站的人们行动的时候了。”
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当地时间十三时十五分,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基辅的“乌克兰宫”通过直线电话下达了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命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后一个仍在运行的第三号机组被正式关闭。
从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终于画上了句号。
切尔诺贝利的四座核反应堆,被埋葬在四个硕大的“石棺”之中。每当春天到来,切尔诺贝利绿草丛生,而四座“石棺”上寸草不长,形成绿色海洋中的四个光秃秃的小岛。
正当人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的威胁,要经过漫长的一百年,才可能消失。
笑容从人们的脸上消失。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乌克兰,笼罩着切尔诺贝利周边的国家。
摘自 http://blog.gmw.cn/u/38217/archives/2008/40410.html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00730-1-1.html&star=2#34940
或者说原先的苏联也是不把人当人看,或者说它们当时的技术太差劲,或者说...............
我不知道哪种解释合理,只是想问一下 那么我们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17:48:04编辑过]
清华的、核能专业的、研究生,要是再拿不了这一点点钱,那确实是太悲哀了。
我没觉得“年薪十万”有多了不起,应该再高些。
二楼的激愤不已的朋友,你知不知道你问的这些?人家清华的专业硕士会不知道?

顺带一提:
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含科西嘉),人口6000多万(2000年数据),(好像地也不广,人也不稀?)
电力的75%来自于核电,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出口国。
(真是不管人民死活啊,当然,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像我们这么爱护人民。
不过好像死人也不是太多呢?怎么回事?难道是新闻封锁啦?)
[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4:50:34编辑过]
我的意思是,什么知识都是需要知道了再乱说的,没有知识最起码也要有常识。
核电为何能发展起来,能够保证何种安全程度,这些,肯定有人管。
退一万步说吧,就算这些都没想好就上了,和人家核电专业的找到高薪工作有何关系?
滑稽在这个地方。

知不知道中国今年一年批准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总共发展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这些核电站是怎么选址的?
知不知道中国的这些核电站能够抗几级地震?
知不知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造成几百万人核辐射?
知不知道对于地广人稀的欧洲国家,几百万人是什么概念?
有没有吓着你,还会不会去拿这么高的工资呢?
无聊. 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对于这些外行的要死. 核能作为未来主要能源的供应方式, 未来10多年高速增长,几乎是不用去质疑的. (不过会不会又因为一大堆2流 三流大学 去开这个课程,结果又弄出个就业问题,我就不好说了.)
至于核电机组的选址,还有能抗多少级地震这些. 压根就不是那些核电专业毕业生去关心和考虑的问题. 而是交通,地质, 结构, 环境这些的专业范畴.
一个发电厂抗震的能力, 还有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 你问我都比问那些 核电专业的毕业生清楚多了. 而反应堆的材料应用, 你就应该去问材料专业的
顺便在和你这个外行说句(抗震标准, 不是计算震级, 而是烈度). 还有每一个这些项目, 包括大型发电厂,大跨度桥梁, 高层建筑. 都会独立的去做地震谱分析, 而不是遵循一般标准的. 最基本的标准也是超过400GAL的, 而核电则会更加高, 并且需要进行地质改造去防止soil liquefaction.
他认为,要吸取7年前中国入世时各高校大量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导致今天过剩的教训。
此贴转自:
现在金融专业就业不好么?虽然现在经济闹危机,但是金融类专业的就业还是比咱们数理统计专业的好了不止几倍啊.......
核电这些专业拿高工资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所谓的激励性工资。因为工作很无聊,并且对身体不好,高工资是对这些的补偿。我觉得还是有点低。
知不知道中国今年一年批准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总共发展了多少核电站?
知不知道中国这些核电站是怎么选址的?
知不知道中国的这些核电站能够抗几级地震?
知不知道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造成几百万人核辐射?
知不知道对于地广人稀的欧洲国家,几百万人是什么概念?
有没有吓着你,还会不会去拿这么高的工资呢?
无聊. 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对于这些外行的要死. 核能作为未来主要能源的供应方式, 未来10多年高速增长,几乎是不用去质疑的. (不过会不会又因为一大堆2流 三流大学 去开这个课程,结果又弄出个就业问题,我就不好说了.)
至于核电机组的选址,还有能抗多少级地震这些. 压根就不是那些核电专业毕业生去关心和考虑的问题. 而是交通,地质, 结构, 环境这些的专业范畴.
一个发电厂抗震的能力, 还有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 你问我都比问那些 核电专业的毕业生清楚多了. 而反应堆的材料应用, 你就应该去问材料专业的
顺便在和你这个外行说句(抗震标准, 不是计算震级, 而是烈度). 还有每一个这些项目, 包括大型发电厂,大跨度桥梁, 高层建筑. 都会独立的去做地震谱分析, 而不是遵循一般标准的. 最基本的标准也是超过400GAL的, 而核电则会更加高, 并且需要进行地质改造去防止soil liquefaction.
我确实不是核能专业的,是外行,略知一二,不过许多直觉的东西却没有办法解答。
我问过日本回来的电力专家,他们觉得中国发展核电,一是逼出来的,二是前期工作远远没有到位。
另外,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内行这么强,为什么四川都会积极去争着建立核电站呢?
还请内行人士给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 |
摘自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4/26/content_4476543.htm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四周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受到污染,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总人口达八百万——其中乌克兰和俄罗斯各为三百万人,白俄罗斯为二百万人。参加抢险的八十三万四千人中,已经有五万五千人死亡,十五万人残废。
尽管切尔诺贝利的第四号反应堆已经用“石棺”埋葬,但是这“石棺”却无底——因为大量的混凝土只是浇在核反应堆表面,无法浇在核反应堆底部。于是,大量放射性物质随着地下水向外扩散!
另外,“石棺”还不断出现裂缝,每年都要进行修补……
乌克兰总理尤申科忧心忡忡,用这样的话形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乌克兰带来的巨大压力:“乌克兰为此背负着极沉重的政治和财政负担与生态责任。”
乌克兰总理说的是实话。自从爆发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来,乌克兰政府每年需要拨款十亿美元用于消除灾难后果,迄今已耗资一百四十多亿美元。对于乌克兰这样经济并不宽裕的国家来说,无疑是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在爆发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当时的苏联政府曾经作出决定,在一九九三年之前,关闭切尔诺贝利所有的核电站。
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九九三年十月,乌克兰议会撤销了原苏联政府的决定,原因是乌克兰电力短缺,亟需继续使用来自切尔诺贝利的核电。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除了第四号核反应堆早已埋于“石棺”之中以外,第二号核反应堆在一九九一年十月因发生火灾而关闭,第一号核反应堆则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因发生事故而关闭。于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个核反应堆,只剩下第三号核反应堆尚在运转。
西方关注着切尔诺贝利,因为切尔诺贝利的核污染,不仅给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带来痛苦,而且也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波及西方的安全。
在西方眼中,“切尔诺贝利”是一颗“定时炸弹”!
西方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错误,因此再次爆发核灾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西方舆论强烈呼吁乌克兰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所有核反应堆,而乌克兰政府则强调财政困难。
一九九六年四月,西方七国以及欧洲联盟与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解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规定该电站必须在二OOO年年底前全部关闭,西方七国为此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至少三十亿美元的援助。
然而,西方答应的援助迟迟没有到位,乌克兰也就迟迟没有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二OOO年六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访问乌克兰,主要就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克林顿保证美国向乌克兰经济援助。
经过会谈,乌克兰库奇马总统宣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家总统,我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现在该是那些承诺帮助乌克兰关闭核电站的人们行动的时候了。”
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当地时间十三时十五分,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基辅的“乌克兰宫”通过直线电话下达了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命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后一个仍在运行的第三号机组被正式关闭。
从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终于画上了句号。
切尔诺贝利的四座核反应堆,被埋葬在四个硕大的“石棺”之中。每当春天到来,切尔诺贝利绿草丛生,而四座“石棺”上寸草不长,形成绿色海洋中的四个光秃秃的小岛。
正当人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的威胁,要经过漫长的一百年,才可能消失。
笑容从人们的脸上消失。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乌克兰,笼罩着切尔诺贝利周边的国家。
就算是经济危机,我想,只要是能力强的人,不会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的
现在都说大学生找工作难,但大学毕业生里又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的?比如说学经济的,也许你问他IS-LM模型是怎么回事他可能都答不出来,你说这样找工作能不难吗?
就算是经济危机,我想,只要是能力强的人,不会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的
现在都说大学生找工作难,但大学毕业生里又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的?比如说学经济的,也许你问他IS-LM模型是怎么回事他可能都答不出来,你说这样找工作能不难吗?
还是赞同“慕尼黑大学”的话,危机也是机遇,再者,就算没有危机,失业的大学生还是很多;所以最根本的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问题。
只是,个人觉得一个人的经济学能力和水平用“IS-LM”模型去体现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某个经济学学生可能答不出来这样一个模型,但他可能已经很好的养成了经济学直觉并学习了经济学思维。。。这对于一个经济学学生来说,不管是想在学术上深造下去的还是直接就业的学生,都很关键。。。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