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326 0
2008-12-25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八年第三季度)(三) 2008-12-25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继续健康平稳运行。债券发行情况良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收益率曲线下移,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继续推进。

 

  前三个季度,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结构中,企业债券融资增长较快,在配置全社会资金中的作用显著扩大,股票和国债融资占比有所下降。受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影响,股票筹资额同比减少479亿元。国债到期兑付同比多增805亿元,净融资额同比下降。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水平稳中小幅回落

 

  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市场日均交易额增长较快。前三个季度,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0.6万亿元,日均成交2160亿元,日均同比增长27.9%;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1.3万亿元,日均成交603亿元,日均同比增长77.9%。回购、拆借市场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59.3%和69.8%。交易所市场国债回购累计成交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市场资金供给主体继续多元化,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融出资金量有所减少,其他商业银行资金供给增加;外资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2008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呈小幅的倒“V”字走势。上半年受市场通货膨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上升。第三季度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减弱和中央银行合理把握宏观调控力度、节奏,市场利率稳中小幅回落。9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90%和2.89%,比6月份均下降0.18个百分点。

 

  短端Shibor波动向下,波幅较上个季度有所缩小。9月末,1周Shibor和2周Shibor分别为3.2467%和3.3071%,比6月末均下降5个基点,波动幅度较第二季度分别缩小112个和106个基点。中长端Shibor受降息预期影响小幅下降。9月末,3个月Shibor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4.3047%和4.6720%,分别比6月末下降18个和4个基点。

 

  利率互换交易量继续增长,债券远期交易量明显回升,远期利率协议成交量有所减少。前三个季度,共达成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890笔,交易量为748.2亿元,占全部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1%;远期利率协议全部采用3个月Shibor为基准。

 

 

  (二)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利率先升后降

 

  受股票市场资金回流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累计成交26.4万亿元;日均成交1402亿元,居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5倍。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124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成交315亿元。银行间现券市场上,除其他商业银行净卖出现券1.3万亿元外,其余类型金融机构均为净买入现券。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净买入现券4482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净买入6394亿元。

 

  前三个季度,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指数总体呈上行趋势。银行间市场债券指数由年初的114.8点升至9月末的122.9点,升幅为7.0%;交易所市场国债指数由年初的110.8点升至9月末的116.3点,升幅为5.0%。其中,第三季度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指数均快速上行,银行间市场债券指数升幅为5.3%,交易所市场国债指数升幅为2.6%。

 

  前三个季度,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特别是第三季度平坦化下移态势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政策面影响下,市场对紧缩性政策出台的预期不断减弱,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中长期债券尤为明显。

 

 

  债券市场发行平稳,发行利率先升后降。前三个季度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和特别国债)1.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行1929亿元,其中企业债发行增长较快,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明显扩大,国债发行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量有所下降。分期限看,5年期以下债券品种发行量占比为64.4%,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1年期以下品种占比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发行量稳步增长。年初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次级债券发行量为532亿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加155.5亿元。9月末,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托管量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Shibor在债券定价中继续发挥作用。前三个季度,固定利率企业债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参照Shibor定价的短期融资券128只,发行量为1468.2亿元,占总发行量的50%;参照Shibor定价的中期票据14只,总发行量为361亿元,占总发行量的49%;以Shibor为基准的浮息债3只,分别为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和企业债,总发行量为122亿元。

 

  (三)票据融资增长较快

 

  第三季度,票据承兑保持较快增长,票据融资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5.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累计贴现9.5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累计办理再贴现93.3亿元,同比持平。9月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19.0%;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票据融资余额为1.4万亿元,同比下降8.5%。前三个季度,票据融资增加1601亿元,同比多增3081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上升为4.6%。再贴现余额为44.0亿元,同比下降21.6%。

 

  票据融资作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在其融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商业汇票的签发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一般为最终的持票人和贴现申请人。票据融资活跃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股票指数振荡下跌

 

  2008年以来,受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影响,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成交量明显萎缩。前三个季度,沪、深股市累计成交21.6万亿元,同比少成交15.5万亿元;日均成交1180亿元,同比下降42.1%。9月末,两市流通市值5.0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年末和上个季度末下降46.2%和16.1%。

 

  9月末,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2294点和614点,比年初分别下跌56.4%和57.6%。随着股票市场持续震荡走低,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均由上年年末的59倍和72倍下降为9月末的19倍。

 

  股票市场融资减少。初步统计,前三个季度企业(含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以及可转债累计筹资2876亿元,比上年同期少筹资2469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配股融资2517亿元,同比少融资2174亿元。

 

  (五)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长较快

 

  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940亿元,同比增长49.0%,增速同比上升25.4个百分点。其中寿险收入增长63.0%,增幅同比上升41.9个百分点;财产险收入增长18.6%。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2227亿元,同比多支出584亿元,增长35.5%,其中财产险和寿险分别同比多支出281亿元和262亿元,分别增长40.2%和32.2%。

 

  保险总资产增长减缓。受包括股票在内的投资类资产增速明显回落影响,保险业总资产增长有所减缓。9月末,保险总资产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同比下降40.5个百分点。其中,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8.9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同比减少4.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7.4个百分点。

 

 

  (六)外汇市场平稳发展,人民币掉期交易活跃

 

  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进一步扩大,即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询价交易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人民币掉期交易活跃,“货币对”交易量下降较多。受市场成员对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认识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累计成交折合32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3%,交易主要集中在3个月期限内(含隔夜)。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5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500亿美元,同比下降29.7%,成交品种主要为美元/港币和欧元/美元,合计成交量占全部成交量的77.6%。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券款对付结算方式

 

  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非银行机构券款对付(DVP)2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制度作了安排,并在总结商业银行DVP结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DVP结算进行了全面规范。非银行机构DVP结算办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券款对付结算,这是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它将极大地提高市场的结算效率,降低和控制结算风险,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高效、安全运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8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性,稳定市场预期,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加强股票市场稳定运行机制建设。8月,中国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六十三条,在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增加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灵活性,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也有利于市场对被增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全面评估,维护市场稳定。三是不断完善证券交易方式。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中国证监会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形成,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并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三)进一步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9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保险保障基金的性质,并对保险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缴纳基数、缴纳范围和比例,以及投资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办法》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规范了保险保障基金的运作,为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保险监管风险防范,发挥风险屏障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责任编辑:李惠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