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63 5
2005-08-23

背景: 1)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2%

2) 目前《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把个人所得税收起征点提高到1500元,预计该草案很可能在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www.sina.com)

3) 近期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率队十三部委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调研组”中,路甬祥是成员之一,随队的还有国家财政部、人事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十三部委的高官们造访深圳,拟把深圳自主创新的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政策。(《21经济报道》,2005年08月20日)

4) 认股权证8月有望推出第一批试点。(CCTV-2)

简评: 以上四件大事均在近1个月相继亮相,不免让民众深感国家经济战略的改变。解读国家近期或者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国家无疑意在拉升内需,提高民族企业更加重视国内市场,防止中国“拉美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逐渐不单单依靠外资,也逐渐不会继续向外商提供廉价的地皮;

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升级,认股权证的推出将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对主板市场的资金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将会更加容易和便利,从而使中小企业自主技术研发力量得到风险资金的保证,提高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拉升内需,提高就业率,同时投资品的多样化,使得国民个人投资将会增加。

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战略已经开始,大家拭目以待,国人对中国经济及股市信心将继续回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3 19:27:00
好消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4 09:25:00

效果如何还不知道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4 09:57:00

1)汇改中有外国政府的压力,利弊谁定?

2)个税征收后的使用方式仍然背离了征收的本意,还是劫贫济富;

3)特殊政策导致的发达地区的经验是否适合全国推广,未有定论;

4)权证交易的作用极其有限,何必如此夸大?

可以看出,这些政策仍然是应急措施,是在外国政府压力下(汇改),在股市即将崩盘、股民强烈抗议时(股改),在公薪阶层强烈要求下(税改),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4 10:37:00
以下是引用临崖吹风在2005-8-24 9:57:02的发言:

1)汇改中有外国政府的压力,利弊谁定?

2)个税征收后的使用方式仍然背离了征收的本意,还是劫贫济富;

3)特殊政策导致的发达地区的经验是否适合全国推广,未有定论;

4)权证交易的作用极其有限,何必如此夸大?

可以看出,这些政策仍然是应急措施,是在外国政府压力下(汇改),在股市即将崩盘、股民强烈抗议时(股改),在公薪阶层强烈要求下(税改),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请问您,您如何界定 "应急措施" 和 "非应急措施"??

我怎么就觉得几项政策动向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呢?

说明这些都是申时度势决策出来的...

民众应该关注的是"效果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4 11:02:00

非应急措施就是说原先已经规划好,在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就采取某一调整措施;应急措施就是说发生了某个原先没预料到的情况,若不采取措施就会发展异常偏离,所以要临时改变策略。总之,就是由于领导人缺乏战略前瞻性,没有做好前期的战略规划。

我敢说,现有中国大部分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心是不足的。

这几项政策当然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发展国民经济”。不过这是废话,政府除了这个目标,还有什么目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