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全球的粮食供求情况看,世界上有很充分的粮食供应"从数字表面上看,这句话绝对没错,但让我们 想想不久前的粮食危机,再想想非洲部分国家的饥荒以及没有取得谈判结果的多哈会谈,稍有理智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利益冲突有多大。
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如果被他国控制我国的粮食供给,你会认为他国的政治集团会以较低的价格给我们提供十几亿的粮食吗?如果你认为会,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有台海危机,藏独及其他分裂势力的存在,在远点,有为什么会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又为什么有冷战时期的中东石油危机。道理是一样的,控制了我国的粮食供给,他们就能控制我国的经济命脉,到那时我们成了他们的羔羊,任人家剪羊毛了。
2、茅于轼认为“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因为它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极不利于加速农民进城,解决三农问题。在未来的三五十年中将有大约六亿人要进城,农村只需要一亿农民就够”。
但他并没有看清我国这几年的形势,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工进城(本人也是来自农村的,并没有歧视农民工的意思),城镇化的更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并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岗位,而现在几百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还不包括其他部分技术和中专累的学生(声明:并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本科生硕士生也有好多找不到工作的,是当前现实!)各地的招聘会现场已经是人满为患。现在的经济形式不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劳动岗位,也就不能吸收过多的剩余劳动力。
今后耕地会是多少,我们不好说,但我们必须确保现有城镇用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是直接掠夺耕地!
3、审批带来的权钱交易,在我国很普遍,但这不是掠夺耕地的借口。他茅于轼能保证在放开耕地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权钱交易吗?
但有一点是最明白不过的,放开耕地管制,多出来的耕地必定是大部分用于住房和建设厂房。房地产商肯定对得到更多的土地,因为权钱交易是永远存在的(权利和金钱是永远存在的同一个道理)。一旦他们得到土地他们可不会管你的死活,因为他们不是政府也不代表其他商人,因为他们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要不然就不会出现现在部分房地产商与购房者、拆迁户的激烈矛盾了。
4、经济学研究是有一定的假设前提的,而茅于轼一直避重就轻,只是一直强调没有保耕地的必要。他本人与房地产商的又有谁能说清呢?
社会很黄很暴力,中国自由派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