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里可能必须对Pareto改善的途径做出必要的限定。
如果允许厂商的技术(成本函数)变动呢?
只允许对价格进行变动(无论管制还是协商谈判),其他的条件均是不可变的。
厂商可以自由出入市场,才形成了“竞争”,“竞争”让诸厂商的利润都为零,这一过程,是否是Pareto改善?
价格变动的具体过程(或者竞争的具体过程)被模型忽略掉了,模型只给出了一个“均衡”结局(结果)。
如果实现均衡的过程本身就不是Pareto改善的,怎么办呢?
简言之,价格之所以变动,是竞争的结果,竞争可以实现Pareto改善吗?
哦,我突然明白你的意思了。谢谢前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8 19:00:35编辑过]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点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原因在于均衡时有P>MC,显然存在改进双方利益的机会。
用什么办法改进呢?
价格歧视,如果可能的话。
垄断竞争应该不可能实现价格歧视(至少要有效的市场分割)。
消费者福利没变化吧?变化的只是体现在生产者的利润。(完全垄断市场)
前面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中讨论的。
应该可以的。
例如,一些大大小小的眼镜店(符合垄断竞争的特点)对学生配眼镜实行半价优惠。
消费者和生产商的福利都可以增加。关键看歧视价格(或差别价格)是如何订的。
当然,对生产者来说,理想的情况是增加的剩余完全生产者获得。
某一状态全社会“总福利”最大,并不意味着走向这一状态的过程是Pareto改善过程吧。
这里可能涉及到一个类似于“社会福利函数”的问题。
p=mc,这个标准,实际上要求“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最大,但此时未必使生产者剩余最大。
个人以为,不能无原则地说p=mc是Pareto效率标准。
这里需要假设厂商的成本函数及消费者的需求函数有什么特点。
垄断竞争理论中,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对应单方面降价与一起降价。
眼镜店一起降价后,厂商的利润必然增加吗?
垄断市场中的一级价格歧视,实质上是把“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最大值全部分配给了(垄断)厂商。
而完全竞争市场,则是把“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最大值分别分配给了消费者与厂商。
两种情形中,“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都能取最大值。
还可以设想另一种垄断形式:需求垄断(需求方只有一个消费者)。
此时,也许(垄断)消费者可独享“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最大值,而厂商不享有任何生产者剩余。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Pareto效率标准难道不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最大化吗?
Pareto效率标准应该不是指生产者剩余最大吧。
Pareto效率指:社会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使别人的处境变差的前提下使自己的处境变好。
全社会的财富均属于一个人,仍是Pareo效率的。
就一般的垄断市场而言,垄断厂商的产量-价格决策(由mr(q)=mc(q)及p=ar(q)确定)将使自己的生产者剩余最大。而p=mc(q)确定的产量-价格组合未必使生产者剩余最大——此时,由前一产量-价格组合过渡到后一组合,厂商的福利减少,但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但这一过程并非Pareto改善。
个人认为:
当社会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使别人的处境变差的前提下使自己的处境变好,“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必然也是最大的。
因此,Pareto效率标准必然意味着“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生产者剩余最大化。
虽然厂商福利减少,消费者福利增加,但是消费者增加的福利是大于厂商减少的福利的。也就是说总的剩余增加了(P=MC所蕴涵的)。
当然在单一定价下,不能实现Pareto改善。
但如果实行差别定价,那么就有可能在不减少厂商福利的情形下,增加消费者福利。实现Pareto改善。
未必吧?
请考虑上面谈到的垄断市场。可画一个图,比较一下,两个区域的面积。
这里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问题。
竞争(特别是价格竞争),是否是Pareto改善的?
所有厂商都竞价,每个厂商的利润会怎么变化呢?
当然,消费者福利的增加,是无疑的(假设产品质量不因价格竞争而有任何变化)。
可以画图看看。
不过也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我提出的那个命题其实等价于,如果“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不是最大的,必然不是Pareto效率的。
如果可以差别定价。那么可以对在原有均衡价格下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定一个价格,该价格等于原有的均衡价格,满足p=AR, mr=mc.因此原有的消费者会继续购买,厂商的利润不变。
同时对在原有均衡价不购买的消费者(其支付意愿低于原有的均衡价格,但高于边际成本的那部分消费者)定另外一个价格。该价格低于低于其支付意愿,但高于边际成本。这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增加了。
画图也可以看出P=MC时面积最大。
红色部分是P=MC是多出的面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9 11:26: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