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541 55
2008-12-30
刘罡

趁着圣诞、新年新闻荒的机会,笔者也试评出个“十大”来凑凑热闹,虽然有些山寨,但希望能对读者起到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十大”按发生时间列出,排名不分先后。

1. 南方电网公司的豆腐渣电线杆

年初的一场低温凝冻灾害让南方电网公司的大量豆腐渣电线杆现了原形,也为中国去岁今年的一系列大范围产品质量丑闻起了个承上启下作用。

2. 法国品牌在华蒙尘

一场奥运火炬传递,使法国亲华、幽雅、高档的国家形像在中国打大折扣,与此形像一脉相承的法国诸多商业品牌在中国人眼里也光泽大减。既然法国人的“笔”败到中国来了,咱也就给它发张在华暂住证吧。

3. 汶川地震校舍倒塌的事故责任迟迟无法认定

政府已经承诺要调查地震中一些校舍倒塌事件的事故责任,但却迟迟拿不出一个正式结果。这件事看似与经济无关,其实不然。目前正值各地为刺激经济而大兴土木之际,此事如继续乌龙下去,很可能会鼓励更多银子流入贪官、奸商的腰包。

4. 中投公司海外投资出师不利

由于投资摩根士丹利及百事通集团遭遇失利,中国的主权基金中国投资公司蒙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该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表示,中投已不敢投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比起投资高盛赔了钱的股神巴菲特,楼继伟可谓既输钱又输人,因为巴菲特依然认为现在是投资股市的良机。

5. 伊利乳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伊利花大价钱赞助北京奥运尚未见到明显回报,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地震搞了个灰头土脸,要评选历史上最与奥运犯冲的赞助商,伊利恐怕是热门人选。

6. 毒牛奶事件严重败坏中国品牌声誉

一场三聚氰胺风暴让中国乳品业诸多知名品牌中箭落马,“中国制造”的档次升级步伐又不知要减慢多少。

7. 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本来是要给一路飙升的物价降温,转瞬间却大大加重了经济萧条的严重程度。归根结底是对世界经济形势判断失误,只看到油价的暴涨,却没看到其背后美元的不断贬值──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美元供应量减少,这种减少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紧缩。

8. 百度自毁形像

竞价搜索排名并非百度的独门秘笈,但凭借市场主导地位把这种伎俩使用到如此极至,不犯众怒还等什么?

9. 中国诸多大企业在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交易中惨赔

又是贪婪把一种对冲市场风险的正常操作变成了高风险赌局,不知道纳税人为这种“学费”买单还要买到什么时候。

10. 中国的“次股”危机

世人都在关注美国的次贷危机,却不知中国早就酝酿着次股危机。这场危机的“借贷方” 是到股市上圈钱的大小国有企业,而“放贷方”则是以高市盈率买入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次贷危机使美国金融机构惜贷,次股危机使中国的投资者惜买。不解决中国股市人为哄抬发行价的问题,中国的次股危机没有解决的希望。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30 03:16:00
除了6、7、9;甚至除了7以外,其他~~有什么可说的~~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呵呵,默多克真是老了,投资眼光不敢恭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0 03:28:00

中国经济十大?擦边球难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0 03:52:00
不是默多克的问题,而是中国版本的问题。有个盘点是“2008年10大欣慰事儿”,第9条是空白,作者居然写“暂时想不起来了”。
我一般多都看中文版的金融时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0 04:58:00

引用bluemia网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是默多克的问题,而是中国版本的问题。有个盘点是“200810大欣慰事儿,第9条是空白,作者居然写暂时想不起来了
我一般多都看中文版的金融时报。

——暂时想不起来了;呵呵,看来,“搞笑”之风气蔓延到严肃的主流媒体了~~真是要小心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0 4:58: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0 09:31:00
以下是引用xingzh在2008-12-30 1:40:00的发言:
刘罡


10. 中国的“次股”危机

世人都在关注美国的次贷危机,却不知中国早就酝酿着次股危机。这场危机的“借贷方” 是到股市上圈钱的大小国有企业,而“放贷方”则是以高市盈率买入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次贷危机使美国金融机构惜贷,次股危机使中国的投资者惜买。不解决中国股市人为哄抬发行价的问题,中国的次股危机没有解决的希望。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

“高市盈率买入”的投资者既没受到胁迫,也没受到(绝大多数情况下)欺骗,发生了亏损,当然是“买者自负”了,难不成还要政府来买单不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