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924 17
2005-08-25
中国四大经济圈发展比较
  经济全球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经济圈(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大东北城市群等经济圈,拉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003年: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东三省奋勇争先      经济总量:评价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往往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指标(简称GDP)。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看,2003年长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379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815亿元,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4.8%;珠三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达到11335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1916亿元,增速均值达到了15.5%;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北三省之和,达到13094亿元,三地增速均值达到12.2%;大东北经济圈(东北三省数据之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57亿元,三省GDP增速均值达到10.7%。      从总量来看,长三角总量居4个经济圈之首,京津冀城市群列第二位,大东北经济圈排在第三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列第四位.从增长情况看,珠三角增速最快,达到15.5%,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经济圈。大东北经济圈增速较慢,分别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4.8个、4.1个、1.5个百分点。      从所占比重情况看,2003年这4个经济圈实现GDP达到6118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50%,达到52.2%,真正起到了支撑起半壁江山的作用。      产业结构:这4个经济圈产业结构明显向高度化方向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2.1:41.9调整为5.1:54.6:40.3。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也由上年的4.9:49.8:45.3调整到4.1:52.4:43.5。京津冀城市群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0:45.7:44.3调整为9.5:47.2:43.3。大东北经济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8:49.7:37.5:调整到12.5:50.4:37.1。从4个经济圈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都呈现出“二、三、_”的产业结构形式,表明这些地区都处于工业化时期。从农业比重看,大东北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其第一产业比重达到12.5%,是长三角的2.5倍,珠三角、长三角的农业比重都仅仅在5%左右。 从第二产业比重看,长三角工业化明显,其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4.6%,高于其他三个经济圈。与全国水平相比,2003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为14.6:52.3:33.1。4大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全国情况比较来看,都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4个经济圈中长三角地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74亿元,同比增长38.9%。珠三角地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1亿元,同比增长27.8%,两大经济圈投资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2.2个和1.1个百分点。而京津冀城市群、大东北经济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9亿元,同比下降2.1%,大东北经济圈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9亿元,同比增长1.2%,两升两降使得这4个经济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62亿元,同比增长2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4个经济圈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3%,低于GDP比重10多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86亿元,同比增长12.1%;珠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6亿元,同比增长11.8%;京津冀城市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17亿元,同比增长12.1%;大东北经济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17亿元,同比增长11.5%。从4个经济圈零售额来看,由于京津冀的地理优势,其增速与长三角并列居4个经济圈首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慢,消费品市场增速也位居4个经济圈末位。从占全国比重情况看,4个经济圈零售额达到2098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5.8%。      对外贸易: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个重要引擎。4个经济圈在大进大出的互动格局中实现双赢,长三角地区实现进出口2770亿美元,同比增长56.1%;珠三角地区实现进出口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京津冀城市群实现进出口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大东北经济圈实现进出口3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8%。4个经济圈实现进出口6932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1.5%,高于GDP比重29.3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这4个经济圈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4个经济圈经济增长动力各有不同      4个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的“主产区”,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而 4个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增长15.5%,长江三角洲增长14.8%,京津冀城市群、大东北经济圈增幅也都在10%以上。尽管 4个经济圈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从内部结构分析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增长方式各有侧重。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加快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7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074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比2002年提高了16.4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9.9%,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总量是珠三角的2.9倍,京津冀城市群2.4倍、大东北经济圈3.1倍。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3年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贸易达到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总值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9%;进口总值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33.7%;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32.1%,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33.0%。珠江三角洲城市圈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98.1%,出口依存度也超过了100%,达到106.2%,两个指标远远高于其它各经济圈。      京津冀城市群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1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快于珠三角、大东北经济圈,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有所提高。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依靠良好的交通和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国的比重为10.5%,明显高于其投资、出口占全国的比重。 来源:《中国信息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6 18:55:00
大东北城市群经济圈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其内在的经济流量还很有限,甚至连内部经济区域合作都还搞不起来,市场意识和城市化水平都还不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6 20:36:00
对,只听说过中国三大经济圈,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6 20:36:00
对,只听说过中国三大经济圈,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6 22:26:00

在此论坛中有一篇帖子提到最近几年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重点是辽东南一带,这样不就形成了第四大经济圈了么?

还有,同志们:你们听说过三次产业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一段(产业结构:这4个经济圈产业结构明显向高度化方向),应该是三大产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7 10:04:00
东三省经济一体化应为今后发展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