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612 17
2009-01-07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伪科学这事儿的确是件事儿,至少对俺们这嘎子一小撮将来要凭它在社会上混吃混喝的人来说就更值得想一想哈。其实不瞒大伙儿说,俺也没咋想明白,所以今天在这儿整理一下思路。

    当初俺不是经济学专业的——透露一下是一门很实在很实在的学科,极具挑战性,不仅要求IQ差不离,也要看神经够不够大条,能不能经受得起折磨。经过了几年的折磨到了考研的年纪,我想转行经济学,这个时候就有人对我说,经济学乃伪科学焉,你学那干嘛,而且给我说这事儿的学长的GF好像是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俺没有理他没有动摇,坚定不移地把考研进行到底,心想俺就喜欢虚的。其实当时对这个“虚”的体会也不深,只是觉得不能再“实在”下去了。

    话说到了这一行里,认识就要生动全面多了,自从了解到宏观经济学流派颇多,说法不一的时候,我也开始怀疑上了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伪科学,觉着这门学科咋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整十几个假设,其中很多假设也有悖现实情况,以至于后来我们提出一句口号“经济学假设是万能的,没有假设是万万不能的”。可气的是连搞生物的人都跑来笑话我们,说你们的计量模型有什么信服力,什么解释变量都不能控制。的确他们用计量模型测实验,想控制温度就可以控制温度,想控制压强就可以控制压强。而经济计量模型中每个解释变量都是随机的,做一个ECONOMETRICS的MODEL很多时候需要编一个动听的故事来使得模型看上去是可行的。当时是以中级计量的视角来看待的,现在用了WOOLDRIGE的Advanced Eco情况可能有改变,关于随机解释变量这事儿。

    随着学龄的增加,更多的认为对于经济学理论应该给予多的关爱和宽容。虽然它和现实的经济情况是有脱节的现象,不过经济理论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中国接受现代经济学思想的年头就更少了。从其自身学科的发展来说,不得不承认经济学理论仍然处在其不成熟的阶段。

    在这里要讲讲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明白了这点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宽容经济理论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视角和出发点的不同,理论家的认识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他们总是试图透过纷繁的表象,抽象出本质,从极少的几个公里或者假设,推导演绎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对于其涵盖的领域的现象能给出一个统一的解释。而实践家的认识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其行为判断准则,更多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完全来自其工作的环境,针对性很强,大多时候能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但是缺乏普适性,经不起推敲。来自实践中的经验的总结是不能等价于理论的。经济理论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我们就抛弃经济理论,进而用谁谁的经验作为依据制定政策,这样的做法固然是不可取的。其实很多国家的政策是以现在的经济理论作为依据来制定的,作为个人来说,学好了经济理论对于各种政策的解读会更准确深刻。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也有人谈到东方经济学是不是应该崛起,我们不用追着西方经济学的屁股学这学那。说人家西方经济是研究资本主义的,我们中国是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用自己的“东方经济学”。个人以为有这样论调的人没把握住问题的重点,东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重点不是在研究的对象或着说客体上,而是在研究的范式上。中国那种“问题、回顾、现状、对策与政策建议”的政府报告式的研究范式确实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像是上文中说的经验的汇总。我们仍然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沿袭前沿经济学理论。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也在反省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在刚开始学习经济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就是就是解决有限资源和人类无限欲望的矛盾的学科,经济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看上去经济学是门干净的学科,可现在来看最优配置资源仅是经济学的一个方面,它仍然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学科,仍然与政治不能脱离干系。比如08的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来看还是政治。即使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解决的方式也不可避免是政治方式,因为损失的分配总是具有高度的专断色彩,且饱受争议。最近注意到对经济增长理论作出巨大贡献的、经济学界著名且高产的经济学家巴罗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宗教、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关于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学发展将是个有趣的话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7 16:54: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7 14:47:00

经济学本来就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是否伪科学。那要看你的这词的了解。

经济学还分为学科,有一门政治经济学科。想象看一个国家没有政治做基础,那还搞啥经济。

有时可以这样那个了解,经济与政治是相结合的。

选择就有成本,选择就有放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8 09:5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13:36:00

很多的人都在问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我在想是不是科学,那要看你科学是怎么界定的?
要分析经济学是不是科学,问题提出了;接着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前提是什么,也就是科学怎么界定?

如果按照波普的“可证伪”性,那么问题就成了经济学能不能证伪了。那样就好办了,用经验数据看能不能证伪经济学,当然可以了。

我看有人在说不能证伪效用论,这个很好办。证实:你吃一次一个苹果和吃两个苹果带来的满足是一样的吗?再夸张一点,吃一万个看看你能不能受得了?所以说边际效用递减嘛。证伪:当然,可能你失恋了,只有借酒消愁,越喝越爽,这时边际效用递减不适合你。

有一个说:为什么经济学有这么多的流派,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流派和科学有什么关系?流派多就不是科学?这个人把科学界定为:只有一家流派的才是科学。如果按这个来界定科学,经济学不是科学。我可以回答他的问题:影响经济因素很多,每一个研究者都是选择其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来分析,每一个研究者站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出现了很多流派。

有一个说:“我觉得经济学只能说是一门学问。就某一单个理论而言:1。假设前提不严密。2。适用范围界定不严密。3。基本假设(像“市场中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还需商榷。”
这一个人也是没分清问题的本质:他的科学标准是什么。他这个只是说理论存在的问题(不管他说的对还是不对),并不能反驳“经济学是科学”。

我想波普的“证伪主义”不能成为“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的标准,“证伪主义”只是一种方法,用“方法”来区分“本质内涵”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说一个亚里斯多德的老师给人下定义:“人,手足无毛也”。一天亚里斯多德把一只鹦鹉的毛拔光,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对老师说:“人也”。“手足无毛”是一种方法,“人”是一种“本质内涵”。

“科学”本来就没有定义,日常生活中,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科学是道理,有道理的就是科学的。从这个含义上讲,经济学是科学;狭义的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的公认的理论,这个是由物理和化学两科衍生出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7 13:47: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16:09:00

伪科学(英语:Pseudoscience)又称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方法论信仰或是实务经验[1][2][3][4]。伪科学一词最早的使用纪录出现于1843年,使用者是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马让迪(François Magendie)[5]。此用词带有贬义,将某一对象指为伪科学,会将其贴上不正确或伪装成科学的标签[6]。也因此,被指控者通常拒绝承认这样的称呼。

目录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DATA[ if (window.showTocToggle) { var tocShowText = "显示"; var tocHideText = "隐藏"; showTocToggle(); } //]]> </script>

[编辑] 伪科学的识别

伪科学禁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通过下述特征进行辨别:

  • 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
  • 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
  • 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
  • 断言不合逻辑
  • 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一种实践或知识体系如果标榜自己与已被接受的科研规范一致,但又明确地违背了这些规范(主要表现在误用科学方法上),就可被称作伪科学。判定伪科学可以基于很多理由。波普尔认为占星学是一种伪科学,因为占星学总是只作极模糊的预测,以至于不可能被证伪。保罗·萨加德则认为占星学是一种伪科学是因为占星术士基本没有发展自己的理论,也没有意愿作出根据其他理论来评估自身理论的尝试,而且有选择地考虑证据。萨加德认为伪科学倾向于关注表面的相似,而不是因果关系。

伪科学也有别于那些声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获得对物质世界的洞察的预言神学玄学。得自神或顿悟的思想系统,只要不宣称自己是科学,没有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就不应被视作伪科学。

大众科学里的一些常见信念或论断可能达不到科学的标准,甚至包含了一些科学幻想,因此大众科学很可能在民众中起到模糊科学与伪科学间的界线的效果。实际上大众科学很可能源自未经科学方法论训练、不知何为同行评审的人,或经其散播。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科学方法的误区:

[编辑] 使用模糊、夸大或无法验证的论断。

比如:

  • 提出模棱两可的命题,缺乏具体的测量标准。
  • 没有操作流程的明确定义,来说明测量数据是如何取得的。
  • 没有适当的控制对照组。在另类治疗中,经常缺乏与安慰剂对照。
  • 没有适当的限定条件。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有非常明确的限定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理论预言某些现象是否会发生。

[编辑] 过度依赖正面支持而没有挑战

无法被证伪的命题。 尚未被证明错误的命题就一定是正确的。 过度依赖个人证言和个案例子。 选择性的使用试验结果。只选择有利证据而故意忽略或压制不利证据。

[编辑] 反向举证责任

在科学界,提出理论方有举证责任,而不是批评方。伪科学会以批评方不能拿出其无效的证据来反驳说批评方的论点错误,而不是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即使伪科学的论证不能证明其存在也好,只要反智的说别人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就会说自己有科学根据。

[编辑] 缺乏开放性,不便其他专家验证

在发表结果前逃避同行评议(也称作“新闻发布会式科学研究”)。 科学界需要作者能共享数据以便评估结果。不能提供数据而使其他专家重复结果的是缺乏开放性的表现。 声称秘密或独家知识而不提供数据和具体方法让同行评议。

[编辑] 科学问题个人化

学霸作风,压制不同看法,把批评者看作敌人。 声称批评者有某种阴谋或故意压制其看法。 攻击批评者的动机或人格

[编辑] 使用误导性的语言

使用表面上科学性的语言而让非专业人士相信其科学性。 使用非常规的术语描述常规现象或事物。比如把叫做一氧化二氢。 又或是诉诸于某个崇高的说法,比如天然药物,另类医药常诉诸于所谓纯天然。

[编辑] 伪科学的例证

伪科学通常会应用在以下方面:

[编辑] 物品的促销

不少不法商人喜欢自创名词,以显得自己的产品高档。当中一个例子,就是“负离子”。不少人听到“负离子”,自然想到了带电荷的“阴离子”, 但原来所谓负离子,其实是从日语的“マイナスイオン(Minus ion)”翻译过来,而这个名词其实是日本商人杜撰,英文没有的。 再者,听了错误资讯的人又会继续张冠李戴,把错误的资讯“合理化”,例如有人说:我用过“ION”牌直发液来直发,过程中会产生“负离子”,把头发变回 直。因为我用过这种“负离子直发液”,效果很好,所以“负离子”是存在的,是可信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曾经在中国大陆风靡的脑白金,在脑白金的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以达到误导公众推销产品的目的。[1][2]

利用自创的“科学”概念和误读科学概念宣传产品本身并不具有甚至是并不存在的功效是保健品产业常用的推销手段,除了上面提到的脑白金,在中国大陆还曾经有过核酸保健品[3]、深海鱼油、灵芝孢子粉、离子水水变油等众多案例。

[编辑] 人体特异功能

各种气功之类的“人体特异功能” 也属于伪科学。大部分所谓的“特异功能”实际是魔术;还有一些是利用了公众认知上的误区,例如“手指阻挡旋转中的电风扇叶片”,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任何 人都可以做到。还有一些特异功能者甚至什么都不会,完全靠空口吹捧成名。造假者通过宣称自己有“特异功能”往往可以谋名获利。

[编辑] 宗教上的例证

不少所谓宗教人士,都爱把一些现象,以及宗教经文里列举的事迹,用貌似“科学”的推理来解释,并认定这种解释方法很合理,即使面对严谨的科学的反驳,也不更改其立场。 如:年轻地球创造论所宣称的有关世界起源的理论,坚决否定考古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及地质学诸多理论的证据。

[编辑] 伪科学与意识形态

1980年代以前,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例如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度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看作是一种“万能的科学”,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则是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服务的,是伪科学,应予取缔。在政治运动中,西方的相对论控制论遗传学等科学被称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唯心主义伪科学”[7],来自苏联的真正伪科学理论(如李森科理论)却被作为“先进科学”大肆宣传。

在这些国家,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政治投机分子常常以“伪科学”作为政治武器来打击异己。例如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宣布摩根·孟德尔遗传理论为伪科学[8]1951年,苏联科学院发动了对控制论以及共振论的批判,并将其宣布为“伪科学”[9]

1948年,苏联反导弹系统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格雷戈里·瓦西里耶维奇·基苏尼科的著作因“……书的正文中到处都是外国姓氏:麦克斯韦尔赫兹亥姆霍兹……”(苏联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评语)而被取消评选斯大林奖金的资格。1951年苏联高等教育部长卡夫塔诺夫向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作的报告中曾经宣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敌的学派正在通过物理学传播到高等院校。教科书中反映俄罗斯和苏联学者在发展物理学方面的作用非常不充分,书籍中充满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编辑] 概念辨析

[编辑] 伪科学和科学的区分

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 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编辑] 伪科学与原科学的区分

原科学(protoscience)处于假说或不完善阶段,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也没有被推翻的理论。原科学并不反对科学验证,但由于其结果不完全确定(催眠术等)、难于验证(例如古代宇航员理论、夸克)等原因,目前阶段还无法作出定论。

[编辑] 伪科学与科学骗局的区分

伪科学所声称的“知识”虽然并没有科学支持,但其提出者未必有借此牟利或欺骗的主观动机。一部分科学骗局借用了伪科学来达成目的,但伪科学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编辑] 不是科学,但也不是伪科学

科学是人类的知识体系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知识体系。在科学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它们并不属于伪科学。

  • 没有经过完整归纳、验证的知识,无法纳入科学体系,但并不是伪科学。例如日常生活的经验和直觉。
  • 科学之外的其他知识体系,不能以伪科学来评判。例如文学艺术体系,不适合用科学、伪科学来评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7 16:11: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16:13:00
经济学应该只是系统复杂度有点大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7 16:13: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