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英语:Pseudoscience)又称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方法论、信仰或是实务经验[1][2][3][4]。伪科学一词最早的使用纪录出现于1843年,使用者是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马让迪(François Magendie)[5]。此用词带有贬义,将某一对象指为伪科学,会将其贴上不正确或伪装成科学的标签[6]。也因此,被指控者通常拒绝承认这样的称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DATA[ if (window.showTocToggle) { var tocShowText = "显示"; var tocHideText = "隐藏"; showTocToggle(); } //]]> </script>
[编辑] 伪科学的识别
伪科学禁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通过下述特征进行辨别:
- 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
- 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
- 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
- 断言不合逻辑
- 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一种实践或知识体系如果标榜自己与已被接受的科研规范一致,但又明确地违背了这些规范(主要表现在误用科学方法上),就可被称作伪科学。判定伪科学可以基于很多理由。波普尔认为占星学是一种伪科学,因为占星学总是只作极模糊的预测,以至于不可能被证伪。保罗·萨加德则认为占星学是一种伪科学是因为占星术士基本没有发展自己的理论,也没有意愿作出根据其他理论来评估自身理论的尝试,而且有选择地考虑证据。萨加德认为伪科学倾向于关注表面的相似,而不是因果关系。
伪科学也有别于那些声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获得对物质世界的洞察的预言、神学和玄学。得自神或顿悟的思想系统,只要不宣称自己是科学,没有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就不应被视作伪科学。
大众科学里的一些常见信念或论断可能达不到科学的标准,甚至包含了一些科学幻想,因此大众科学很可能在民众中起到模糊科学与伪科学间的界线的效果。实际上大众科学很可能源自未经科学方法论训练、不知何为同行评审的人,或经其散播。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科学方法的误区:
[编辑] 使用模糊、夸大或无法验证的论断。
比如:
- 提出模棱两可的命题,缺乏具体的测量标准。
- 没有操作流程的明确定义,来说明测量数据是如何取得的。
- 没有适当的控制对照组。在另类治疗中,经常缺乏与安慰剂对照。
- 没有适当的限定条件。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有非常明确的限定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理论预言某些现象是否会发生。
[编辑] 过度依赖正面支持而没有挑战
无法被证伪的命题。 尚未被证明错误的命题就一定是正确的。 过度依赖个人证言和个案例子。 选择性的使用试验结果。只选择有利证据而故意忽略或压制不利证据。
[编辑] 反向举证责任
在科学界,提出理论方有举证责任,而不是批评方。伪科学会以批评方不能拿出其无效的证据来反驳说批评方的论点错误,而不是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即使伪科学的论证不能证明其存在也好,只要反智的说别人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就会说自己有科学根据。
[编辑] 缺乏开放性,不便其他专家验证
在发表结果前逃避同行评议(也称作“新闻发布会式科学研究”)。 科学界需要作者能共享数据以便评估结果。不能提供数据而使其他专家重复结果的是缺乏开放性的表现。 声称秘密或独家知识而不提供数据和具体方法让同行评议。
[编辑] 科学问题个人化
学霸作风,压制不同看法,把批评者看作敌人。 声称批评者有某种阴谋或故意压制其看法。 攻击批评者的动机或人格。
[编辑] 使用误导性的语言
使用表面上科学性的语言而让非专业人士相信其科学性。 使用非常规的术语描述常规现象或事物。比如把水叫做一氧化二氢。 又或是诉诸于某个崇高的说法,比如天然药物,另类医药常诉诸于所谓纯天然。
[编辑] 伪科学的例证
伪科学通常会应用在以下方面:
[编辑] 物品的促销
不少不法商人喜欢自创名词,以显得自己的产品高档。当中一个例子,就是“负离子”。不少人听到“负离子”,自然想到了带电荷的“阴离子”, 但原来所谓负离子,其实是从日语的“マイナスイオン(Minus ion)”翻译过来,而这个名词其实是日本商人杜撰,英文没有的。 再者,听了错误资讯的人又会继续张冠李戴,把错误的资讯“合理化”,例如有人说:我用过“ION”牌直发液来直发,过程中会产生“负离子”,把头发变回 直。因为我用过这种“负离子直发液”,效果很好,所以“负离子”是存在的,是可信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曾经在中国大陆风靡的脑白金,在脑白金的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以达到误导公众推销产品的目的。[1][2]
利用自创的“科学”概念和误读科学概念宣传产品本身并不具有甚至是并不存在的功效是保健品产业常用的推销手段,除了上面提到的脑白金,在中国大陆还曾经有过核酸保健品[3]、深海鱼油、灵芝孢子粉、离子水、水变油等众多案例。
[编辑] 人体特异功能
各种气功之类的“人体特异功能” 也属于伪科学。大部分所谓的“特异功能”实际是魔术;还有一些是利用了公众认知上的误区,例如“手指阻挡旋转中的电风扇叶片”,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任何 人都可以做到。还有一些特异功能者甚至什么都不会,完全靠空口吹捧成名。造假者通过宣称自己有“特异功能”往往可以谋名获利。
[编辑] 宗教上的例证
不少所谓宗教人士,都爱把一些现象,以及宗教经文里列举的事迹,用貌似“科学”的推理来解释,并认定这种解释方法很合理,即使面对严谨的科学的反驳,也不更改其立场。 如:年轻地球创造论所宣称的有关世界起源的理论,坚决否定考古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及地质学诸多理论的证据。
[编辑] 伪科学与意识形态
1980年代以前,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度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看作是一种“万能的科学”,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则是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服务的,是伪科学,应予取缔。在政治运动中,西方的相对论、控制论、遗传学等科学被称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唯心主义伪科学”[7],来自苏联的真正伪科学理论(如李森科理论)却被作为“先进科学”大肆宣传。
在这些国家,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政治投机分子常常以“伪科学”作为政治武器来打击异己。例如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宣布摩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为伪科学[8]。1951年,苏联科学院发动了对控制论以及共振论的批判,并将其宣布为“伪科学”[9]。
1948年,苏联反导弹系统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格雷戈里·瓦西里耶维奇·基苏尼科的著作因“……书的正文中到处都是外国姓氏:麦克斯韦尔、赫兹、亥姆霍兹……”(苏联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评语)而被取消评选斯大林奖金的资格。1951年,苏联高等教育部长卡夫塔诺夫向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作的报告中曾经宣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敌的学派正在通过物理学传播到高等院校。教科书中反映俄罗斯和苏联学者在发展物理学方面的作用非常不充分,书籍中充满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编辑] 概念辨析
[编辑] 伪科学和科学的区分
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 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编辑] 伪科学与原科学的区分
原科学(protoscience)处于假说或不完善阶段,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也没有被推翻的理论。原科学并不反对科学验证,但由于其结果不完全确定(催眠术等)、难于验证(例如古代宇航员理论、夸克)等原因,目前阶段还无法作出定论。
[编辑] 伪科学与科学骗局的区分
伪科学所声称的“知识”虽然并没有科学支持,但其提出者未必有借此牟利或欺骗的主观动机。一部分科学骗局借用了伪科学来达成目的,但伪科学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编辑] 不是科学,但也不是伪科学
科学是人类的知识体系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知识体系。在科学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它们并不属于伪科学。
- 没有经过完整归纳、验证的知识,无法纳入科学体系,但并不是伪科学。例如日常生活的经验和直觉。
- 科学之外的其他知识体系,不能以伪科学来评判。例如文学、艺术体系,不适合用科学、伪科学来评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7 16:11: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