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64 0
2009-01-09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认为,应对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和美国政府都可采取向广大民众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2008年12月14日在南京举行的“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 蒙代尔发表言论称,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的国家,两国采取的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有着引领的作用。因此,两国应该在帮助世界尽快摆脱经济危机方面做出贡献。对于美国而言,要想尽快摆脱危机,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拉动需求,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具体说,美国可以发放总价值为5000亿美金的购物券,购物券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消费者可在有效期内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零售者则可以发票、税收的方式进行提交,而这对穷人来说也是很好的生活补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地位。目前中国进口的下滑比出口的下滑还要严重,对于中国而言,的确需要一个紧急的计划避免像美国一样的经济突然下行。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四万亿人民币的计划,计划包括很多项目,有的是在建项目,问题是这一计划能在多大的程度,以什么速度转化为工业产品的需求。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可发行一定数量的购物券,以刺激那些濒临困境的企业的发展。

华经纵横产业研究小组认为,这种发放消费券的理论表面看起来比较可行,经不住仔细推敲和分析,根本不适合我国。中国国情和美国不同,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思维也不同,不能用美国式的解决思维来处理中国问题。蒙代尔的观点并不适合我国,并且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更加低迷。

首先这种一过性的消费,因为不持续,也不可能持续。对于扩大内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也没有激励民众以自主劳动来换取成就;也没有给民众多少实惠,对于改善生活更是微不足道,意义很小。

再次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和程序问题,对于我国十三亿人口来说,如此一个浩大的工程,也未必能将消费券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里。同时消费券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腐败等问题。

最后可能产生挤出或分流效应,这里的挤出或分流效应是指本来用于基础建设投资的钱部分用于发放消费券,导致基础建设投资减少。

凯恩斯主义认为,消费多少取决于家庭当期收入的高低,也就是说,如果政府在萧条期能一次性提高家庭收入,那么消费也就会出现跳跃性增加。如果是这样的话,刺激消费看上去也并不是那么难。华经纵横产业研究小组认为要刺激消费,就得增加家庭的真实收入。成功地刺激消费的政策,应该能够提升城乡居民的持久性收入。而一次性收入增加,对启动当前消费意义不大。同时扩大内需要前提是保障民众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和失业问题。

        1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居民户存款增加2628亿元,同比多增845亿元。民众存款增加,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后顾之忧。一旦解决了治病、养老、住房和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消费自然跟上来。在医疗、住房、养老、教育和失业等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启动消费并非易事,只有在住房、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障机制健全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才有可能实现。

                                                     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http://www.chinacir.com.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