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 尽管我们有4 万亿以上的政府投资作为后盾,但是经济要经过短期的调整就能走出低谷并非易事。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复苏更可能是“U”型复苏,也就是说经济在谷底调整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调整的时间周期可能在两年或更长时间。
◇ 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经济增长由外需驱动型到内需驱动型转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三是入世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增强。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并且有可能是“L”性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看不到复苏的希望,中国经济也不会看到增长的曙光。
◇ 中国经济过去连续5 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恰恰发生在全球经济向好,需求旺盛的时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2007 年开始旨在给经济降温的宏观调控迟迟见不到效果,为什么次贷危机在去年8月份以后扩散后中国经济迅速冷却。
◇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来就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利率的变动与调整要受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通缩)、利率市场化改革、国际主要经济体利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央行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下调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利率都有较大的下调空间。但是09年下半年CPI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在今年上半年集中下调,下半年预计维持不边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