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首先采用凯恩斯主义克服了经济危机,并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关税壁垒也垄断在美国手里,并主导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元统一货币和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强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中国要有自己的东西!
一、 现在货币的不足
商品、货币从买卖开始就潜伏着危机。正是因为货币所具有的特性,也导致了人(社会人)用商品或劳动交换取得的货币并不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购买其它商品,所以只要货币存在、买卖存在就必然伴随着经济的不均衡。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马克思之所以把从商品到货币描述为“惊险的跳跃”,对货币这种不足和劣根性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讲,主要是货币经济,所以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还是离不开货币工具。今天,当国家不断地通过调控货币数量和利率仍然达不到国家宏观调控目的的时候,就不能不怀疑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工具---现行货币工具的有效性。
因为现有货币的不足和缺陷带来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比比皆是,这里仅仅举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例子。
2004年10月开始,我们期待通过调控货币数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或流动性过剩,更期望调控过高的房价和过热的经济,且不论货币本身的缺陷,单就调控时机的选择就需要很高的艺术性。
国家每年要有大量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事业性行政拨款,如何能将拨款落实到位、节约成本,减少层层截流带来的浪费和决策失误,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这样重大问题为何屡屡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本身的缺陷和信息的不真实。但我们很少思考是否是支付工具----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货币出了问题。
依据马克思关于商品和货币的交换规律来分析。买卖是一对矛盾,经济社会中这种买卖关系本身就是对立的、隔离了商品交换的各方,造成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这种初始状态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的缺失是所有危机和矛盾的“原罪”。全社会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也是“各管一段”而相互脱节,各个过程也是通过货币为媒介作为联系,当货币本身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的时候,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完全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和没有信用的系统。所以,理想货币的标准是信息对称和建立信用。
二、 我们找到了一种“理想的货币”
具体办法是:先把消费者(人的需求)作为一个商品、货币以外独立的要素来考虑,商品、货币两个要素变成消费、商品、货币三个要素,从商品到货币买卖过程变成从消费开始、商品、货币三个要素交换形成信用的过程。以此形成的数据,定义为“消费信用”,就是本文要表达的“理想货币”。
“消费信用”是兼容现行货币的,也就是说,现行货币只是“消费信用”货币的一种特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是一种“理想货币”。这个发现具有很大意义:经济活动采用“消费信用”并不丢失现行货币的所有优点(马克思论述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价值和世界货币),相反,它克服了现行货币在信息化背景下、大系统状态下所暴露出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的不足。同时即使我们使用“消费信用”货币体系的时候并不需要把现行货币体系推倒重来(爱因斯坦理论也不是说牛顿理论错了,而是把牛顿理论当作一种特例)。
四、“消费信用”理想货币对国家有什么作用?
国家拥有“消费信用”和制定规则,它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这里高度概括为三句话:消费有信用,消费有利息,消费信息化。这里仅仅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和中国崛起为目的来说明其含义:
1、消费有信用。指拥有多少货币(美元)和商品(资源)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强盛,拥有“消费资源”的多少和拥有多少美元、有多少国土、矿产、能源等资源是等价的。这还不够,如果一个国家拥有“消费资源”的优势,同时它又是调控资源、美元和消费资源的规则制定者,大家想,这个国家掌握了什么?
2、消费有利息。指“消费资源”不仅等价美元(货币),而且决定着现在货币(美元)的流动的方向和货币能否增值,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消费信用”货币体系下,“消费资源”竟然决定着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和汇率基准,那这个国家又掌握了什么?
3、消费信息化。指在“消费信用体系”下,一个国家拥有这样一个规则是符合人类目前生产力的水平-----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是符合世界未来的潮流!这个国家又掌握了什么!
建立“消费信用”对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有巨大作用,仅举两个例子:
当前中美之间的焦点问题,关于军费比例问题的争论。如果我们的货币体系(消费信用体系)根本不在现在全世界的美元体系内,在美国看来,我们的军费开支是1000亿美元,实际上我们把大部分军费只有通过“消费信用”货币才能反映出来,而且通过民用市场方式体现为消费资源(非军事物资)的时候,这种关于军费争论问题还有吗?
中国的非洲战略是物质援助,现在我们掌握了发展中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消费资源)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已经认识到,在“消费信用”货币体系内,消费资源和美元是等价的时候,中国的非洲战略是不是不需要通过“美元”援助来实现?
国家“消费信用”的本质是信用货币,它克服了现行货币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的缺失的不足,是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理想货币”、全新的国家财政金融调控工具。从传统货币(纸币)上升到“消费信用”货币是战略性的、质的飞跃。
五、国家如何操作?
如何实现既不改变现有的体系,又能完成建立国家“消费信用”这一目标,清华大学中国公有资产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找到很多种方法体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属于我国自己的原创。关键在于国家层面的推动,而且在国家层面的操作非常简单:
1、在国内投入财力建设“消费信用”数据库;
2、在国际上,把这一核心技术以国家身份和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以获取国家利益。
需要指出,“消费信用”可以在任意国家、任意行业、任意部门应用,也可以在国防、军事部门应用,“消费信用”数据库并不需要全国全部集中或全世界集中,可以县、市为单位开发使用,也可以国家为单位开发使用。当“消费信用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和国防力量的时候,再进行整体布局。
如果一国掌握了未来新货币的制定规则,而这种新规则完全不破坏旧货币规则的时候,我们怎么想象对中国崛起的巨大作用都不算过分!
鬼魅魍魉 金钱 +50 好文章 2009-1-12 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