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442 8
2009-01-13


标签: 晏智杰  李光维  生产价值  消费价值  交换价值 
  不久前我在通过中国知网搜索有关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文献时发现,晏智杰教授发表于《经济科学》 2001年 01期 的一篇文章——“略论经济学价值论的研究对象和层次”一文,其中有“ 生产价值”、“交换价值”和“消费价值”及“生产价值论”、“消费价值论”这些术语。而这些术语除交换价值是经济学常识性术语外我认为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而且我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形成了。97年自费印刷的《价值论和权益论》的小册子中就有这些术语。这本小册子曾经给包括晏智杰在内的一些知名学者邮寄过。而且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曾计划出版此书(当时的王玮社长和曾经审过稿的刘立均、刘东涛研究员都可以证明)。我感觉晏智杰教授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可能是受了我的《价值论和权益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但没有注明出处。按照所谓的学术规范,不注明未公开出版的内容似乎是可以成立的。所以我无法判定晏智杰教授具有剽窃动机,但使我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从学术文献不见引注未公开发表内容不难看出打击剽窃行为的有限性。事实上,我在一篇题为《跳出中国过渡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的圈子创建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论文中,同样提到了生产价值、消费价值这些术语。这篇论文,曾在1997年第1期《经济问题》发表,遗憾的是提及相应术语的部分被删掉了。不过同标题完整稿,曾收录于《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中。此书由王韶、袁舒宇主编,华龄出版社1997年出版。这篇文章我感觉晏智杰教授不大可能读过,因为文献是两大部头的大型论文集,但由于是公开出版物,似乎倒可以证明具有剽窃的味道。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寻求出版因社长兼总编退休未能如愿,此后我一方面完成了早有设想的运行论部分,一方面买了电脑上了网,开始在网上发布,并自修了网页制作技术,创办了《经济学探索》网页,通过自办网页和各种经济学论坛宣传自己的《权益机制经济学》主张。我发现过有人曾制作成电子书供人下载。但有没有人剽窃过,我不得而知。《权益机制经济学》曾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开过专栏,并在辩论室展开过辩论。后来,遭到歧视被删,也曾受到过一些无理的扼杀性攻击。这些都无妨,不过这也引发了我关于网络文献防止剽窃的思考。

  总而言之,我认为学术文献不见引注未公开发表内容,应该是一种悲哀的事!打击剽窃行为应该不仅限于保护公开发表的文献!

转自http://3948.blog.sohu.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 23:20:00

应该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7:21:00
以下是引用200608在2009-1-13 23:20:00的发言:

应该完善

谢谢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8:40:00

这么重要的问题没人进一步关注啊。自己顶一个。

解决这个问题,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首先是要倡议学术文献开始引注未公开发表内容。

其次应该进一步促进学术出版自由,比如进一步放松期刊审批条件,允许更多的学术期刊新生,给那些面临扼杀在摇篮中的成果更多的机会。不必担心期刊质量问题,市场和时间会做出公正裁决。虽然会有一些资源浪费,但这是必要的,而且这种浪费基本上是承担者的奉献,我们没有权力剥夺别人的这种自觉奉献,因为这样有成果不被扼杀的收获。

其三应该考虑允许在注明的前提下一稿多投,比如可以允许在注明同时投向某某某和某某某期刊的前提下投稿。哪家先决定刊用,只需通知作者或其他期刊即可。这样给期刊编辑部一定压力,也防止有可能在编辑部引发被剽窃行为(我考虑有这种可能,有的编辑部来稿登记都没有,如果某个编辑特别欣赏一个观点,故意压稿自己另写论文,只要冲破道德防线就会发生,这样他就会在作者的等待中提前公开发表,我希望这只是可能而非现实,但在制度和机制上应该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可能有人会说这会浪费编辑部的人力财力,但这也应该是编辑部应有的义务。就像与卖方做生意一样。卖方经常是多方寻求买主的。最终与哪家搞定算哪家。买方在这个过程中被别人抢走是很正常的。期刊可以申明只接受专投,但我希望有接受上述办法多投的期刊诞生。并相信这样的期刊会更有生命力。通过竞争,这样的制度会确立下来。

  欢迎大家讨论完善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5 10:39:00
早就听说过 晏智杰教授的《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在网上一直看不到,刚才有幸通过《书生读吧》网免费读了一些章节。原来这本据说曾产生很大影响的专著中也有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及生产价值论、消费价值论这些术语。我越发感觉书中有我的《价值论和权益论》中的影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6 17:11:00

我把1997年出版的《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中的拙作“跳出中国过渡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的圈子创建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学”贴到我博客了,其中第四部分的前半部就是介绍价值论的。请感兴趣的对照一下,晏智杰教授的《劳动价值学说新探》中有没有剽窃性质的内容。
还想请教有关同志,像“生产价值”、“消费价值”这些术语被用算不算剽窃?


http://3948.blog.sohu.com/108664220.html?act=123209283599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