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400 15
2009-01-14

    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学界和新闻界总少不了年度评点的工作。现在阳历已是2009年,然阴历的新年还没来到。进入2009人们终于可以告别多灾多难的2008,以新的姿态开始新的生活,然在中国的习俗里,只有过了农历春节,大家在心理上才算真正迈进新年。因此,在这个跨年度的时候,讨论近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未来几个月乃至2009年中国的经济走势,回顾最近的调控政策并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政策取向,就显得很有必要。

    先把时间拉长一点,回顾近几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突出特征,笔者分别选了几个关键词来做概括,2006是“失衡”,2007是“流动性过剩”,2008是“金融危机”,2009可能为“经济下滑”,前三个词分别是当年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最后一个也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期刊上频繁出现的词。

    再看近一点的,2008年9月以来,以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美、欧、日经济纷纷遭到重创,中国金融市场由于与外界基本隔离而没受到大影响,但外部经济的下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日渐显现。面对危机各大央行纷纷采取举措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政府先后出台经济刺激方案,最为我们关注的是美国的$7000亿救市计划和中国的¥40000亿经济刺激方案,另外,G20峰会于11月15日召开,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等事宜被提上日程。面对百年一遇的危机,企业倒闭,员工被裁、市场恐慌,政府此时有充足的理由大行干预主义。中国一位领导人有言,“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言外之意是精神胜利法在困难时刻尤其重要。

    那么,2009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可能有哪些动向,这里作一个粗略的分析,先从宏观层面展开讨论,然后从微观层面做个别探讨。

中国会出现通缩吗?

    简单的回答“会”或“不会”都是不科学的。让我们来看看CPI的历史数据,中国CPI的本轮上涨开始于2006年12月(2.8%),从2007年1月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6月份为4.4%,12月为6.5%,2008年2月达最高值8.7%,此后逐渐下降,到08年10月份还为4%,但11月陡降为2.4%。有趣的是,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所有月份CPI均在5%以上,这段时间也是国内讨论中国通胀原因的集中时期,诸多原因如输入型、结构型、成本推动型等通胀凡可能的原因都被经济学家们收入麾下,不过似乎都无法证伪。笔者的看法是,此段时间通胀的原因即流动性过剩。在通胀之前,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股市赚钱效应明显,房市泡沫膨胀,人民币汇率小幅上升,贸易顺差稳幅攀升,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非常突出,导致通胀逐渐抬头;在此之后,外部危机加上内部投资情绪受影响,股市、房市纷纷下挫,贸易顺差增长减速,国内流动性过剩状况得以缓解,通胀率随之下降。

    总体看来,2009导致中国出现通缩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出口部门受打击,库存积压严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新增投资减少,经济活跃度降低;股市、房市尚处于调整过程当中,类似于2007年的股市的财富效应不可能出现,房市萎靡的直接后果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均将受挫,关联效应在衰退时和繁荣时相比仅是颠倒下而已;内需,特别是居民需求不可能有明显改观,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将更加强化储蓄倾向。

    当然,人民银行已出台多种举措,如降息、降存款准备金率、鼓励商业银行优先为特定行业提供信贷支持,等等;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发放困难补贴、经适房廉租房建设政策,4万亿刺激方案,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具有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企业投资、居民消费的作用。

    综合两方面对比,笔者的基本判断是,如果政府的调控政策没有落实到位,2009中国出现通缩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中国通胀形势得以化解的情况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最近的政策导向为“保增长”,这是不是没有意识到通缩的潜在威胁呢?或许不是。因为米德冲突的分析中,通缩和衰退的解决是不存在冲突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一石双鸟。如一个前中国领导人所言,“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所有问题都很难解决”。

    那么中国如何保证增长呢?在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中国现阶段将更加依赖投资增长,“十七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里提到的“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的局面将毫无疑问的不可能出现。中国的消费需求一直低迷,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在危机的情况下让老百姓增加消费基本是不可能的,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制度性因素使得居民在五至十年内不可能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先前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倚重的出口在美欧日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受到重大冲击,外部需求萎缩将使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在2009年,GDP保8%目标的实现将非常依靠投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投资。

货币、利率和信贷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危机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骤然紧缩,但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依然充裕,这表现在08年至今中国央行并没有停止央行票据的发行,表明了中国银行体系相对比较稳健,也说明目前大量资金蜷缩在银行体系,实体经济部门投资意愿不强,与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高涨形成对比。央行一方面发行央票,另一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前者为收缩银根,后者为放松银根,这二者之间到底是相协调,还是相冲突呢?我的理解是,前者更可能是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后者则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放贷能力,保证实体经济增长。

    利率政策方面,央行在08年最后四个月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10月份下调两次,而在08年的前八个月却没有利率水平的调整,中国利率水平的调整一方面是随同美国利率水平做相应变动,另一方面是直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即9月16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27个点,在这之前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信贷政策方面,09年1月10日晚间,银监会发布通知称,拟根据当前形势和市场需要,对十项信贷监管规定和要求做出调整,并提出鼓励实施贷款重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笔者预计,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海外利率水平长期保持低位、国内生产性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国内银行基本面较好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央行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利率水平将适时下降,信贷政策的导向将是鼓励商业银行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特定项目的贷款支持。

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2008年7月11日突破6.84后,至今大部分时间在6.83之上微小波动,显出企稳迹象。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小幅升值,这种升值当然不可能是一直升下去的,另一方面,升到这个价位时遇到美国金融危机,美元汇率客观上需要做一番调整,相应的人民币升值得到一丝喘息机会。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外部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减少汇率对外贸企业的压力。

    外贸政策方面,政府已重新提高一些行业出口退税率,虽然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认为这无宜于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但笔者认为,这样作显示出了政府的无奈,政府当然知道要调整产业结构,但调研者走到沿海地带一看,这么多的生产企业,一旦全部关门,将引发大量的突发性经济社会问题,所以,这些企业暂时还应该再生存一段时间,待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能够吸纳大部分这些企业的劳动力后,再来关门也不迟。

    然而,中国近几个月稳定的汇率,及有利于出口部门的外贸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中国的出口行业的萧条呢?笔者认为,作用可能很有限。中国这次出口受创不是由于汇率、外贸政策的负面冲击,而是由于外部需求的大幅减少。长期以来,是强劲的外部需求支持着中国出口产品的畅销,而非中国低估的汇率、优惠的外贸政策,如果一定要找内部因素,那也是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办厂条件等等,然而这些内部因素一直存在,并没改变。

    中国需要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当中国的出口市场国家内部经济放缓甚至衰退,其国内对外来产品自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那么,中国需要充分利用WTO的贸易规则,积极参与倡导自由贸易,既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也为自身产品出口确保市场。

中国的制造业何去何从?

    中国的制造业对本轮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也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广大农民工至少获得了比在农村更多的收入。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实实在在的根基。

    然而过了春节怎么办,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去不去沿海,有多少会不去,有多少去了也找不到工作,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

    当然,上面是从人的角度考虑,新一届政府的其中一个口号即“以人为本”。从产业的角度该怎看呢,也即容纳中国这么多劳动力的制造业在2009乃至今后几年将何去何从?笔者的基本判断是:按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未来5至10年内劳动力资源仍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仍应保证制造业的一定规模;中国尚不具备资本、技术优势,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中国当前还处于培育阶段,在国际上还不具竞争力。龙永图最近曾说,“中国可能还要生产三十年衬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应一直生产衬衫吗?中国应在生产衬衫的基础上,升级制造业,生产具有国际品牌的衬衫。并逐渐提高资本、技术在出口产品中的贡献价值,比如玩具,可以开发一些更有新意的玩具、科技含量更高的玩具,这样的玩具就不单单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了。

莫轻言结构性调整

    如上所述,一段时期内劳动力资源仍将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需要结构性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等等。总的看来,结构性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全国人民统一起一个大早,就把结构性问题解决了。

    打个比方,2008年全球经济摔了个踉跄,一条腿骨折了,并大面积出血,这时该怎么治疗呢?当然是“先治疼,再治病”,先清理让人看着都痛心的血渍,再动手术接骨,清理血渍即好比短期的补贴性、刺激方案等提振信心的政策,而动手术接骨即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从这个比拟中我们可以看出,结构性调整当然重要,但在这之前,短期的应急性政策必不可缺。

财政的处境和外汇储备的作用

    企业效益下滑,上缴税收自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随之减增;同时,在经济不太景气时,政府需要有所作为,加大开支,财政支出需要同比大幅增长。因此,2009年中国的财政状况将是近几年来境况最不乐观的一年。前不久,正是谢旭人部长表达了这种看法。然而,这只是纵向的对比。

    横向来看,如果拿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对比,我们又会发现,中国的境遇好多了。因为中国有前几年大最的财政盈余在手上,美国却十几年来几乎全部是财政赤字。若看到这一点,中国应感到稍微欣慰些。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储蓄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出现国富民穷之现象,在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当然应该与民同利,把纳税人的钱返还一部分给社会的弱势群体,平衡一下收入差距。从这一点看,谢旭人部长希望国家财政收入年年增长的愿望可就有点只为自身考虑了,政府年年爆富,老百姓就不免有被揩油之嫌。如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一直快于普通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么说明政府的税收机制出了问题,要么说明政府没有有效利用多增加的财政收入。2009,我们期望财政政策能发挥其独特的结构性调整作用,对民生工程、重要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项目继续侧重。

    外汇储备方面,毫无疑问的是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将突破2万亿美元,有关外汇储备的规模、结构、安全性、盈利性等仍将是大家讨论的热点。中投公司生不逢时,刚刚试水海外市场就遭遇美国金融危机,对于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恐怕怎么投资都难盈利,亏损也属正常。然问题是既然亏损,中投公司还应否继续海外投资,应否抄底华尔街,中投公司应确定怎样的投资战略?更广意义上的,中国应怎样管理这数目巨大的外汇储备?笔者认为,最好的出路是购买战略性资源,石油、煤炭、铁矿石等等,当然,黄金也是选择之一。

股市和房市

    股市方面,笔者一直赞成吴敬琏先生“中国股市是个赌场”的说法,价值投资至少在二三十年内在中国不可能出现,要知道西方股市能有今天的规范化、秩序化,是经历了几百的发展过程,中国股市如果要“大跃进”,将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残酷惩罚。

    新年伊始,各券商、基金部门均在出研究报告,纷纷预测中国股市将在2009年上半年做深度调整,于下半年止跌回升,甚至有条新闻说有迹象显示QFII资金正抄底A股。笔者对此是不敢苟同的。所谓的研究报告,永远都是给投资者画一个想象中的很圆的烧饼,让投资者思之念之向往之,最后这个烧饼能否能为现实,这个研究报告永远不需要为投资者负责任。笔者一直很佩服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也能在意念中看到哪怕一点点的希望之光,永远都是乐观主义,永远都是心怀憧憬、胸怀梦想。可惜的是,许多投资者正是被这些虚幻的吹嘘所鼓动,结果是大的吓怕了,小的长大了,一波又一波的被套牢,赚钱的永远只是哪些出这些研究报告的机构投资者。试想,机构投资者手握重金,如果真的发现了投资机会,他会与你散户共享?荒谬。至于那个说QFII正抄底A股,我认为造势的可能性大于真实的可能性,如果哪个炒股的打算做长期投资,地球人都知道现在这个点位进入不失为好时机。

    房市方面,现在主流的观点是上半年将见底,下半年将回暖。笔者认为,这又是权势资本在忽悠老百姓。稍微想下即知,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业调整用一年时间即可完成,至少也用了2至3年。而且,前两年房市大举扩张时建造的大量商品房现在还有大量库存,房价还在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的高点,此时谈房市回暖无疑于谎言一个。笔者对中国房市在2009年的境遇很不乐观,只要外部危机不见底,中国经济没有率先复杂,中国房市回暖基本是不可能的。

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农民工和大学生是中国当前的两大就业群体。当前政府的口号是“保增长”,笔者的解读是直接解决就业问题不太现实,而一定的增长可以保证就业,最近已出台了大量促进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还比较宽泛,具体落到实处恐怕还需要更细节化的政策。

    某种程度而言,农民工的境遇要比大学生好些,因为即使没有工作,他们也有家里的土地做心理后盾,而大学生一旦没有工作,则什么也没有,还得靠家里人给养。然农民工也有难处,习惯了在外打工,现在要重操旧业,多少有点不太适应。这么多的劳动力人尽其才,有效利用,也是一资源浪费。不过笔者始终相信,民间的智慧通常多于中央。试想,3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并不是中央发起的,而是地方农民自发组织产生的。我们期待着,在当前的困难时期,地方人民能够再有新的创新壮举出现。

    如果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我们不禁问,这难道仅仅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吗,仅仅是经济形势的原因吗?我们也不禁要问,知识还有用吗,上大学还有用吗?我们的大学都教了大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他们毕业后不受市场的欢迎?(当然,这里仅是平均水平而言,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大学生很受市场欢迎。)由此,高等教育的体制问题又浮出水面,这里不谈也罢。

社会稳定问题与政府作为

    经济下滑,一些社会问题自会露出水面,集体上访、治安案件的数量可能增加。2009可能中国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面临的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陕西陇南事件是群众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几个城市先后发生的出租车停运事件也反映了民众学会了与政府博弈。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再小的事,一经渲染传播都有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倒逼政府部门做出表态。种种迹象表明,政府的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地方政府。2008年12月开始的县级领导培训工作表明中央已意识到新时期基层政府的重要作用。

    世界会发生战争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出问题,政治出问题将不足为怪,有句话叫“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照此逻辑,世界会不会发生一次战争,规模远大于最近以色列进攻加沙的军事行动?遥想大萧条是导致二战的经济原因,那么面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战争有无可能成为这次危机的副产品,想起来真让人不禁一颤。

    可以明确地说,至少2009年不会。战争与否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政治,2009年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走马上任,其面临的当务之急是经济,奥巴马也正在回顾当年罗斯福的新政,相信经济复苏将是美国2009年的首要目标。俄罗斯最近与美国有点不友好,有学者正猜想俄美两国会不会再次发生冷战,这个值得关注。中国自不用说,一直倡导和平发展,建立和谐世界,绝不会考虑主动发起战争。最不稳定的地方在印巴、巴以,伊朗,这些地区冲突也是其各自国家背后支持国之间的较量,短期内还看不到这种平衡打破的局面。

    然而,这里说的仅是2009年不会发生战争,几年之后呢?这取决于世界经济的恢复程度,如果各国政策能够有效协调,全球经济实现稳步回暖,战争自然是可以避免的。但愿这里关于战争的说法纯属瞎猜,是杞人忧天。

   结束语

    2009,中国经济处在周期性的下滑通道中,我们应迅速调整自已的预期,新的一年可能不如2008那样新闻频出、大事不断,但绝不会像2007年那样一片红火,蒸蒸日上。2009,中国经济将冷静那个曾经炽热的发动机,平静下来,重整旗鼓,寻找新的突破点。

    祝福中国,祝福中华儿女,在2009年里平安、稳定、和谐,为下一轮繁荣打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4 10:49:00

这是我花了一天多时间写就的,不足之处当然存在,欢迎大家评论、讨论。

[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1:23:00

还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4:28:00

有没有对制造业更深研究的内容,毕竟这是根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23:51:00
以下是引用网一飞在2009-1-14 14:28:00的发言:

有没有对制造业更深研究的内容,毕竟这是根基

制造业包含多种产品的生产,基本上每种产品均会有各自的影响,由于这里是做粗略的概览,所以不够深入。如果要详细了解某个行业的情况,恐怕得看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5 11:08:00

辛苦了!大实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