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65 0
2009-01-16

多年来,我们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论作为指导我们工作的一种哲学方法。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分析中心论的荒谬处,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运用蝴蝶效应的思想来证明主要矛盾论的局限性。

一、
什么是中心论

据说,矛盾有主次和矛盾方面有主次的思想,这源出于马列经典论述中。毛泽东在强调抓主要矛盾时指出:“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列宁和斯大林研究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时候,列宁和斯大林研究苏联经济的时候,也用了这种方法。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其实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并没有什么中心论,其是由主要矛盾与主要矛盾方面的思想延伸派生出来的,从毛泽东的自叙,我们可以知道,主要矛盾学说和中心论,是毛泽东的创造,[10]不过其中一个中心的思想当然受益于一元论。

中 心论认为,在任何工作中要强调注重围绕中心部分和重点组成部分。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即使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具体情况不 同,事物在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规定和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或中心重点部分。而其他的矛盾则属 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次要矛盾或非中心部分。抓住并正确解决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发展。解决次要矛盾又可以影响主要矛盾的 解决。中心论认为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

但 是在各种矛盾之中,不论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 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 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而且主要矛盾或中心重点部分是唯一的。[3]

例 如毛泽东在他的战争理论中有一经典名言,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解放后,他又把这句话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继续发扬光大,例如在政治上坚持党的中心领导角色, 把工人阶级放在先进领导的主导位置上。他几乎不再实行他认为主次矛盾不断改变的思想,一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据他说,纲举即可达到目张,中心工作抓好了 其他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工业生产中以钢为钢,农业生产以粮为纲。改革开放前,全国都到中心模范样板处参观学习,照抄不误。我国的工业变成大庆一个模 子,农村变成大寨一个模子,人变成雷锋一个模子。

改 革开放后,中心论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例如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邓小平发出指令说,“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 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 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4]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5] 其 他政治文化教育科技都放之其旁。至今仍然还有人认为,不能有两个以上的中心,主要矛盾与将要矛盾不能平等看待。“某些同志在看待革命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 不分高低、强调并列,表面上面面俱到,公平合理,实际上是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的另类表现,会使革命失去了重点指导,因而很容易滑向了机会主义”。[13] 主次矛盾可在几十年内不再改变,从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是执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在 组织纪律严密控制的中央集权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不得不执行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起会来,先计委后经委,有空再摊到科委。中心重点实施,一 切优惠政策保证中心任务、中心地区和中心人物(长期受到中心待遇的人渐渐也就形成了特权阶级),地方围绕在中央周围,人群中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非中 心者得不到重视和良好发展生长。经过50多年的折腾,我们终于认识到中心论思想的错误,提出了社会各子系统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用系统论的方法扬弃了错误的中心论。

二、
系统论方法

系 统论方法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以把握整体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认为现实是一个有组织的由实体构成的递阶秩序,在许多层次上构成一个个的有机系统。一切生命现象都处于开放 动态的活动之中。不能把分割的部分的行为拼加成整体,必须考虑各个子系统和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才能了解各个部分的行为。[7][8][9]

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首先使用了以“系统工程”命名的设计系统的科学方法。1969年,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被公认为是系统工程成功的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般系统论、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和管理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得到了蓬勃发展和成功应用, 辩证法的中心论逐步为人们所淡化放弃。按照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论方法主要有如下要点:

一)、 多元性和相关性。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这就是说,系统首先是多元的,世界是多样性的复合、差异性的复合,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体。存在有差 别的多个事物,才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整合性。而中心论认为多中心就是无中心,换言之,如果我们照顾到事物的方方面面,也就没有侧重点和中心了。中心论 不能允许其他元存在,或其他工作只能为附属,将所有精力集中到中心任务上去,最后也就是统一到中央的思想路线上去。整个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伐、上下统 一到中心工作上去。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在农村,农民们集中去挑河,单位里停下所有工作,集中力量去打扫卫生。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中心论违反了系统的特征, 只抓住了一个中心,忽略了系统的其他方面,必然是扰乱了系统整体的有序发展。

其 次,我们从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系统的相关性,系统中不存在与其他无关的孤立元素或组成,所有的组件都按照该系统特有的方式彼此关联在一起,相互依存作 用、互为补充制约。系统又由它的所有组成构成一个整体,就像辫子一样纠缠在一起,具有整体的结构特征和整体的行为功能,“割下的手也就不为手”。社会大系 统SO是由教育ED、科技SC、文化EU、经济EC、政治PO等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子系统缺一不可,有一疲软也不可,必须相称并重,达到互相协调、相辅相成,任一子系统的滞后形成瓶颈,都会影响到其他超前子系统发挥效应,造成社会大系统的紊乱。就象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不可能在几岁之前,先长躯干,到了几岁时,再长四肢,而到了什么年龄时再长大脑和内脏,而是同时同步发育生长。

与 强调政绩的中心论本质上的一元论不同,系统论认为社会大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社会子系统处于同一层次上,相交但不包含从属,特别是在系统内部并不存在一 个中心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互为目标手段、互为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是非线性的。尤其是,社会子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任一子系统都 不能脱离其他子系统而孤军独进。在社会大系统中常常不存在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解决了所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方面并不能迎刃而解。优化某一 子系统的中心位置,不能带动其他子系统尤其是不相交部分的发展,也不会推动整个社会有序化进步。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就必须协同社会各子系统发挥整体功能, 实现社会系统内部默契的自组织。不仅要依靠科技,而且还要依靠教育、文化、经济、政治并重齐驱,相辅相成,才能实现预期的功效。社会各子系统对社会的功能 和作用,是为其他子系统取代不了。任一子系统的功能作用不健全或疲软,都会导致社会的缺陷甚至于崩溃。

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systemA加上系统内部的关系(relation)R,称为系统的结构(structure)AR)。在相对的意义上,结构又分为有序的(ordered)x,y∈A=>xRy或者yRx)和无序的两大类。有序结构又称为组织,有组织的系统就是具有有序结构的系统。系统的有序性分类和特征是公理化集合论中研究的课题,系统有序性的构成关系是拓朴学中关注的内容,而系统有序性的变化、生成条件则是系统论侧重的方面。

系 统论认为,系统整体的形态、功能、机遇、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它的部分所没有的。系统科学把整体才具有,而孤立的部分及其总和不具有的特性称为整体涌现 性或突现性,系统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具有整体性功能。如一台安装好的机器具有它的全部零件总和所没有的功能,飞机能飞,而它的部件却飞不起来。部分整合 为系统后才在整体上涌现出来的新特征,是系统科学意义上的质变。不同的结构方式,成员之间不同的相互激发、相互制约方式产生不同的整体涌现性。

整 体涌现性通俗地讲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合理的结构方式产生正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不合理的结构方式产生负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小于部分 之和。系统论研究整体涌现性,而验证系统的结构的合理性,及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地调整系统结构,使之合理化。我们国家的单位组织几乎都有一个人是条龙,三 个人是一条虫的现象,用系统论的观点不难发现,我国的单位部门一切群体的组织结构从属关系、人事关系、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奖励关系,即政治体制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必须立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的各个组成单位有效合理地运行其组织行为,使之发挥1+1>2的效应,也才能有望把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真正搞上去。

三)、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日趋综合一体化,及社会各领域的同步协同化,人们需要更全面整体地分析思考问题,深化提高认识,把握社会自然发展的能力。

系 统思维方法主张研究和处理问题时,不仅要分析系统的构成,更要弄清楚系统内部元素的关系、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外部环境。在分析的基础上更重视重构整 体,即综合对部分的认识以求得对整体的认识,对低层次的综合以求得对高层次的认识。对简单系统只需直接综合,简单巨系统则需要统计综合方法,而复杂巨系统 需要更复杂的综合方法(如社会系统就是复杂巨系统,而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则很少有人能掌握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统筹法、综合集成方法等现代系统综合科学方 法)。系统综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wholeness),务必把有关对象放到系统整体中,运用系统理论及相关原则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最优化性等原则,全面综合考虑,同步协调处理。比如,中医看病就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许 多复杂的事情确实是如此,若是仅从离散的局部、分割的条块着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机械分析考虑,重点地处理解决问题则越搞越糟糕;反之,以众多 要素多元的有机组织入手,即使考虑局部总是也从整体出发,照顾与其他局部系统及整体的关联作用,协同组合,同步综合处理则可获得整体最优化的效果。宋真宗 时代,大臣丁渭在修复皇宫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倒是值得称赞,他运筹帷幄颇费心机,他的施工程序是:先挖掉宫前的一条路,取土烧砖瓦,然后引水城河,运来建筑 材料。宫殿建成后,将废墟和建筑垃圾全部填河,最后又复原了道路。丁渭比起我们的旧城改造实在略胜一筹了。今天,我们许多企业上新产品之前,若能总揽全 局,统驭全程,综合地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考虑一下市场前景,以及人员、技术、材料、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就会能避免不少一刀切一窝蜂的现象。

社会系统犹如用木板拼成的桶,它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一味地加长经济木板,绕开政治体制改革,丢开科学研究,忽视教育文化当然无济于事,不如反过来,综合地增长一下我们认为的所谓次要枝节层次的子系统,可能会得到1+1>2的 功能和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认识到中心论、一元论、一党制和中央集权制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从系统科学武库中寻找新的思想方法工具(几千年的封建 主义是一党制的历史根源,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是一党制的阶级根源,强权政治是一党制的政治根源;而中心论则是一党制的哲学根源,一党制是中心 论的政治体现)。

三、
扬弃中心论、学用系统方法

马 克思将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历史,实际上他只看到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中心小系统。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正是政治文化经济几 个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发展史。马克思的错误在于只看到经济特别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子系统,没有看到其它子系统与这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 系。这一错误理论直接误导人们产生这样的观念,以为只要把生产搞上去,便可自动地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发展,促进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这一错误理论自接构 成了唯生产力论的思想根源,成为推行民主平等的思想,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民主政治体制的思想障碍。特别是1989年后,有人错误地批判金观涛老师,在社会科学领域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努力,造成恶劣的影响和社会科学倒退。由此看来,扬弃一元论、主要矛盾论和中心论,学用一般系统思维方法对于推行民主平等的思想,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民主政治体制是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中心论造成社会上人与之间的不平等

系统论注重的是整体是系统的全部,而中心论只强调中心部分和组成。中心重点实施,一切优惠政策保证中心任务、中心人物(长期受到中心待遇的人渐渐也就形成了特权阶级)和中心地区,非中心得不到重视和良好发展生长。
1949年 以后,我们在全体公民中,包括劳动人民中,只注重工人贫下中农的利益,强调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先锋领导核心的地位,而忽略了资本家和知识分子的利益和地 位,更无视地富反坏右的利益和人权;如今我们注重干部的利益,而又忽视了工人农民的利益,总是不能把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公民的心田。而平时则不准百姓参政议政管官。

中 心论不仅违反了系统的方法,其实也背离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观点。葵花向太阳,全国人民向着共产党。在文革中中心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张春桥 明白地说:多中心就是无中心,于是天底下只剩下一个中心:毛主席看成是红太阳、省委书记只能是月亮、市委书记也就是汽油灯了,一层一层环绕着。

其次,中心论造成了社会子系统结构之间的不平衡

多 年来,我们认识处理问题总是抓主要矛盾,侧重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会发展的诸方面选择一个中心或工作重点或政治中心力量,其他方面则需要服从中心工作, 或围着中心转。这样我们就不时地破坏了社会大系统和各个子系统内在的关系结构。有的系统的关联结构是中心环绕关系,而更多的系统其部分组件之间是错综复杂 的交叉关系。绝对中心的领导服从关系生硬地强制地干扰压抑着社会各个角落生龙活虎的系统结构,并扼杀中断了系统从低级无序向高级有序化演变进化的进程,使 社会各个组成单位的行为背离了其设置初衷,甚至于都不能正常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整个社会像是跛腿走路,中心好了又好,非中心则形成瓶颈掐住整体不能快速稳步向前。用中心论指导工作也就变成了一点论,全面工作只剩下易出政绩的急功近利。卫生大检查来了,各单位放下一切工作,全民搞卫生。大鸣大放一来,铺天盖地大字报,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全部参加运动。
现在一门心思要把经济发展上去,以为经济基础可以决定上层一切建筑,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又得让道。听说我的家乡前几年曾得到国家80多亿的贷拨款,并免交三年所得税,这样的优越条件应该建设好多少教育、科研、文化社会事业,救活多少企业,然而由于受到中心论的束缚,至今除了市政工程外,没有一个整体计划,不知道这么钱该怎么用。道路修了又挖,新房子折了再建,仅仅是为了最后把钱用光。到头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整个社会全体没有得到整合进步,经济必然也不能健康发展,欠了债务无法还。
2007715日郎咸平在多伦多做了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楼市泡沫、股市泡沫、全面性通货膨胀,所得分配的持续恶化、环境污染,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等中国一切乱象的来源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路线到)90年代中期被曲解为以钱为纲,在这个战略之下走到了今天,创造了我前面讲的乱象和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体制的腐败和社会的堕落”。

最后,中心论造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公正

到现在还有人抱着陈旧的中心论叹息,现在中央的垂直组织关系薄弱了,地方不听中央的指挥了,要强化中央的领导地位和权威,这实在没有必要,中央权力和中心领导地位的弱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地方上的事应该交给地方的人民去办。
部属重点工程钱多了用不了,连职工宿舍到厕所的小路也建成一级钢级路面,而非重点项目或地方乡村街道,则长年路面不整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中心城市高楼大厦,抽水马桶长流水;边远乡村土墙草屋,饮水用水困难。

全 国经济化的城市中心论导致全球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几乎所有的优势成品资源都流向了城市并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广阔地域的非中心城市、边远地区和广大乡村地区 被留下的却是掠夺资源后的千疮百孔和最严重的恶化的生态。中心城市傲慢地享受掠夺和高科技创造的成果,非中心城市或边远乡村地区遭受着全面的污染全面的生 态恶化的后果。城市里没有太多的人反思来之不易的优越生活实际上是非城市地区的资源被掠夺和毁坏生态的代价。所以仍然有千千万万的知识精英和财富持有者热 血沸腾地涌向城市,把生养亿万生灵的广袤农村山野残酷地无情抛弃。这种严重的资源不平衡分配模式正在疯狂地制造城市中心论的所谓的人类高度文明的发展模 式。

系统方法观念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以把握整体达到最优化的目标。现在系统科学方法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和成功应用, 辩证法的中心论逐步为人们所淡化放弃。系 统论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信息论方法。第二,控制论的反馈方法。第三,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方法。这里我们仅叙述了第三种方法。一般系统思维方法中还包 含了大量系统研究的技术工具: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定性理论、数值分析、几何方法、拓朴方法等。局部描述和整体描述的技术;精确性计算和随机性、模糊性、 浑沌性、歧义性的工具;构造模型的方法:标度模型、地图模型、数学模型,实物模型、符号模型,解释模型、预测模型和规范模型,基于计算机的模型。

系统理论不但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现指出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系统哲学思想、系统科学和数学系统论、种种系统技术方法,也为我们对社会进步从普遍联系中把握对象,全面规划和布局无疑提供了新的哲学思维方法和借鉴工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费尔巴哈
人民出版社 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505-508
3、毛泽东选集
1
人民出版社1966 274-312
4、邓小平文选
2
182
5、邓小平文选
2卷第250
6、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编
科学社会主义
1989 82-86

7、金哲等主编
世界新学科总览
重庆出版社 1986 18-23
8、童天湘等主编
新自然观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1-5
9、许国志主编
系统科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1-6
10、
ily1111
经济社会人生启示二:城市中心论
公益、绿色自由谈论坛
2006-1-8

11、
weiguan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局限性在那里?天益论坛学术沙龙 2007-8-16
12、

刘永佶
毛泽东的创造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永佶的博客2006-12-05
13、
秋石客
论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再与同志们商榷秋石客的博客2007-01-12
14、
没压制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粉饰的是什么实质?思闻哲学网2007824
15、
2007715日郎咸平在多伦多做了一次演讲
一切乱象来源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
金煊
经济决定论对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阻碍
人民网强国社区 2006-01-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