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80 6
2009-01-18

《联合早报》文章称,铁道是中国交通的骨干动脉、命脉,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中国确实应该大力发展铁路,而非高速公路。但铁道部在中国也是个“惹火”的部门,动辄得咎,每年春运都要给民众骂一遍,问题的根源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政企权责界定不清,铁道部要扮演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角色,却又难以摆脱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盈利状况的关注,难以完全从社会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业政策和进行市场监管。

2008年3月公布的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力度与政治决心的观察指标之一,其实就是铁道部会不会并入交通运输部,结果,刘志军在方案公布前就公开向传媒宣布:“铁道部不会被合并。”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当时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称:“铁道部在雪灾(去年春运期间发生)中的表现,我至少打90分。”铁道王国依然故我。

文章指出,最近一则拍到北京火车站售票员在售票口内部大量出票存放却拉帘停售的视频,流传中国各大网站,引爆民怨,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曾做出解释,但舆论几乎一面倒拒绝相信“打出部分车票,分到其他窗口销售”这个说法。

更激怒民众的,大概还是视频中,售票窗口外的乘客焦虑疲惫不满,窗口内的售票员却是无动于衷,一边出票,一边与同事谈笑。中共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次日就发出指示要铁道部“开动脑筋”,研究便民利民措施,“公布于众,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其实,铁道部长被网民盯上已非首次,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去年4月发生列车脱轨倾覆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400余人伤后,甚至有名自称是铁路工人的网民,为他写了引咎辞职信。

信中列数的罪名,除了同一条铁路线在三个月里连续发生了两起重大责任事故,几名铁路局局长、铁道部政治部领导先后涉嫌重大经济犯罪受到查处——其中包括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后被判死缓),最后提到的,正是刻下热议的课题:“铁路客货价格改革滞后,导致了铁路客运、货运价格事实上的‘双轨制’,‘黄牛党’泛滥,‘车皮贩子’成灾,铁路内部车票、车皮管理人员中饱私囊,而广大一线的铁路职工仅仅维持在温饱水平……”

最后文章称,虽然中共总书记这一回已经马上干预尝试平息众怒,网民会不会就此罢休,还有什么后续行动,答案很快就会揭晓。记得去年那个因为在摄影镜头前抽了包天价烟而被网民人肉搜索、最终搞到给免职的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吗?有多少人能通过人肉搜索这个号称为“网络世界暴政”的检验?过去几年的经验往往是:“他成名了,他出事了,因为他被人肉搜索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8 13:17:00

去年是雪灾掩盖了铁道部的罪恶

年终时捞把,否则他们“会白干了”

始终找各种借口反对购票实名制,如果实行实名制,断了他们的饭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7:37:00
与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先生商榷

 

今年春运一票难求,为北京37号窗口售票员的视频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涛哥都做出批示要求铁道部要想办法解决买票难的问题。

可是,我们等来的不是如何更好解决,而是各种理由的辨白。尤其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先生关于火车票实名制的解释,更是令我如鲠在喉,因此拖着劳累之躯写这篇博文,针对张局长提得几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做一个简要分析,看看到底实名制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张局长的解释不再赘述,详见: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115/106196.shtml

我们逐条分析如下:

第一点,

张局长讲,“实行实名制以后,丝毫不能增加运能”,这点是基本正确的;

但是,减少盲目排队、盲目等票的时间,不是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社会的效率吗?至少,提前知道了已经没票总比在寒风里排队数小时才知道没票要更有效率吧?

张局长讲:“北京西站每天到发的旅客列车280多列,高峰的时候20万人,北京西站每五分钟就要发一列车出去。一般一列车要有2000名旅客左右,现在30分钟旅客就可以全部验票上车。如果我们对每个旅客实行买票、验票都要看身份证的话,我们每检查一个身份证就算2秒钟,2000多人就要再增加将近1个小时,这就会在运能和运量很紧张的环节当中,增加大量的程序性工作。”

这里张局长举了一个很具体的例子,但是,我实在佩服贵为运输局局长,技术上也熬到了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的张先生,竟然思维如此简单,算数恐怕还不如一个初中生,没有一点点统筹学的基本知识,或者就是有意为之,故意混淆视听。还按张局长的数据,我来分析一下:

1、如果在入站口核对身份证,20万人,按两个进站口算,每人2秒,要用20万秒,合计要3333分钟,折合55小时,显然是不现实的;

2、如果在候车室的检票口核对身份证,2000人,一个检票口,每人2秒,则如张局长所言,要用66分钟,折合1.1小时,远大于现在30分钟检票时间;

3、但是,如果要在车厢门口核对身份证呢?每列车2000人,按15节车厢算,平均每车133人,每人2秒,仅用266秒,合计4.5分钟,并且,这4.5分钟是可以摊在进站上车这30分钟内的,因为在这30分钟内,每人平均验票上车时间是13.5秒,有足够弹性增加2秒验身份证。

 

第二点

张局长讲:“车站容积是有限的,24小时中车站的人流很满,如果在这个时候售票、进站验票的同时再检查身份证,就会使局部旅客高度聚集,会引发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势必会在车站广场、售票大厅、进出口造成严重堵塞,危及旅客的安全。客流比较大的时候,一旦引发了拥挤、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按张局长的意思,检验身份证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堵塞,危及旅客安全,同样,张局长把检验身份证的任务天然地强行摊派给了候车室检票环节,当然会造成候车室内旅客高度聚集了,毕竟人很多嘛,如果把检验身份证环节放在西站入站口,还会造成三环交通瘫痪呢!

但是,如果把检验身份证的工作,放在车厢门口验票环节,则根本不可能增加马路、广场、大厅、候车室这些地方的负担,人流会迅速分解到车厢口门前,而在30分钟内,每车厢的133人,是根本不可能造成任何拥堵的。

 

第三点

张局长讲:“从旅客方面讲也会不方便,买票、验票都要看身份证。”

我也偶尔是铁路的旅客,我怎麽一点也没觉得不方便呢?乘飞机买票要姓名、身份证号码、还要换登机牌(现在可以自助了)、还要安检、登机还要捡登机牌,不是更复杂?再说,与能够买到回家的票,能够不给黄牛党几十几百的钱,出示一次两次身份证又何妨呢?

张局长讲:“我们的售票员在卖票的时候,还要打上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这点我更对张局长不理解了,如果说张局长贵为局长不懂技术还有情可原,但是副总工程师,应该是技术职务吧?对技术、计算机技术应该至少懂点皮毛吧?我在IT行当里混了十几年,虽然一直没有搞技术,但是对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也还略懂一两点了。多的不敢说,至少我知道:

1、二代身份证是有芯片的,可以机读的,并且读身份证的设备已经应用很广了;

2、现在售票系统都是联网的,是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火车票都是机打的,售票员出票,目前做的工作有查询车次、车票、收款和按打印按钮几个动作,如果采用实名制,只不过增加把身份证放到读卡器上,和给票的时候别忘把身份证还给乘客这两个动作,并不是要售票员把姓名、身份证号抄写到车票上(万一抄错咋整?);也许张局长会说,那改系统很难啊!实话告诉张总工,只要将客户端软件增加一个读身份证指令和打印姓名指令就足够啦,客户端更新一个版本就可以的,从开发到更新完毕,在北京2个月绝对可更新完毕。

 

张局长讲:“就是要用最快的时间,加快铁路网络建设,旅客出行就很容易买到票,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困难”这点讲的多好啊,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没有在现有条件下用积极的态度处理和解决问题。并且,潜台词是:“领导啊、同志们啊,不是我们不想办法,是铁路投资不够啊!”

 

在这里,我们期待铁道部领导少想点别的,能够为国家,为民生,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排队的乘客考虑,略微动动那么一点点脑子,不要再推三阻四,顾左右言他,切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吧!

 

另附:北京售票点按1500个计算(实际1254个)

身份证阅读器单价2300元;

更新客户端按1000元单价平摊;

合计成本:495万

其他费用及毛利按成本的100%

总投资:1000万

 

全国售票点量按北京的50倍估算,总投资5亿足以。

 

而5亿投资才可以造多少公里铁路呢 ?我想张总工程师局长应该比大家都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9:44:00

铁道部长等人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典型的无赖嘴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22:42:00
顶楼主,分析的很在理啊,年年回家都闹心,铁路这样下去是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23:21:00

对此不发表评论 在等票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