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9-2-5 17:11:00

但是,我觉得先生好像真正没有弄清楚的是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我的第一道题(“张三生产3公斤大米,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那一道题目),由于个别时间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一样都是一天,所以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来说,你的答案是“张三生产1公斤大米,李四生产1公斤牛肉”的确正确,你因为劳动时间的成本用一个“C”就可以表表示所有的劳动时间的成本吗?要知道劳动时间的成本有“个别劳动时间的成本”与“社会平均个别劳动时间的成本”与“社会劳动时间的成本”之区别,由于我的第一道题中这三个都是一样的,所以,才让你的公式算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是说,你这个公式应该只有在完全信息,两个人而且其中一个人完全负责生产两个人的需求量时,才有用。如果除去这些约束这个公式还有什么用处?我也想看看先生的推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09584-1-1.html&star=6#40958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7:49: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5 17:11:00的发言:

但是,我觉得先生好像真正没有弄清楚的是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我的第一道题(“张三生产3公斤大米,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那一道题目),由于个别时间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一样都是一天,所以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来说,你的答案是“张三生产1公斤大米,李四生产1公斤牛肉”的确正确,你因为劳动时间的成本用一个“C”就可以表表示所有的劳动时间的成本吗?要知道劳动时间的成本有“个别劳动时间的成本”与“社会平均个别劳动时间的成本”与“社会劳动时间的成本”之区别,由于我的第一道题中这三个都是一样的,所以,才让你的公式算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是说,你这个公式应该只有在完全信息,两个人而且其中一个人完全负责生产两个人的需求量时,才有用。如果除去这些约束这个公式还有什么用处?我也想看看先生的推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09584-1-1.html&star=6#409584

林先生,你要知道,只要在具体计算中是对的,那么它就是对的,因为任何的抽象都是由具体组成的。

你还没有解决“农民与地主”的“数学原理”问题,我回家无法向他们交代呢。

[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8:01:00
先生真正看过第 60 楼并且理解了?不然,你不会有此一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8:30:00

我觉得你吧会计学中的成本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混为一谈了,经济学中的价格是需要参考系才能成立的,我看了半天都是会计中的计算方法。

此外价格的计算中引入了供需系数这些,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是把因果颠倒了,有了价格才有了系数,而不是先有系数再有价格的。在经济学中的确讨论了供求关系问题,由于供求关系本身的无法界定才导致了用可以观测量替代,因此,价格本身是需要参照才能确定的,你的求法我只能说不严密。

请先生再考虑一下。交换本身就是存在的,价格是否存在和交换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为了度量交换有了价格,如果通过交换度量价格,实际上是把交换中的不可测带入了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22:14:00

我当然看到了。但是你的定律当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变量,没有反映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对于两个交换者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所以,你压根就没有弄懂2+2,没有懂得什么是“价值”。

既然你的定律当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价值”变量,那么你应该认识到,经济学当中,能够冠以第一定律的理论,一定是关于“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23:57: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9-2-5 18:30:00的发言:

我觉得你吧会计学中的成本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混为一谈了,经济学中的价格是需要参考系才能成立的,我看了半天都是会计中的计算方法。

此外价格的计算中引入了供需系数这些,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是把因果颠倒了,有了价格才有了系数,而不是先有系数再有价格的。在经济学中的确讨论了供求关系问题,由于供求关系本身的无法界定才导致了用可以观测量替代,因此,价格本身是需要参照才能确定的,你的求法我只能说不严密。

请先生再考虑一下。交换本身就是存在的,价格是否存在和交换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为了度量交换有了价格,如果通过交换度量价格,实际上是把交换中的不可测带入了价格。

1、我问你一个问题,比如一台电脑,它的成本是200元,(这个成本是通过会计成本合算算出来的),那么,这台电脑的经济学成本难道不也是200元?

2、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个国家电脑生产的投资是100万,1年可以生产电脑1000台,如果投资计划5年收回,那么1台电脑的成本是200元(先不计其他成本);可是这个国家只有100个人,而人均年收入是1000元,假设允许他们消费电脑的钱是人均年100元,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的人消费量是1万。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电脑在这个国家的供求系数是S=1/20.

根据价格定律P=RSC,我们就可以知道电脑在这个国家的销售价应该是

P=R(1/20)200。

如果我们先设R=1,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电脑在这个国家的平均价是10元,如果一年之内要把1000台电脑全部卖出去的话。

请问,你会在这个国家投资生产电脑吗?这个价格求法不是很简单,我们还需要什么“参考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09:51:00

 交换理论一些题目还是很大的,争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22:31: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2-6 22:14:00的发言:

我当然看到了。但是你的定律当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变量,没有反映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对于两个交换者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所以,你压根就没有弄懂2+2,没有懂得什么是“价值”。

既然你的定律当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价值”变量,那么你应该认识到,经济学当中,能够冠以第一定律的理论,一定是关于“价值”的。

所以双方产生交换,是因为双方都对“对方”的物品或劳务有所需求,即一方的“物品或劳务”对另一方有——价值。

交换定律反映的是交换关系,没有产生的交换关系,就是说,如果张三认为李四的东西“无价值”,那么张三与李四就不存在——P=RSC。

张三与李四的交换是由两个

Pa=RaSaCa和Pb=RbSbCb

反映的,即使

Pa=Pb

但不等于说就Ra=Rb。因为他们的各自的成本Ca和Cb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所说的交换者的不同的“价值”就是反映在Ra和Rb上。

至于“价值”问题,我在“价值定律”里有很详尽的在理论上的定性定量的描述。

我为什么没有把“价值定律”作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因为经济行为首先反映的是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8 23:22:00

交换定律P=RSC还可以在“利润率”公式中证明成立。

已知利润率p是价格P减去成本C除于成本C乘%,所以求利润率公式就是

p=[(P/C)-1]%;  (1)

交换定律是P=RSC,P/C=RS,所以利润率公式用交换定律可以写成,

p=[(RS)-1]%         (2)

因为我们已知,价格P等于成本C时,交换没有利润,因为,当P=C时,就是

P/C=1,        (3)

(3)代入(1)就是

p=0,                (4)

那么交换定律P=RSC在什么情况下会P=C呢,显然当RS互为倒数时,

RS=1。       (5)

(见交换定律之例题,当交换定律P=RSC中的RS互为倒数时,交换方没有利润。)

因为RS=1,所以(5)代入(2),我们也得到

p=0。     (6)

因为(4)=(6),

所以,交换定律P=RSC在利润率公式中成立也得到证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8 23:25: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 00:20:00
无非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交换理论呢加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 00:47:00
以下是引用yangyuancn在2009-3-1 0:20:00的发言:
无非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交换理论呢加强版...

朋友,没有这么简单吧。古往今来的经济学,除了研究

P=RSC

我问你,你还要去研究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5 09:22:00

逻辑证明——“按需分配”理论荒唐在哪里

(戚华建)

命题:“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始(动物)社会

证明:

因为世界上只有两种“社会生产关系”,1、P=RSC;2、P=RC。

P=需求交换;R=需求(价值);C=成本;S=供求系数。

人在地球上,需求R是不可缺少的;获得需求R,必须付出辛苦与努力C,所以成本C也是不可缺少的;个人付出辛苦与努力获得的需求,是无法满足个人全部的需求的(除非人回到动物世界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交换P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不可缺少”是不依“生产关系”所转移的。

我们要交换什么对象呢,显然,我们交换的对象实际上就是需求R(需求中都同时包含价值,下同)与成本C,所以,立成公式就是:

P=RC。(1)

(动物世界可以表示成RC,因为动物世界没有交换P)

在交换过程中,有些人较喜欢需求A而不喜欢需求B,所以提供者就多生产A,少生产B。而又有一些人较喜欢X而不喜欢Y,所以又有些提供者多生产X,而少生产Y。所以,在交换中,就出现了——供求关系(用S表示)。于是式(1)如果加上供求关系就变成了:

P=RSC。(2)

式(2)也称为——交换定律。(交换定律在经济学中称为价格定律,P=价格)

显然,地球上,除了P=RC与P=RSC这两种交换关系,任何人造不出第三种交换关系。人类社会离开交换关系,就回到动物世界去,在动物世界里没有“生产关系”。所以,在实际上,“生产关系”的实质就是交换关系。

“按需分配”的社会——供求关系(S信息)——如何获得,这成了“按需分配”能否成立的生死关键。在“按需分配”社会,如果——供求关系(S信息)——无法获得,那么,社会生产关系表达式就是P=RC;如果能够获得,那么就是P=RSC。

我们现在的“供求关系S”都是由市场交换提供的。如果“按需分配”所获得的“供求关系S”也是通过市场交换提供,那就不是“按需分配”了。所以,按需分配社会必须要解决“供求关系S”提供系统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那么,社会生产关系就变成P=RC。我们已知,这个社会——供求关系(S信息)在宏观上是趋向无穷大的,所以,除了市场交换并由市场提供外,任何(信息处理)系统都是无法提供。所以,按需分配除了每个人分配一台“万能永动机”外,显然社会是不知道每个人要想分配什么东西的。因为“万能永动机”是没有的,所以在“按需分配”社会S信息找不到。因此,在“按需分配”社会,生产交换关系就是P=RC。

P=RC是一种很原始很危险的社会生产交换关系,因为根据我的“需求公理2——在有限范围(有限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内,存在两个以上的人,这两个以上的人所对应的需求系数R一定最终趋向1。”所以, P=RC就最终会变成:

P=1C,P=C。(需求交换=成本) (3)

——需求交换=成本——的社会就要回到原始的动物社会!所以,命题得到证明。

有人提出,生产力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会使成本趋向极小,按需分配就可能实践。这是一句毫无根据的梦话,因为没有供求系数S,社会上谁也不知道明天要生产什么及社会上人需要什么,你生产力和科技的高度发展放在那里对社会只有害处而没有益处;(其结果跟我国古代的南辕北辙的寓言一样,你前进的方向错了,你的车越快,你离你的目的就越远)

在需求交换=成本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社会生产没有——增值。因为社会人口在不断增值,所以在“P=C,需求交换=成本” 社会生产关系中社会上就要饿死人。(这在世界上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明)

P=RSC与P=RC这两个代数公式,既不懂“唯心主义”也不懂“唯物主义”,既不懂“社会主义”也不懂“资本主义”,它只表示了一种——自然法则。自然法则与社会实践得到了相互印证,这不是巧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01:03:36
72# 戚华建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18:05:19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20:36:31
(1),R=P/SC

(2),P=RSC   

在求价格P时:

由(1)式推导出(2)式,R中就含有P,这是同一个公式,(2)式中的R 又如何求得?难道需要通过(1)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23:02:56
回复75楼 分析家 朋友:

在现实计算中,比如我们求某款式的服装A的价格、价值等关系,那么我们应先求A的价值系数R,具体求法:

1、成本C是已知的;设50元

2、再以A卖出去的(时间T1)价格P设100元,作为求R的已知数;

那么75楼(1)式就是

R=100/S500(1)

显然上式还有两个未知数R和S,那么我们再先假设社会衣服供求关系S=1(宏观供求系数S可以用社会消费量除以货币供应量),那么(1)式的R就可以求出了

R=2

在现实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价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至少不会在几天或几个月之中人的——价值观(欣赏)——会改变,所以,我们在服装A的“价值量”的表格中,就可以填上“R=2”

那么,我们再在服装A时间T2的价价格变动时,马上就可以发现,服装A的微观供求系数在改变。比如在T2的价格是90元,那么代入交换定律就是:

90=2×S×50

S=0.9

S小于1,我们显然就可以知道或者是投资大于消费,或者是消费小于投资,所以,生产者就要考虑或者是压缩投资,或者是创新新的款式。新款式有两个经济学特点1、R量大,2、在新款式相对老款式来说,消费量大。所以相对使微观供求系数S变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3:35:16
你的 R1=2 是在 P1=100,S1=1 的第一状态下求得的,怎能再将其代入P2=90 的第二状态   P2=R2*S2*C    求 S2 呢?

你在这里预设了 R1=R2=R  依据何在?在知道,P1=100 时的R1=2,P2 = 90时的R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4:09:56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7-8 13:35
你的 R1=2 是在 P1=100,S1=1 的第一状态下求得的,怎能再将其代入P2=90 的第二状态   P2=R2*S2*C    求 S2 呢?

你在这里预设了 R1=R2=R  依据何在?在知道,P1=100 时的R1=2,P2 = 90时的R2=?
定律是适用于每一次的任意什么物品或劳务的具体交换(买卖)的,正像物理中的欧姆定律一样。

虽然是服装A,但服装A是一个批量,也许是一个批量批发,也许是一件件零售,在事实上,每一次交换在时间T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理论上,它们每一次的交换反映在——交换定律——中的数值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17:55:50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7-8 14:09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7-8 13:35
你的 R1=2 是在 P1=100,S1=1 的第一状态下求得的,怎能再将其代入P2=90 的第二状态   P2=R2*S2*C    求 S2 呢?

你在这里预设了 R1=R2=R  依据何在?在知道,P1=100 时的R1=2,P2 = 90时的R2=?
定律是适用于每一次的任意什么物品或劳务的具体交换(买卖)的,正像物理中的欧姆定律一样。

虽然是服装A,但服装A是一个批量,也许是一个批量批发,也许是一件件零售,在事实上,每一次交换在时间T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理论上,它们每一次的交换反映在——交换定律——中的数值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你并未回答我的问题,R1=R2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20:04:46
在现实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价值R”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至少不会在几天或几个月之中人的——价值观(欣赏)——会改变,所以,我们在服装A的“价值量”的表格中,就可以填上“R=2”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1416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8 20:42:25
在R1的计算中,内涵P1=100,S1=1,C可看成常量,既然价格由P1=100变化到P2=90,则公式应变成:
90=R2*S2*C
若R1=R2=2
S2=0.9
S2=b/i
岂不价格P越低,需求量b相对于供给量反而越少?

再说,你的R不变说,有点武断主观了,缺乏依据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0:02:23
回复81楼:

我在其他地方举例都是,公式都是分P1、P2、R1、R2......等的。

价值系数R在不同的交换中——在准确的理论上不是——稳定不变的,但它在实践经验中,价值R的变化是比较稳定的。比如某人喜欢喝什么酒,往往会几十年喝这种酒,抽烟也一样,即使女人用化妆品也一样,喜欢用什么品牌,就会一段时间都用这个品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1:18:27
学习了,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08:38:15
不错很喜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