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133 2
2009-01-20

中国人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抢夺话语权无可厚非。但诚如这篇文章所说,中国也应该思考现有的媒体不受国际观众的信任和喜爱的原因。在备受指责的“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中也不乏观点独立客观的佼佼者,如南方周末和《财经》杂志,可惜的是电视媒体还未曾出现。新华社电视台能不能走出新路,还要拭目以待。 (栾树)

  问题不在于缺乏电视频道或对外媒体,而是在于,缺乏做得好的新闻媒体。如果新华社的新电视频道还是按照中央电视台现有的对外频道那样运作,还是由同样一群人来做决策,这将是注定要失败的。

  金融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还在扩大中,当世界上许多媒体都在裁减员工,节约开支时,中国大陆的一些媒体却在忙著招聘外国专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此举旨在从中国的中央政府最近增加的宣传预算中分到一部分。而中国政府增加宣传预算,目的就是扩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改革开放下的传媒落后

  中南海博客(zhongnanhaiblog)网站刊登加拿大人凯恩·麦卡锡(Cam MacMurchy)一篇题为“中国花450亿元扩大媒体的全球影响力”(China spends 45 billion to extend media's global reach)的文章。文章中,凯恩·麦卡锡写道,“外国人看中国,与中国人自己看中国之间,有著一个很大的差距。

  这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喻国明教授根据他的观察作出的一个结论,这也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讨论的一个论点。在西藏的抗议和火炬接力的争议中,许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中国人的惊讶,他们惊讶于海外居然会对这些问题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他们也惊讶于西方社会对中国官方观点的诅咒。

  确实,中国做到了成功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但它却远远没有能做到成功地将中国的观点解释给国际社会,和说服外国人接受。

  Cam在媒体领域有极丰富的工作经验。2000年他毕业于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广播传媒专业。2004年,来到北京工作,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外语广播Radio 774担任编辑、主播和顾问职位。也是CCTV9频道的顾问兼编辑。(资料图片)

  南华早报1月13日刊登两篇文章,报导和评论中国政府对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投资450亿元人民币一事。第一篇,题目是“北京用450亿元推动媒体面向全球”,说的是,那些能够拿出有价值的项目来提高中国国际形象的媒体机构,将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资金。第二篇题为“媒体为说英语者提供大量工作机会”(Big offers for English speakers in media jobs),说的是北京中央级的一些媒体正在密锣紧鼓地招聘能用英语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编辑和记者。

  中央媒体争相“对外扩张”

  报导说,目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在密锣紧鼓地展开咨询,和邀请专家开会,集思广益,起草建议和计划。

  “新华社的计划是扩大其海外分社,从大约100个扩大到186个,”有关消息人士称,这意味著它将在全球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开设分社。

  另一名消息人士说,新华社计划创建一个以亚洲为基础的24小时播出的电视台,向全球观众播出国际新闻。

  另一个不同的消息来源说:“我被邀请参加了两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就建立这样一个电视台集思广益,它将不仅对我国广播新闻,而且是对世界各地。”

  媒体消息来源说,新华社是雄心勃勃的,志在建立一个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络那样的“有影响力的和可信赖的”电视台。

  “新华社电视台,将彷效半岛电视台,在政治和时事议题上,享有比凤凰卫视还要大的言论自由,”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

  同时,人民日报下属的、以民族主义论调闻名的每日小报-《环球时报》,已决定今年5月推出英文版,成为继《中国日报》之后的中国第二份国有的英文报纸,该报已经开始招募英语编辑和记者。

  中央电视台已宣布推出今年开办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的计划,目前正积极扩大其海外记者队伍,并招募外语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0 09:26:00
这几年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才问题,在现有体制下,盲目扩张,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10:47:00
是啊,我们有没有种人才啊,中国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欢和适合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呢,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