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9-1-23 9:1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李冬会在2009-1-23 6: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在2009-1-22 9: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22 1:07:00的发言:
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劳动有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分;从劳动的使用来说:劳动有劳动力的耗费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之分。只能说等量劳动的交换是一种特例,不是一般现象。从社会整体最优化的角度来说,这是大家追求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交换,只有在完全信息状态中才可能存在。
林兄,我不同意你这个观点。
如果说,等量劳动指的是个别劳动,很显然,交换中的个别劳动是不等的。如果指的是社会劳动,则存在一个如何量化的问题。不能量化,我们就没有判断相等的依据。
符合公意的市场,我们由形式而判断内容---因为这个形式恰恰是反映内容的.
=============
也就是说,这是反推的。即只要交换,里面就一定有什么东西相等。对不对?
====================
对,只是,不要把前提落下.
前人有的说,因为某种生产人们彼此比较了解,所以其中大概包含有多少劳动心中都有数.所以交换的比例容易确定的.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因为我们不能严格地确知这一点----人们之间毕竟是有诸多差别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就更不可能了.而在我们对商品的各方面的情况感到满意而决定交换时,其交换比例也就是确定的了.因为对商品的诸情况满意是达成交换的前提,所以,就绝不可能是首先对某种劳动量的判断,而是对劳动结果的判断.正因如此,商品价值才具有时空性----这种时空性也是相关行为的结果.
满意性判断与劳动量判断似乎是同时完成的,其实不然,我们很难说因为某种商品包含了某种劳动所以令我满意,而恰恰相反是因为某种商品令我满意从而愿意为之支付代价----这意味着承认了其中包含了相应的劳动.
而正因是价值系于我们的判断,所以,才要有公意的前提.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不需要公意的.那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政治与这问题是多么的密切.中国什么时候放弃了劳动价值论,什么时候民主政治也就真正地来到了.所以,专制国家是最不公正的,那里的价值判断是最不公平的,.那些政治穷人注定就是经济穷人----他们是苦难最为深重被剥削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 12:23: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