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4 22:17: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阿塔薇娜在2009-1-22 19:36:00的发言:
商鞅变法的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商鞅变法确实是从经济上奠定秦国的实力,有力的、延续的支持了秦国十年的合并战争。
谢谢提供资料!废除井田制有详细点资料更好。
 大家新年好!
邹正敏先生新年好!
关于废除井田制的资料,我查了范文澜先生的历史著作,没有详细的资料,在此只能作下面的一点资料提供,如有不周处及不对处,请多包涵.
井田制的瓦解 
    井田和私田 在变法前都属国有.奴隶主私人占有的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由于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私田的大量的出现,而改变了剥削方式(交地租) 
平民和逃亡奴隶 转换为自耕农 ,贵族、商人 转换为地主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结果造成了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5:57: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