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主编
五十年足够了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主编
几大主要世界经济机构,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它们的所作所为已经遭到许多研究者的批评。其中许多研究无论在资料的精确性还是在分析的正确性上都十分出色,以致使人感到几乎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了。然而,引人注目的是,直到
1980 年左右绝大多数的批评仍然是比较中庸的。当然,批评家们指出,这些机构追求的政策是资本扩张逻辑的一个部份,为跨国公司的利益服务,不关心环境(此问题才刚刚开始得到估量),不加怀疑地认为“发展”有其“财富从上向下流淌使下层受益”的效应而会减少“局部小块的贫困”。然而,另一方面,开放和全球化进程都被当作是好事,从而,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来解决本国的收支平衡困难,使主要货币可兑换,逐步降低关税等等,也被当成了好事。有人还注意到,这些国际机构尊重各国的选择,即使它们让公共部门担当主要经济角色,严格限制外国资本,甚至在某些情形下,选择“社会主义”并将它们的国内价格和工资与世界资本主义的逻辑脱钩,系统地重新分配国民收入。
因此,在那时,对这些机构的主要批评之一是,它们的干预过于谨慎了。例如,学者们感到遗憾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对几个资本主义列强无能为力,美国在欧洲重建中抛开了世界银行而只依靠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仅仅是争取更低的关税,而不敢争取更多的东西,等等。
国际外债危机始于 1982 年墨西哥停止偿债的威胁,但这没有根本改变上述看法。这些国际机构,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也是主要的当事人之一,首当其冲受到批评,最主要的批评是认为它们面对新的形势行动太少:基金只是用于重新安排债务,而没有处理其再发生和扩大的原因或机制(高利率,不加控制的开放,等等)。
1981 年时,对国际经济机构的批评开始变得严厉了。那时里根--他信奉极端新自由主义教条--刚刚上台,这些机构立刻转向这种教条,似乎它们必须追随白宫里的每一次时尚变化。这种转变又立刻明确为一个简单的和普遍应用的行动计划,即“结构调整计划”( SAP )。这一计划首先被应用于那些被认为“处在危机之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好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危机!),强迫这些国家根据新的条件做单方面的调整。在八十年代末,这一套被扩大应用于于苏联东欧国家,以“帮助”它们迅速地转换到“规范”的资本主义。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5:08: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