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录取学生的原则
李俊
各种升学考试无处无在,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研究生等。既然要考试,分数就成为胜负准则,从而实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可是事实上,往往不是一定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择优录取,而是有各种录取规则的,其中有钱就有书读却是一种常见现象。有的学子经过非常刻苦学习,终于考上重点中学,有钱人的子女,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花了几万元也可以进入重点中学读书。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是认为相当不公平,并且要求以分数取人,而不是金钱取人。
为什么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支付高价学费的人都可以进入重点中学读书?哪怕是贵族学校,只要你足够优秀,一样都可以不用支付什么学费,甚至还很多奖学金。同理,即使禁止学校收取择校生,但是只要给的钱足够多,一样可以进入。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录取学生的原则,无非就是要么分数歧视,高分歧视低分,要么金钱歧视,有钱歧视无钱。成绩不够优秀再加上没钱,要就读重点中学,机会是非常低。因此,要就读重点中学,要么就是学习成绩好,要么就是家庭有钱。
家庭出身贫穷而成绩优秀的学子,很多学校都愿意录取他。学校录取他,我想不是仅仅欣赏他才华而已,而是他能够给带来学校收益。优秀学生能够给增加学校名气,提高竞争力,从而招收到更多学生,包括愿意出高价的学生。因此,学校要拿高价生的学费来养优秀学生,而优秀学生给学校带来宣传作用,维持学费的来源。
如果通过政策禁止学校招收择校生,那么就会失去办学经费。如果政府不增加对其拨款的话,那么就无法养得起更多优秀学生。因此,如果有人捐款1000万给清华,并且要求给一个入学名额。假如清华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是10万元,那么1000万就可以培养100个本科生。因此,我觉得应该答应这个要求,毕竟给了一个入学名额就可以换取100个。
回归中国办学现实,很多观点认为那些重点中学都是公办的,政府投入相当大。如果大量收取择校生,那么就挤压很多贫穷而优秀学子读书的机会。其实,事实上却是相反,正因为大量择校生的经费,学校才能够养起这么多优秀学子。
作为学生,如果成绩不够优秀,要上重点中学,就必须花上几万元。不要以为花钱上重点中学就是成绩优秀学生不公平,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质问,凭什么成绩好些就不用交那么多钱?因此,分数和金钱,只是上学的不同竞争准则而已。
2009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