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金融类
52586 116
2015-12-03
工作有一些年头了,似乎也没有了当年精算考试时热情,同时发现去做投资的精算人越来越多,又去做券商的,又去做行研的,好多精算师也开始了自己创业,反正大家好像离保险越来越远了。

想起当年大家觉得精算是所谓的“金领”专业,纷纷的开始了精算考试,号称要做到年薪百万;越工作越发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年薪百万基本是个梦想,国企限薪,大批精算人才从国外回来,狼多肉少,外企的工资也高不到哪去。工资不高,加上最初做精算的原因也不是因为爱好,所以越来越的精算师跳出了这个圈子。

最近发现几个现象,觉得蛮多感触的
1、同学里面,男生做精算的越来越少,男同学都去做投资了,还有不少是之前大家都觉得技术非常好的那种人,甚至有fellow了的精算师,虽然SOA总是鼓励精算师去做其他的行业,然而谁都清楚,在中国大陆,离开了保险圈知道精算师是干什么的没有多少人。我问最近刚跳出精算去了其他行业的哥们”为什么去做投资“,他的回答是,他们公司的总精,40出头,对保险精算的理解十分深刻,一直在专研各种各样的新的知识,比如IFRS什么的;反观他自己,作为工作5年左右的年轻人,不止是没有在新的技术上有所见解,反而被社会压力(买房买车之类的事情)搞得对精算没有了多少研究热情,更没有时间去考试什么的;总说什么”后浪退前浪“什么的,然而真是不知道自己如何”推前浪“,更是看不到自己什么时候能混个总精什么的。其实对于工作不到10年的精算师,好像都有这个问题。。。

2、最近我招实习生,按照道理说四大招精算实习应该是很好的,放到我读研那阵,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钱比较多,然后还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然而这次我碰到的学生都是以”春节想早点回家过年“啊,”太累了,我需要考虑考虑“啊,”我不想做审计“这样的理由推脱了,劝都劝不回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我的理解是其实大家对精算没有那么热衷了;而且四大这样的地方太累了,大家想轻松的过日子,而且可能解决不了户口,都不是现在毕业生的选择。想想当年我毕业的时候听到的精算圈的一些事迹,都是”谁谁谁一个人加一晚上的班搞定了什么什么模型“,反而是狼多肉少的今天,大家都不愿意辛苦的工作了。

3、做国内而言,很多人是吸收了错误的信息来做精算的,一旦发现不是金领,就立刻离开。很多企业里面,做精算的人和其他部门的人拿一样的不高的工资,但是被偿二代什么的弄得天天加班,而且还得惦记着考试。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生活,有能力的话不如跳去做投资或创业,为什么还要留下,我觉得这是大多数离开的人的想法。

其实我也说不出什么鸡汤文,说精算是个多么多么有前途的工作,我也不是因为自己fellow了就一定死撑下去。但我还是选择在这一行里待下去;原因也很简单,保险终归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还是有大发展的,所以留下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3 18:53:44
哎 听前辈一言自己也深有感触 从大学志愿开始 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能自主选择的了 本科加研究生 要在这里面搭上那么多精力 没有逃避转行的勇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18:58:01
只有我很想问一句还招实习吗QA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20:38:00
围城啊,不过听前辈这么说,是不是精算需求会大一点啊,因为牛人都跳到投资了,,给想做的人一条活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4 01:06:53
我做精算的动力/理由以先后顺序排列。

1。喜欢数学
2。喜欢有挑战的工作,喜欢不断提高自己的感觉(精算考试)。
3。稳定的工作
4。收入稍高于平均水平

如果进入这个行业或想进入这个行业把第四条放第一位那你会活得很累或很痛苦。当然,不管做什么把钱放第一位都会活得很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从精算转投资一年多了,庆幸还留在保险行业。
从投资的角度反过来看精算,个人的一些感受:
(1)精算的压力相对较小,就算是忙,大多数也是重复性劳动,不适合喜欢挑战的人
(2)从事产品的接触市场还多一些,对公司还算是有直接贡献。从事精算评估的更多的时候都是在闭门造车,无论是多么高大上的模型还是方法,在领导的眼里需要的就是最终的那个结果。只要结果比拍脑袋的人有说服力,审计、财务能认,谁会CARE这个方法有多么合理,模型有多么精细?很多领导眼里,精算(评估)和财务对公司的价值并没有区别。
(3)精算在公司话语权有限。就算是越来越多的高管有精算背景,精算在公司的地位还没有本质的改变。

上面的第二点,个人感受最深。从精算投资这一年多,我自己的精算思维根深蒂固,一味的追求把细节考虑全面了,把方法研究透了,把结果做对了,付出了成倍的时间,做出了很多结果都是理论化的,对实际的投资并没有太多的帮助,我会很困惑,想想精算的目标最终还是粗算。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职,当然做SAA、做量化的还是需要去扣细节,扣方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