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回老家,惊闻这贫困地区居然冒出了煤老板,而且煤老板还买了悍马,但是用这车开了一段路后觉得耗油太大,于是将其作为摆设放在家里。这一大笔钱就作为装饰炫耀作用打水漂了。
这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典型。但这种败家文化,对经济的良好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刚开始我的薪水只有3000块,所以我买一双质量好样式好的皮鞋要花400块;当我月薪达到30000块的时候,如果没有败家文化告诉我要买质量样式更好一些的世界名牌皮鞋,我会花4000块甚至更多吗?
那么我就会积累出过量的财富,这种积累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因为它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可能产生马太效应。
所以败家文化能够使我们产生本来并不必要的需求(事实上有很多富翁平时就穿很普通的皮鞋),从而消耗财富积累。
在中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不过有趣的是,伴随其同时出现的是严重的败家文化。贪官,及相应的人群如煤老板,官商阶层(靠官商勾结获得利益而非踏实的经济手段),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大多都如同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是典型的败家子,富不过三代。
大家知道一直报道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某些留学生,什么败家的事都有,奢侈消费算是小菜一碟,彪车,豪赌什么的都做。这些人是什么人呢?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普通人家的留学生能这么玩吗。他们一般都是国内贪官的后代,或者是一些缺乏家教和素养的商人后代(比如煤老板,官商阶层)。所以虽然他们通过腐败和不公平竞争得到了巨额财富,但是在他们暴发的同时就已经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这一过程是通过败家文化,富不过三代来实现的。作威作福或者贪婪无度的官商们,大多是无法兼备勤俭节约,踏实发展的品性(非常奇妙的平衡)。在这里,败家文化体现出对腐败非常积极和正面的抵制作用。
这个有趣的现象,还有另一个体现。腐败和不公平竞争程度越高的人群,其挥霍风气越盛;程度越低的人群,越懂得勤俭节约。比如,日本富翁的节俭是有口皆碑的,而中国富翁虽然也有节俭之人,但大多都奢侈挥霍。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基尼系数常年维持在0.25,中国则是日本的2倍--0.5。这两个对比之间,体现出微妙而有趣的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30 0:10: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