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4.3 太阳密度比地球密度小得多的原因
李开乐
摘要:太阳密度1.4克/[厘米]3,比地球密度5.5克/[厘米]3小很多,原因是太阳内部因热核反应而产生了不断上升的大量的大型汽泡,使整个太阳成为了高温的液、汽混合体。
既然地球也来自于太阳,为什么太阳密度会比地球密度小很多呢?是的,太阳密度是1.4克/[厘米]3,地球密度却有5.5克/[厘米]3,地球密度显然比太阳密度大得多,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从“自然与人-7.12”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米粒结构,实际上是从太阳内部上升出来的大气团。而且具体知道太阳液态球面上的“米粒结构”,每个的直径都有1、2千公里,“它们均匀散开,布满整个太阳表面积约40%,每个米粒结构只保持10分钟左右就消失了,另一个又冒了出来,此起彼伏”。由此可以想象得到,整个太阳内部到处都充满了由热核反应所产生的,又逐渐向着表面上升出来的大型汽泡。这就是说,整个太阳就像是一锅炉火正旺的开水(其实程度上远远不止),也即是一个极度高温的液、汽混合体。再加上由于太阳大气层的十分深厚,因此有人就认为太阳是个气体星球,这虽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应该算为液体球。因为在太阳实体内,气泡是互相断开的,而液体是连续的;气泡是生灭快速的临时性现象,液体是固有的。
地球的情况就与太阳差异太大了。地球是外层已经受冷却而变成了固体硬壳,内部应该也已经是相对收缩了的,只含有极少量气体的基本纯液体。这样一来,尽管地球与太阳两者的物质组成基本相同,但太阳密度肯定就比地球密度小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