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34 0
2015-12-12

自然与人-14.11   海王星轨道之外还有很多小行星

李开乐

    摘要:在海王星轨道之外还有一个包含小行星数量更多的“柯伊伯带”,在其更远处又还有“奥尔特彗星云”带,都是从太阳初期至今,被强太阳风直至现今的弱太阳风所先后喷射出去的物质堆放而成的。


    在太阳系中,除了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之外,在海王星轨道之外还有一个小行星带被叫做“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太阳系中位于海王星轨道外面的第二个小天体环带”;“1992年发现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到2010年1月6日已发现999颗。估计直径大于10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有10万颗,大于10千米的有2亿颗【4】。这个柯伊伯带小天体的数量,比起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数量还要多,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观测到了更远和更多的天文现象,这十分令人欣喜,但只见报道却不见有现代天文学家做出认真的解释。的确,用大爆炸理论和星云说是很难做出解释的。从核球喷射论看来,柯伊伯带的形成是很简单而自然的事。现在的一次太阳风爆发,还能喷射出数以亿吨计的物质,可是这些物质都被喷射到海王星轨道半径以外的地方去。因此,从太阳初期诞生出八大行星之后至今,谁又能真正估计出,究竟有多少太阳物质被喷射而堆放到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广阔圈层中去呢?恐怕“大于10千米”的天体还远不止“2亿颗”吧!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更远的“奥尔特彗星云”带哩!

    有文献介绍说:“位于离太阳3万~10万个天文单位的区域,分布着约1000亿颗彗星,总质量与地球质量相当,称为奥尔特彗星云”;“如果说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环带一样是扁平系统,柯伊伯带已经不再扁平,而太阳风粒子就完全是球形分布了【4】。是的,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是由一两颗本来完整的星体爆开出来的,它们当然就还是扁平地分布在大行星共同的转盘之中,所以“一样是扁平系统”;柯伊伯带中的小天体,是多年来较强的太阳风喷射所堆放起来的,但强太阳风的喷射纬度不可能只被限制在赤道附近,而是会在低纬度的一定范围之内,况且,一个小角度的扇形,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去之后,就不可能再是一片扁平的盘状了,所以才使“柯伊伯带已经不再扁平”; 至于较弱的太阳风,发生纬度就会分布得更广,因此“太阳风粒子就完全是球形分布了”。也正因如此,彗星的轨道面就什么纬度都有。有关彗星的更多情况请看“自然与人-10.7~10.8”。

    参考文献:

    4】《文科天文》苏 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63843446067110112113119120124126127131144158159165174175185187188221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