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38 0
2016-04-22

自然与人-30.28   类星体绝不是黑洞


李开乐


    摘要:已观测到的类星体,遥远却明亮,说明它们个体大、温度高,因此它们应该是很高档级的星球,有可能就是宇宙蛋黄附近第一、二档级星系的核球。既然还有那么激烈的喷射现象,就说明它们正在用喷射的方式诞生子天体,绝不可能是黑洞。

    目前已观测到的类星体,特点是遥远、明亮、红移量大、有喷流,而且光学、X射线、γ射线各种波段的辐射都很强(详见文献【4】中的6.6;彩图30.27-1、30.27-3和彩图30.28就是类星体)。专家认为原因是其中“隐藏着巨型黑洞”【4】。
    在同一个文献的另一地方,专家却说:“黑洞之‘黑’,是因为光子逃不出来,外界看不见它,它是绝对黑暗的;黑洞之‘洞’,因为外界物质一旦落入视界就永无出头之日,落入多少就被吞噬多少,它是无底深洞。”【4】。
    在同一个文献的前后竟然发生了绝然矛盾的认识,这不是很奇怪了吗?
    笔者认为,那么遥远,还能那么明亮和发出强辐射,说明它们个体大、温度高、活动激烈,因此它们应该是很高档级的星球,有可能就是宇宙蛋黄附近第一、二档级星系的核球。既然还有那么激烈的喷射现象,就说明它们正在用喷射的方式诞生子天体,绝不可能是什么黑洞吧!
    至于为什么红移量大?看一看图30.28就清楚了。具体来说,宇宙的所有星系都是由宇宙蛋黄喷射诞生出来的,它们都要沿着螺旋轨迹逐渐向外运动。假如太阳系位于B点的位置,地球人观察近邻的A、C点的星系,彼此互相散开的感觉就没有那么严重;由于每一段距离都因扩散而伸长,又因相互叠加作用,所以距离越远,视觉散开就会越严重,因此,观察E点的星系,必定会感觉到比近邻的A、C点的星系散开得比较严重了;尤其对于F点的星系,它既背着B的方向走,速度又大(半径小则速度大),从B点就会观测到F点星系的红移量特别大。
    总之,已被观测到的类星体的各种特征都一致表明了它们既是离我们很远,又是距离宇宙蛋黄很近的大天体(参见“自然与人-9.1”)。或许再不要多久,人类就可以见识到占了宇宙总质量绝大多数的宇宙蛋黄的“庐山真面目”了。因此,类星体的发现意义不小,但如果没有“天蛋”宇宙模型,这些发现的意义也许会被埋没掉。

彩图30.28.JPG


彩图30.28: 红移量6.4的类星体


图30.28.JPG


图30.28:全宇宙天体运行轨迹及红移量大小比较的示意图


    参考文献:
    【4】《文科天文》苏 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6、38、43、44、60、67、110、112、113、119、120、124、126、127、131、144、158、159、165、174、175、185、187、188、221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