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21 0
2016-04-15

自然与人-30.17   大爆炸宇宙论的“恒星死亡”也是空想的演化观

李开乐


    摘要:大爆炸宇宙论,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就爆炸出了宇宙来。反过去,又通过超新星爆发、塌缩等环节将恒星等天体置于死地。这样的宇宙诞生和灭亡,都是空想的宇宙演化观。

    大爆炸宇宙论的所谓“恒星死亡”过程,认为“丧失热核反应能力使恒星走向死亡。恒星死亡后的遗骸在引力的摆布下,塌缩为高度致密的天体。如果残余质量小于1.44太阳质量,那是白矮星;在1.44太阳质量与3太阳质量之间,那是中子星;大于3太阳质量,那是黑洞。”【4】;
    “超新星爆发是中等质量和大质量恒星与自身重量抗衡到最后,一次最猛烈的爆发。短时间内倾泻出的能量比恒星一生正常辐射能量的总和还要多。超爆之后,恒星死亡。”【4】;
    “太阳、地球和生物的身体里所有的重元素,都来源于前几代大恒星的超爆。人们珍爱的金、银等贵金属也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宇宙付出了让大恒星毁灭的高昂代价,才能使人们披金戴银。”【4】;
    “太阳是小质量恒星。太阳形成到现在,已经有50亿年的历史。再过50亿年,太阳中心区的核燃料氢原子核都变成了氦原子核炉渣。氦核因失去压力而收缩,温度升高而使外壳膨胀,太阳在赫罗图上离开主序星的位置,沿着迂回的路径变成红巨星。这时的地球,距离太阳边缘不远,大陆将熔化,海洋会沸腾,如果人类还没有及时撤退,将会化为蒸汽。当核心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原先的炉渣变成新的燃料,氦原子核巨变为更重的碳原子核和氧原子核,新一轮热核反应又开始了。外围部分的氢原子核也出现了聚变为氦原子核的反应。太阳内部进行着氢、氦双层热核反应,能量喷发出来,使太阳的体积膨胀到连地球轨道也吞没在它的肚子里。再过20亿年,氢、氦燃料全部消耗完毕。作为炉渣的碳、氧原子核虽然也在引力驱使下强力塌缩,但因总量不足,无法启动下一轮热核反应。中心区塌缩为白矮星,外围物质扩散成行星状星云。”【4】。
    看了这些描述之后,既使人惊心动魄又满脑浆糊。虽然已经把有关的理论观点大篇幅地摆了出来,却难以找到合乎逻辑推理的分析可以进行批驳。
    一颗即将“死亡”的恒星发生了“超新星爆发”,竟然在“短时间内倾泻出的能量比恒星一生正常辐射能量的总和还要多”,这哪里是自然界中的自然死亡现象呢?
    难道只有超新星爆发才能产生重元素,“才能使人们披金戴银”,而天文学家们已经确信的“宇宙大爆炸”的更高温度却产生不了重元素吗?
    所谓“超爆”和“炉渣变成新的燃料”等各种概念是空想还是实验出来的呢?
    恒星的诞生过程靠“塌缩”演主角,恒星死亡后变为黑洞等物的过程也靠“塌缩”演主角。既然“塌缩”这么万能,怎么不可以把它的作用机制公开出来讲明白一些呢?
    大爆炸宇宙论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就爆炸出了宇宙来;反过去,又通过超新星爆发、塌缩等环节将恒星等天体置于死地。这种大爆炸宇宙论,不管是诞生还是灭亡,其实都是空想的宇宙演化观。
    参考文献:
    【4】《文科天文》苏 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6、38、43、44、60、67、110、112、113、119、120、124、126、127、131、144、158、159、165、174、175、185、187、188、221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