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76 0
2015-11-15

自然与人-9.12   剖析古文献所记载的所谓超新星爆发”现象——

李开乐

       彩图9.12-4是光学图像,为什么就像一条火龙呢?这是否就像自然与人-7.7和7.8所讲的太阳风喷射方式一样,从超星系核球或者低一个档级核球电磁输送通道中,送出来的一股水龙卷风模样的高温熔岩呀?是否从公元1006年一直喷射了1000年,直至2008年还被观测到了依然在喷射呢?如果是,那也并不奇怪,像银核那么大的质量,或者哪怕只是太阳的质量,都不是短时间就能被抽填灌满的。用抽水机抽干一个或大或小的池塘的水,都要一小时或一天,抽填灌满一个地球所需的时间肯定要以月、年为单位计算,至于针对太阳、银核而言,尽管“抽机”的口径随着不同,计算的时间尺度相信也不是简单的“年”就可以了。具体很值得大家讨论研究。
    从彩图9.12-1~9.12-11所显示出来的情况,都表明了新的星系尚未形成,那些遗迹目前仍然是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本身就是核球喷射事件发生时间较晚的证据,这也正是文明较迟到来的地球人类,还能有机会将它们记录下来的理由

    为什么说那些遗迹目前仍然是混沌状态呢?细心观察这9次爆发,其中第5、6次可能是拍摄到了偏侧面的照片,所以图形全貌近于椭圆形;第7次的照片则难说出是遗迹的前后左右哪个方向。此外,第1、2、3、4、8、9共6次遗迹的照片,都近乎圆形,说明都是螺旋轨迹喷射物质所扫过的平面的比较正面的照片。其中第2号的中心核球特别清晰,第9号则勉强可见中心影子,其他的中心部位都被密云遮盖。显然,从每个遗迹各自的整体看都是一团模糊。只有再过若干亿年之后,它们才能按照系统演化规律,演变成为类似于银河系的旋涡星系,或者类似于太阳系这样清晰有序的椭圆星系。究竟如何演变,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如何从混沌变为清朗,具体请等待再细看“自然与人—10”。

    总之,笔者认为这9次宝贵历史观测资料所展现出来的,完全是核球天体正在以喷射方式诞生出子天体的现象,并不是“大质量恒星临终前极其辉煌的一次表演”。

    文献【4】对于序号6遗迹照片的解释是“照片表现出它有复杂的X射线结构,还有两股喷流”;对序号8遗迹照片的解释是“直径17光年的气体云仍以960万千米/时的速度扩张”;对序号9遗迹照片的解释是“直径14光年的气体云以640万千米/时的速度扩张”。真是巧合,“还有两股喷流”和有“速度扩张”的这几例喷发,都与发生时间较晚相对应(分别为831、440、408年前),是否正表现出它们作为次级核球还正在喷射诞生出自己子天体的现象呢?该如何结合图像对那些解释进行理解,都希望专家们能进行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彩图9.12-4.JPG

彩图9.12-4古代“超新星爆发”4号(光学图像,2008年释放照片)


彩图9.12-5.JPG

彩图9.12-5古代“超新星爆发”4号(X射线图像)


彩图9.12-6.JPG

彩图9.12-6古代“超新星爆发”5号(金牛座蟹状星云)


彩图9.12-7.JPG

彩图9.12-7古代“超新星爆发”5号(金牛座蟹状星云细部)


彩图9.12-8.JPG

彩图9.12-8古代“超新星爆发”6号(X射线图像)

(《文科天文》解释:照片表现出它有复杂的X射线结构,还有两股喷流)


彩图9.12-9.JPG

彩图9.12-9古代“超新星爆发”7号(天鹅座X-1黑洞的射电图像)


彩图9.12-10.JPG

彩图9.12-10古代“超新星爆发”8号(X射线图像)

(《文科天文》解释:直径17光年的气体云仍以960万千米/时的速度扩张)


彩图9.12-11.JPG

彩图9.12-11古代“超新星爆发”9号(X射线图像)

(《文科天文》解释:直径14光年的气体云以640万千米/时的速度扩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