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9-2-5 19: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9-2-5 14:1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9-2-5 13:56:00的发言:
存在的未必能被感知。比如平行宇宙理论中的平行宇宙之间都无法相互感知。
不能被感知,你又凭什么说它存在呢?
你不知不觉变成唯心主义思想了,呵呵。
物被感知才存在;这不等于唯心。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同个体不同感觉相互印证和同类主体不同个体相互感知印证问题。
一个人有五种对外的感觉器官。只要一物被两种感觉器官感觉到,而当一种感觉消失另一种感觉仍有,就说明该物存在与任何一种感觉无关,于是推论是,该物存在与感觉无关。于是唯物论成立。但只对一种感觉(如视觉)而言,就不能判定视觉消失这个物是否存在,于是也不能判定该物可以脱离感觉而存在,但也不能否认。这才是不可知。
同类之间的情况。我与某甲是同类,我们有共同的感觉系统,这是被感知的假定,可以反复证实,从未证伪,于是采信。于是推断,同一事物我能感知,甲也能感知,于是我们共同确认这个事物存在;当我远距离离开这个事物,我对这个事物的感知消失;以此推论,甲远离该事物,甲对该事物的感知也消失;但是甲的感知不存在时我的感知仍然存在,于是此物对我仍然存在。于是我合理判定,该事物的存在与甲的感知无关;由于我与甲同类,我可以“匿名换位”判定,该事物存在与我的感知也无关;于是结论是该事物的存在与每一个同类的感知都无关。于是唯物论也成立。
所以,我相信感知存在论,也相信唯物论。被感知(两种以上感知)的物并不依赖于我的感知存在。由此解梦:我无法验证梦中之事在其一种感觉消失后仍然被另一种感觉感觉到,所以,至少我不能判定其脱离我的感觉存在,梦中之事至少不是一种唯物的存在。
未被感知(包括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的物可能存在与可能不存在。这个判断来源于经验证实有些曾经未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因间接感知的使用而被感知了,于是推论,现在未感知到的事物可能以后新的间接感觉会发现,那样就是将来可能被感知,即可能存在。当然也可能将不被间接感知,也就是将来也可能不存在。但这种所谓“不可知”也是一种知。
可能存在的事物没有唯物与唯心之分;感觉到的事物只要满足上述互相印证的要求,就是唯物的。即唯物只是对于已经被感知的事物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