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8 2
2015-12-11

200年前,在一个叫滑铁卢的地方,拿破仑带领的法军被反法联军击败,欧洲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黯然退场。不过,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拿破仑的失败实际上始于1812年对俄罗斯的远征。当时,拿破仑集结全欧洲6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俄军实行避实击虚、坚壁清野的战略,利用广袤的国土和严寒的冬天活活把法军拖垮、拖死,侵略者最后活下来的不到10万。拿破仑最终失败的结局因此注定。

1812年,法国远征军从俄国败退,此战使拿破仑帝国元气大伤,为最终败亡埋下了伏笔

但问题是,拿破仑为什么要远征俄罗斯呢?毕竟,当时整个欧洲大陆都已经臣服在他脚下,如果他能巩固已有成果,不轻启战端,法兰西第一帝国或许会延续至今,而欧洲人恐怕都要讲法语了。原来,法俄之所以开战,是因为俄罗斯恢复了与英国的正常贸易往来,从而打破了拿破仑建立的、旨在对英国实行经济绞杀的“大陆封锁”体系(Continental System)。自法国大革命之后,英国一直都是反法同盟的主力,它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列强输血,使得每次反法同盟都可以在失败之后迅速卷土重来。尽管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已无敌手,但只要英国不屈服,他的统治是不稳固的。由于英国海军具有压倒性优势,跨海进攻英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拿破仑于1806年建立了“大陆封锁”体系,强令欧洲所有国家都不得和英国进行贸易,力图从经济上搞垮英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贸易一直是其财富的主要来源和生命线。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物美价廉的制成品行销全欧洲。同时,它把来自新世界[0.62% 资金 研报]的各种特产如烟草、蔗糖输往欧洲大陆,并从欧洲输入粮食和原材料。应该说,大陆封锁确实给英国经济带来了一定困难。英国对欧出口显著下滑,部分企业破产、工资下降、工时缩短。粮食进口减少,价格上涨,再加上有几年国内农业歉收,英国局部甚至出现了饥荒。但英国并没有屈服,它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皇家海军反封锁法国,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美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取得了很大成效。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那个)详细研究了大陆封锁体系之后认为,封锁只是增加了英国经济的波动,但没有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走向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比之下,大陆封锁体系却越来越难以维系。封锁给法国自己也带来了很大损失,尤其是和贸易、航运相关的行业。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如糖价在几年间上涨了数倍。法国的关税收入锐减,1809年的关税收入只有1807年的1/6。为了得到英国的黄金,拿破仑也不得不一度放松出口法国粮食到英国。而走私活动的猖獗,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封锁的力度。贸易本来就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封锁导致其利润暴涨,即使有再大的风险商人们也趋之若鹜。连拿破仑的弟弟路易当了荷兰国王之后,也允许荷兰商人向英国走私。

那些和英国经贸关系密切、特别是依赖英国市场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英国一直都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农产品[5.40% 资金 研报]和木材的主要出口市场以及工业制成品来源地。例如,1804年彼得堡35% 的进口和63% 的出口是英国商人完成的。大陆封锁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地处欧洲西南边陲的小国葡萄牙和英国经贸关系紧密(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时候,用的就是英国和葡萄牙贸易的例子,可见一斑),是欧洲大陆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拒绝加入大陆封锁体系的国家,结果遭致法国入侵和镇压,但葡萄牙王室逃到巴西,继续抵抗。封锁的难点在于,要想有效果,就不能有一丝的漏洞。为了控制西班牙的港口,法国又赶走了西班牙王室。这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英国也派出远征军支援,使得30万法军精锐部队深陷在伊比利亚半岛,埋下了拿破仑失败的伏笔。当然,致命的一击是俄罗斯退出大陆封锁,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和拿破仑最终的失败。

和拿破仑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萨伊是供给学派的鼻祖,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和拿破仑的分歧导致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概论》在法国被禁

显然,拿破仑对于贸易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贸易从来都是双向的,而且是互利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是人类所共有且特有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带来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尽管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众多,但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承认贸易的互利性。拿破仑以为英国是贸易大国特别是出口大国,卡住了英国的工业品出口和转口贸易英国经济就崩溃了,但是他没有看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从进口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斯密也说过,“在一个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由于封锁,巴黎的糖价是伦敦的六倍,老百姓对此不满,拿破仑曾不屑地说:有人竟认为欧洲的命运取决于一桶糖!但结果还真是这样。

贸易封锁给英国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给欧洲造成的损失就有多大。如果说法国的损失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横征暴敛或指望最终战胜英国来弥补,那么对多数欧洲国家而言则完全是净损失。如果损失大到一定程度,那么宁肯和当时最强大的法国兵戎相见,也要捍卫自由贸易的权利。19世纪法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曾经说过:如果商品不能跨越边界,军队就会跨越(If goodscannot cross borders, armies will)。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战初期的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的《大西洋[-2.39% 资金 研报]宪章》第四条就明确提出:“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这说明,当时的英美两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贸易壁垒是导致二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战后必须建立自由贸易体系。后来的关贸总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依据这一原则建立的,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见,贸易封锁、贸易禁运、打贸易战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而且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在两百年前国与国贸易往来还不是很密切的时候都是如此,在今天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候就更是这样。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极力要制裁俄罗斯,因为美俄贸易仅占美国贸易额的1%。但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因此反对严厉制裁。最终的结果是隔靴搔痒,俄罗斯所失与所得相比不值一提。美国对古巴实施禁运50多年,尽管双方的经济体量如此悬殊,尽管给古巴带来了很多困难,但美国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最近终于决定和古巴恢复正常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国家曾经对中国实行禁运,但仍然无法实现全面封锁。首先,香港就留了一个口子,我们很多物资通过香港进口运到了朝鲜前线。其次,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和我们进行正常的贸易。第三,部分西方国家及其企业愿意和中国做生意,我们借此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较少,其他国家封锁我们也不觉得有多大损失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世界工厂”和主要资源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谁还能封锁中国?谁又愿意封锁中国?即使退一万步说,有人利用海上优势在东面成功地对我们进行了封锁,但如果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把向北、向西、向南的通道全部打通,那么这种封锁就将毫无意义,因此就更加不可能发生。

越开放,才越安全;越封闭,就越危险。拿破仑遭遇了滑铁卢,但实际上是败给了自由贸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1 15:19:58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1 16:13:09
其实就是自然规律击败了拿破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