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990 26
2009-02-04
 

我没看过宋鸿斌先生编著的《货币战争》,事实上,在下从来不读某某编著的书,这些书大都有如下的特点:东拼西凑、不成体系、人云亦云。既然内容是东拼西凑,观点亦是他人的,编者也就可以不负责任。一个把自己的观点偷偷隐藏在对别人的引文中的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个懦夫,因为他根本不敢像个男人一样拍着胸口说:“本人文责自负”。

 

但这本书却在中国出奇地流行,在电视台记录下的5.12地震灾区的诸多惨状中,一个废墟中横躺一本《货币战争》的镜头反复出现,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在中国这个国家,各式各样的阴谋论大行其道我是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的。

 

事实上,中国人从来都是彻头彻尾的“人性恶”论者,如果一个人相信他的同事大公无私,相信其他国家心怀善意,他肯定会被人认为幼稚得无可救药。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是否把人想的足够坏。幼儿启蒙读物《增广贤文》几乎就是教你在一个坏人遍地的江湖中如何生存的入门秘笈,我想没有一个民族把人性恶的理论可以实践得这么彻底的。一套《二十四史》几乎就是无规则无底线游戏的最佳教材,难怪M主席可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因为他熟读《二十四史》,对这游戏太熟悉了,太擅长了。几乎每个中国公司都有办公室政治,与人斗,其乐无穷,人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相互猜忌之上。这些思维模式用在处理国际事物中,就表现为彻底的实用主义、现实主义。我在想大部分中国人不会想到也不会相信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的原因中会有道德因素。他们都会对西方政治家的价值观外交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根本不信还有人会为了虚无缥缈“价值观”得罪邻国、损失经济利益、发动战争。他们都会嘲笑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幼稚可笑,或者以道德为幌子,行霸权主义之实,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而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为“阶级利益”服务的学说,更是把这种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没有基本的信任,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相互倾轧之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在非创造性的活动上,思考着如何攫取,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富裕呢。如果我们对其他国家没有基本的信任,国际分工与贸易又如何展开。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之下,国际关系处理的最终结果必然是闭关锁国,而人与人之间就表现为原子化的生存,我想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占据如此漫长的历史,大概是与中国人的这种不信任相关的。这种“被害妄想症”妨碍中国真正地融入世界,更不用说去领导世界。如果一国的人都把其它国家的人想成坏蛋,他们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领导者呢?

 

最后我得说说我所思考的“中美经济大战”,人们常常用日本“广场协定”的例子来论证美国人的阴谋,想叫中国避免日本的覆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根本就是咎由自取。对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在《国富论》中用近1/3的篇幅论证其愚蠢荒谬了。他们的政策如此雷同,就是重商主义,只是名字变了而已。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想得到的当然是它国生产的产品,但重商主义的政策却使他们用辛苦劳动换来大堆货币,在金本位时代,重商主义者换来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而现在,他们却换来大把纸币。如果崇拜黄金还情有可原的话,崇拜一堆纸真的就是罪无可恕了。如果没有扭曲的汇率制度,这两个国家的将有很大一部分产业根本不会存在。但是扭曲的汇率制度却使这些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不敢让其倒下的地步。如果汇率回归正常,这些产业势必倒闭,从而累及其他产业,萧条随之而来。中国已经骑虎难下了,把这样的困境归于美国人的阴谋,当然能让自己心里爽一点,但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考察一些重商主义政策制定的心理动机,大概也可以归于一种被害妄想,如进口替代,想尽可能的减少与他国的联系,减少对他国的依赖。他们却不明白,若对外贸易没有政策干扰,两国必然是相互依赖,不是谁谁离不开谁,而是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如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方法来刺激出口,无异于大萧条时各国奉行的“以邻为壑”的外贸政策,将使金融危机雪上加霜,这样的政策对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来说,是短视而鲁莽的。即便如此,这样的“以邻为壑”根本不能解决中国产业失衡的问题,中国必须为其愚蠢的“新重商主义”付出代价,只是这代价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一次付清或者分期偿付罢了。而日本恰好选择的是漫长的分期偿付,所以会有近20年的经济停滞。中国将选择怎样的方式呢?引用郎咸平先生的话:“我都不想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4 11:35:00
以下是引用wineblue7在2009-2-4 10:07:00的发言:
 

我没看过宋鸿斌先生编著的《货币战争》,事实上,在下从来不读某某编著的书,这些书大都有如下的特点:东拼西凑、不成体系、人云亦云。既然内容是东拼西凑,观点亦是他人的,编者也就可以不负责任。一个把自己的观点偷偷隐藏在对别人的引文中的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个懦夫,因为他根本不敢像个男人一样拍着胸口说:“本人文责自负”。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现在如果一本著作中不包含其他人的观点,那才让人难以接受。最关键的是要能批判的继承。一个作者哪怕能够完整阐述一点点新的观点,那么他的著作就是有价值的。

但这本书却在中国出奇地流行,在电视台记录下的5.12地震灾区的诸多惨状中,一个废墟中横躺一本《货币战争》的镜头反复出现,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在中国这个国家,各式各样的阴谋论大行其道我是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的。

我也很讨厌阴谋论者,他们的很多言论让人感到很可笑。看到这个标题我本来是想进来支持楼主的。

事实上,中国人从来都是彻头彻尾的“人性恶”论者,如果一个人相信他的同事大公无私,相信其他国家心怀善意,他肯定会被人认为幼稚得无可救药。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是否把人想的足够坏。幼儿启蒙读物《增广贤文》几乎就是教你在一个坏人遍地的江湖中如何生存的入门秘笈,我想没有一个民族把人性恶的理论可以实践得这么彻底的。一套《二十四史》几乎就是无规则无底线游戏的最佳教材,难怪M主席可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因为他熟读《二十四史》,对这游戏太熟悉了,太擅长了。几乎每个中国公司都有办公室政治,与人斗,其乐无穷,人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相互猜忌之上。这些思维模式用在处理国际事物中,就表现为彻底的实用主义、现实主义。我在想大部分中国人不会想到也不会相信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的原因中会有道德因素。他们都会对西方政治家的价值观外交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根本不信还有人会为了虚无缥缈“价值观”得罪邻国、损失经济利益、发动战争。他们都会嘲笑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幼稚可笑,或者以道德为幌子,行霸权主义之实,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而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为“阶级利益”服务的学说,更是把这种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不要以偏概全,我朋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人性善”论者,我也相信大多数取得重大成就并得到广大群众认同的人都是“人性善”论者。

因为没有基本的信任,所以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相互倾轧之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在非创造性的活动上,思考着如何攫取,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富裕呢。如果我们对其他国家没有基本的信任,国际分工与贸易又如何展开。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之下,国际关系处理的最终结果必然是闭关锁国,而人与人之间就表现为原子化的生存,我想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占据如此漫长的历史,大概是与中国人的这种不信任相关的。这种“被害妄想症”妨碍中国真正地融入世界,更不用说去领导世界。如果一国的人都把其它国家的人想成坏蛋,他们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领导者呢?

世界上的事情很复杂,很多是事情在正反两方面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证据。你可以举出1000个例子来支持“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在非创造性的活动上”诸如此类的观点,也许我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来反驳它。关键是你自己信奉什么。不要一方面自己说别人怎么样怎么样,另一方面自己也是如此。

最后我得说说我所思考的“中美经济大战”,人们常常用日本“广场协定”的例子来论证美国人的阴谋,想叫中国避免日本的覆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根本就是咎由自取。对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在《国富论》中用近1/3的篇幅论证其愚蠢荒谬了。他们的政策如此雷同,就是重商主义,只是名字变了而已。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想得到的当然是它国生产的产品,但重商主义的政策却使他们用辛苦劳动换来大堆货币,在金本位时代,重商主义者换来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而现在,他们却换来大把纸币。如果崇拜黄金还情有可原的话,崇拜一堆纸真的就是罪无可恕了。如果没有扭曲的汇率制度,这两个国家的将有很大一部分产业根本不会存在。但是扭曲的汇率制度却使这些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不敢让其倒下的地步。如果汇率回归正常,这些产业势必倒闭,从而累及其他产业,萧条随之而来。中国已经骑虎难下了,把这样的困境归于美国人的阴谋,当然能让自己心里爽一点,但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考察一些重商主义政策制定的心理动机,大概也可以归于一种被害妄想,如进口替代,想尽可能的减少与他国的联系,减少对他国的依赖。他们却不明白,若对外贸易没有政策干扰,两国必然是相互依赖,不是谁谁离不开谁,而是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如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方法来刺激出口,无异于大萧条时各国奉行的“以邻为壑”的外贸政策,将使金融危机雪上加霜,这样的政策对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来说,是短视而鲁莽的。即便如此,这样的“以邻为壑”根本不能解决中国产业失衡的问题,中国必须为其愚蠢的“新重商主义”付出代价,只是这代价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一次付清或者分期偿付罢了。而日本恰好选择的是漫长的分期偿付,所以会有近20年的经济停滞。中国将选择怎样的方式呢?引用郎咸平先生的话:“我都不想说了”。

套用一下楼主首段的话。我觉得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就是因为他们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他们说错了,大概没有人会追究他们的责任,最多只是网名骂上两句。而如果预测对了,将来则可以拿出来炫耀。我想各省市及中央的经济咨询委员会的学者们的治学态度至少会比他们要严谨的多。
上面所说的贸易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因为我也没有看过《货币战争》,所以对书不做评价。但是这本书的观点还是了解的,感觉还是有所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4 11:38:00

最近的一些新闻表示,中国很希望能从一些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技术,但是受到那些国家的限制。

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我们不会采用以邻为壑的政策,所希望的是双赢合作(如果你说我被他们的言论蒙蔽了的话,我真的就是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4 11:59:00
以下是引用tao_29在2009-2-4 11:38:00的发言:

最近的一些新闻表示,中国很希望能从一些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技术,但是受到那些国家的限制。

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我们不会采用以邻为壑的政策,所希望的是双赢合作(如果你说我被他们的言论蒙蔽了的话,我真的就是无语了)

我也同意上述楼主观点。如果中国真的像版主所说那样,那中国的经济真的很令人担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4 12:13:00

如果能通过钱购买,得到别国技术,那是十分幼稚的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09:38:00

tao_29:

谢谢,我的言辞确实激烈了些。你严谨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