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442 0
2015-12-17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已占超过一半的比重,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都将是高校中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然而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他们的生活、教学、科研、职称评审、专业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境。
  在一般人眼中,大学老师应该是“知识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三高”群体,然而事实上,高校青年教师却面临着人们不了解的困惑和艰辛。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张剑光等人探析了当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
  从2011年至今,发生了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事件。除了不断发生的“跳楼死”,“过劳死”也不断地在高校青年教师身上重演。有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是高压人群;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并且为缓解生活压力,不少高校青年教师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等方式贴补家用。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校青年教师沦落到如此生活境地?
  1.生活困境
  刚刚毕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几乎没有任何积蓄,却要面临结婚生子、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孩子求学、赡养老人等一系列经济开支。大多数博士毕业后为了谋取更大的发展,选择了高消费、低津贴的名校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青年教师常常入不敷出。
  2.教学困境
  由于扩招、自考和继续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断增加,低课时费却多年不变。加上职称评审方面的“重科研、轻教学”,导致高校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年轻老师就挑起了上课重任。年轻老师由于经验不足、课时太多,无法认真备好每门课,教学质量也无法保障。绝大多数高校的课酬不高,加之科研压力,青年教师在充当了三四年的“教学苦力”后,开始产生职业倦怠,就不再想多上课了,推掉的教学量就又转移到了新来的教师身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连年滑坡与高校排课不均衡有着必然的联系。
  3.科研困境
  大多数高校在奖励、晋升、分配等制度上大幅度向科研考核倾斜,没有科研,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了评定职称以及获得晋升,发表论文、取得科研成果成为青年教师的又一重大任务及主攻方向。然而,青年教师毕竟资历有限,科研成果又有限,课题论资排辈难以获取。
  4.职称评审困境
  高校中的职称评审要求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名额越来越少。对于,无资历、无人脉的青年教师来说,评职称非常难。而且,评上职称也并非就高枕无忧。最近几年,一些名牌院校在逐渐的尝试建立起一套“能上能下”的评价体系,每隔几年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评价,达不到相应职称要求的,就要降级。
  5.时间和精力困境
  结婚买房、生儿育女、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生活开支、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喘息的科研压力、班主任、外出进修、以及杂七杂八的琐屑之事,同时压向年轻老师,能力再强、身体再好也吃不消。时间稍微一长,身体吃不消,心理吃不消,于是就有了过劳死和跳楼等的报道。
  6.角色困境
  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在家人面前要当好儿子、爸爸、丈夫三重角色;在单位要当好新人多做事;在学生面前要当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在科研上要当好教授。一人同时分饰多重角色,且顾此失彼,经常发生冲突,导致了青年教师陷入角色困境:角色冲突频繁、角色关系紧张、角色差距明显、角色压力过大以及角色技能薄弱。这种角色冲突的情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7.专业发展困境
  此处的专业发展困境是指教学与科研的不统一困境。大学里的大部分教师科研和教学是分离的,甚至都不属于一个学科领域。好多老师几乎是全才,什么课都能教,什么课题都能做。结果就是科研成果没有成功的转化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好多高校老师教的课和科研不是自己喜欢的。当老师纯粹是利益驱动。好多青年教师在入职前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一直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少有人能够体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带来的职业乐趣。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拥有如此高的地位的高校青年教师却遭遇了多种困境的尴尬,不得不发人深省。来源:尔湾文化/汉斯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