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80 8
2009-02-05
 


茅于轼

  铁道部为了照顾利用春节出门的所有的人,决定春运一律不涨价,而且今后也不再涨价,受到大众的欢迎。有人说这一决定是铁路方面迫于社会的压力,也有人说铁路是为了讨好群众故意做秀。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做好事的动机。否则还有谁愿意做好事。



  但是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说,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从政策的愿望看,而是从其结果看。春运不涨价使坐火车的旅客得到了实惠,但是他们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并不低。总起来看这项政策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首先,铁路的能力显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虽然加开了许多临时开车,能力还是够不上。结果是很难买上票。买票难的立竿见影的结果是排长队。大家可以在新闻联播中看到各个火车站临时售票处拥挤的人群。票价是便宜了,但是要得到它需要付出额外的排队成本。光是由于排队所花的时间代价,恐怕就超过了省下的没涨价的那几块钱。更何况排了队也未必一定能够买上票。

  车票变成了稀缺商品,就给“倒票”创造了条件。票贩子有了活动空间。一度减少了的“黄牛党”重新活跃起来。他们或者成群结队地大量买进,然后加码卖出。其差价显然要大于没涨价的那部分钱。正常的旅客不能从正常渠道买到票,只好求助于票贩子。他们不但没享受到正常票价的好处,反而还比涨价后的票价更贵了。

  更有能耐的“黄牛党”还能够内外勾结,把车票成批地倒出来,然后抬价出售。这个铁路系统的老毛病治理多年不见改善。甚至于有人怀疑这是铁路内部人故意制造车票的稀缺性,自己手中掌握了稀缺商品当然有利可图。比较航空机票和铁路车票的发售可以看到铁路部门售票系统的落后。航空机票可以买一年内任何始发和到达点的机票,不需要手续费。而火车票除了少数几趟车的都只能买四天内本地出发的车票,还要五块钱的手续费。虽然铁路车票的预售比航空机票复杂(因为有中途下车的),但是按照现代计算机的技术是不难解决的。一般企业最重要的部门首先是市场营销,可是铁路对买票的落后性似乎视若无睹。几十年来基本没有改进。能够做的事不去做,难免让人怀疑是铁路内部人故意制造的买票难。

  由于车票稀缺,产生了假票。春运期间造假票的非常猖獗。公安部门侦察到印制假票的商贩,一查就是几百张。当然假票不一定和春运有关。不是春运也会有。但是因为正常渠道买不到,只好找别的路子。这确实为假票创造了销售的机会。如果不小心买到一张假票,被铁路方查出来,中止了旅行,损失就更大了。

  历经了千辛万苦搞到了票,上得车来,因为多半列车超员,服务质量根本就谈不上了。票价是正常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最后仍然是让消费者吃了亏。尽管这不是铁路方面的本意。但事物有自己的规律,不依照规律,最后是事与愿违。我们还是要想一想张维迎的那句话:评价一项政策的好坏要看后果而不是愿望。

  如果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票价,把票价定在市场均衡上,以上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不会发生。但这纯粹是从经济效率考虑,没有照顾到平等。涨票价对低收入的农民工是很不利的。事实上不存在既能有效又有平等的票价。比较起来去年的办法或许能兼顾一点,即卧铺涨价,硬座不涨价。因为买卧铺的旅客一般不是低收入阶层。即使如此乘硬座的旅客还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车票仍然可能买不到,服务质量肯定要下降。

  增加铁路的运输能力未必是一条出路。因为如果能够满足春运时的运输,平时一定是能力过剩的。对全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浪费。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收入分配方面想办法,或者改变人们的习惯,不要集中在春节时回家。可是这两条办法事实上都不大可能实现。所以铁路春运的问题几乎没有可能彻底解决,只能从现状出发加以改进而已。但是不涨价是不是最佳方案是大可研究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5 15:59:00
楼主我自己就不服气他讲的话,大家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6:27:00
他忘记了分析春节如果不回家而导致的成本。一个人如果春节没回家,他可能把整个春节都浪费了,这个远比排队浪费的时间长。还有可能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那个成本就更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6:30:00
还有一个茅没有提到,如果大家可以在工作地安家,那么春运的压力会大大减小。现在户口制度阻碍了人口的自由迁徙,关于这个华生有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6:47:00

我真不明白,茅老作为这么老的一个老学者怎末净说些愣头青的话?

奇怪,是别人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6:49:00

今年春运一票难求,为北京37号窗口售票员的视频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涛哥都做出批示要求铁道部要想办法解决买票难的问题。

可是,我们等来的不是如何更好解决,而是各种理由的辨白。尤其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先生关于火车票实名制的解释,更是令我如鲠在喉,因此拖着劳累之躯写这篇博文,针对张局长提得几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做一个简要分析,看看到底实名制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张局长的解释不再赘述,详见: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115/106196.shtml

我们逐条分析如下:

第一点,

张局长讲,“实行实名制以后,丝毫不能增加运能”,这点是基本正确的;

但是,减少盲目排队、盲目等票的时间,不是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社会的效率吗?至少,提前知道了已经没票总比在寒风里排队数小时才知道没票要更有效率吧?

张局长讲:“北京西站每天到发的旅客列车280多列,高峰的时候20万人,北京西站每五分钟就要发一列车出去。一般一列车要有2000名旅客左右,现在30分钟旅客就可以全部验票上车。如果我们对每个旅客实行买票、验票都要看身份证的话,我们每检查一个身份证就算2秒钟,2000多人就要再增加将近1个小时,这就会在运能和运量很紧张的环节当中,增加大量的程序性工作。”

这里张局长举了一个很具体的例子,但是,我实在佩服贵为运输局局长,技术上也熬到了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的张先生,竟然思维如此简单,算数恐怕还不如一个初中生,没有一点点统筹学的基本知识,或者就是有意为之,故意混淆视听。还按张局长的数据,我来分析一下:

1、如果在入站口核对身份证,20万人,按两个进站口算,每人2秒,要用20万秒,合计要3333分钟,折合55小时,显然是不现实的;

2、如果在候车室的检票口核对身份证,2000人,一个检票口,每人2秒,则如张局长所言,要用66分钟,折合1.1小时,远大于现在30分钟检票时间;

3、但是,如果要在车厢门口核对身份证呢?每列车2000人,按15节车厢算,平均每车133人,每人2秒,仅用266秒,合计4.5分钟,并且,这4.5分钟是可以摊在进站上车这30分钟内的,因为在这30分钟内,每人平均验票上车时间是13.5秒,有足够弹性增加2秒验身份证。

 

第二点

张局长讲:“车站容积是有限的,24小时中车站的人流很满,如果在这个时候售票、进站验票的同时再检查身份证,就会使局部旅客高度聚集,会引发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势必会在车站广场、售票大厅、进出口造成严重堵塞,危及旅客的安全。客流比较大的时候,一旦引发了拥挤、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按张局长的意思,检验身份证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堵塞,危及旅客安全,同样,张局长把检验身份证的任务天然地强行摊派给了候车室检票环节,当然会造成候车室内旅客高度聚集了,毕竟人很多嘛,如果把检验身份证环节放在西站入站口,还会造成三环交通瘫痪呢!

但是,如果把检验身份证的工作,放在车厢门口验票环节,则根本不可能增加马路、广场、大厅、候车室这些地方的负担,人流会迅速分解到车厢口门前,而在30分钟内,每车厢的133人,是根本不可能造成任何拥堵的。

 

第三点

张局长讲:“从旅客方面讲也会不方便,买票、验票都要看身份证。”

我也偶尔是铁路的旅客,我怎麽一点也没觉得不方便呢?乘飞机买票要姓名、身份证号码、还要换登机牌(现在可以自助了)、还要安检、登机还要捡登机牌,不是更复杂?再说,与能够买到回家的票,能够不给黄牛党几十几百的钱,出示一次两次身份证又何妨呢?

张局长讲:“我们的售票员在卖票的时候,还要打上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这点我更对张局长不理解了,如果说张局长贵为局长不懂技术还有情可原,但是副总工程师,应该是技术职务吧?对技术、计算机技术应该至少懂点皮毛吧?我在IT行当里混了十几年,虽然一直没有搞技术,但是对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也还略懂一两点了。多的不敢说,至少我知道:

1、二代身份证是有芯片的,可以机读的,并且读身份证的设备已经应用很广了;

2、现在售票系统都是联网的,是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火车票都是机打的,售票员出票,目前做的工作有查询车次、车票、收款和按打印按钮几个动作,如果采用实名制,只不过增加把身份证放到读卡器上,和给票的时候别忘把身份证还给乘客这两个动作,并不是要售票员把姓名、身份证号抄写到车票上(万一抄错咋整?);也许张局长会说,那改系统很难啊!实话告诉张总工,只要将客户端软件增加一个读身份证指令和打印姓名指令就足够啦,客户端更新一个版本就可以的,从开发到更新完毕,在北京2个月绝对可更新完毕。

 

张局长讲:“就是要用最快的时间,加快铁路网络建设,旅客出行就很容易买到票,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困难”这点讲的多好啊,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没有在现有条件下用积极的态度处理和解决问题。并且,潜台词是:“领导啊、同志们啊,不是我们不想办法,是铁路投资不够啊!”

 

在这里,我们期待铁道部领导少想点别的,能够为国家,为民生,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排队的乘客考虑,略微动动那么一点点脑子,不要再推三阻四,顾左右言他,切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吧!

 

另附:北京售票点按1500个计算(实际1254个)

身份证阅读器单价2300元;

更新客户端按1000元单价平摊;

合计成本:495万

其他费用及毛利按成本的100%

总投资:1000万

 

全国售票点量按北京的50倍估算,总投资5亿足以。

 

而5亿投资才可以造多少公里铁路呢 ?我想张总工程师局长应该比大家都清楚。


猫爪  金币 +1  金钱 +30  魅力 +20  说得不错!有思想者有论坛币。 2009-2-6 18:01: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