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47 1
2015-12-19

近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领军人物DJI本。

但就现阶段国内应用与推广的实际情况而言,其性价比、实用性上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进行调查与搜索,针对国内代表性的涉农林领域无人机品牌与产品信息进行了汇总。图二:代表性植保无人机产品信息汇总

近8万元的起步价对于国内一般种植规模的农户家庭而言,仍是一个望而却步的价格;同时,虽有相比人工喷洒高出数十倍的高速作业效率为优势,但其平均20kg的最大载荷量与参差不齐的续航时间却为其总体工效上大打折扣。

毕竟在人工喷洒与无人机作业之间,还存在管道作业、拖拉机作业等多种动力方式可供选择。

二、需求方:农业科技看似美好 操作性与实用性却面临尴尬

随着ZF与农业相关部门在科技投入力度方面的加深,“农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保无人机的购置成本。但现阶段而言,据智东西了解,真正引入植保无人机的省市仍集中在农业规模较大、发展水平持中的地区,且多为当地农业局统一购入的方式。

对于需求方的植户而言,这是件利民的好政策;但另一方面,从供应商角度而言,由To C的商业模式转换成To B的ZF生意,这中间的跨度和障碍值得玩味。通过对部分植保行业从业者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在植保机的具体使用方面存在以下痛点:

1. 产品的易维修性。作为喷洒作业的植保无人机,其使用频率较一般领域的无人机产品高出很多,所以故障率与返修率相应提高,而产品的售后服务也成为其销售链中重要的一环,当然,在产品的抗摔性与耐用性能方面首先需要重点加强。

2. 与之适配的飞防药剂。植保无人机机由于喷洒速度快,相比普通农药配比需要更高的浓度,而缺少专业的配比方案与相应的浓度药剂,无疑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实际使用。

3. 产品使用培训。据某地区的农业部门反映,由于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使用上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缺少相应的使用培训情况下,农民根本不能自主准确操作与使用,买来的无人机产品有时也只能束之高阁。

三、供应商:相比产品更看重服务 部署重点农业大省

针对植保无人机在实际使用场景的限制,部分厂家也开始在售后使用与服务方面进行部署,比如,通过将飞机出售给专业的飞防队进行操作、按喷洒面积与次数收取服务费、设置农飞智有气象站以监测飞行适宜条件、结合天气条件和农作物长势规划喷洒量与路线等。

然而,这些理论上的服务措施如何能够切实有效的实施仍值得观望。在重点关注区域方面,植保无人机代表性厂商极飞科技CE0刘斌表示,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更适合无人机作业,现阶段,新疆的棉农将作为其重点关注对象;另外,也会寻找一些有购买需求的合作伙伴,比如农业合作社。

四、总结:植保无人机落地之路任重道远从美国与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逐步发展和改进,植保无人机将为解放农民生产力与提高药用效率、节水率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但一项产业的落地与成熟,仅靠技术和相关厂商的努力远不足以推动。

现阶段而言,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和安全标准及行业规范等法规政策模糊,行业门槛较低,企业鱼目混杂等情况都为均为植保无人机行业的管理与应用形成了阻碍。毕竟技术和产品能够依靠资本解决,而政策与管理事关ZF和国家。

除去在炫技与航拍等消费级应用,无人机技术若能真正落实到减轻农业负担与节约资源损耗上,在公益价值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存在巨大潜力!大疆创新宣布推出一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大疆MG-1农业植保机。

此举一出,既标志着大疆创新在专业级市场的尝新与探索,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在农用领域拓展的热切讨论。随着市场概念的炒热与ZF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继消费无人机市场之后,又一波热钱与团队涌入农用级分领域并不是无可能。植保无人机,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药剂作业。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理论上,无人机植保作业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为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大量人力的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20 09:26: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