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5日公布了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90%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失业人数的增加”。
《证券日报》报道,专家们在讨论时认为,目前经济矛盾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城镇化相比于工业化显得滞后,未能均等享受城镇化福利的农民和农民工,是中国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者。城镇化所形成的需求庞大,要将城镇化作为经济刺激的引导性方向。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当前农民工的主体是“80后”,不太可能回去种地,需要通过城镇化让他们定居,金融危机使得外需高增不可能继续,实际的城镇化需求已经形成。因此,要继续克服政策和能力上的壁垒,而解决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起点和抓手,是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城镇化。
也有专家认为,城镇化所形成的人口流向,将导致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结构和地域分布发生变化,所以下一步的投资安排需要遵循城镇化的路线总纲。
对于中国经济是否反转得问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去年12月的经济数据确实有些许回暖迹象,但这种回暖能否持续,还需要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加以印证。
普遍来看,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在今年下半年奏效的期望较大。大部分专家认为,当前的政策对经济延缓下滑将产生有效作用,这主要体现为“内需主导、消费为纲”。但他们表示,政策奏效所形成的经济反弹,可能并非代表整体经济走势的反转。
这些专家表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的政策难以扭转经济周期性回调的趋势,即政府政策可以熨平经济波动,但难以改变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趋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当前经济处于多个周期的拐点之上,从中期看,中国最困难的时间还没有到来,可能要到2012年,新的增长周期才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