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39 10
2009-02-15

这是我从一个人的博客上转载的。

很想给经济学家上一课

最近,读的最多的,第一是军事类的书,第二是经济类的书。(很难想象,在几年前,电视台的经济频道都被我屏蔽的)给自己找个借口吧——关注生计,关注民生。也经常看类似的杂志,以及电视节目。越看越觉得郁闷。想骂句粗话——很多经济学家,简直就是放屁——不说他们是狗放屁,因为,在我眼中,狗是很有责任感、很善良的动物,我可不能侮辱了狗。我不知道,是他们缺少知识,还是缺少良知,总之,是无知。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中国,这似乎是共识——中国人很喜欢找外因的。而在我看来,内因大于外因,是人祸。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全球股市尚无大动荡之时,中国股市已如溃堤之泄,你赖谁去?我再举个例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全球将近50%,按照这数字,你还能认为中国的经济下跌是国外经济形势引起的吗?

    ——插句题外话,半年多以前,绒布就对奥运会有点抵触心理,觉得那么多钞票,与其办奥运会,不如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比如给中国乡村的每个小学建一个篮球场,当时有些同学就对我有点微词。现在秋后算帐,同学们都想想,那奥运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腾飞?荣耀?那些金牌又代表什么?对了,多少块金牌来着?我是忘了。到今天,过去才150天,忘却那场宏大盛宴的,应该不只我一人吧?

     接着谈正题。我也使劲研究了一把利率问题,研究了一下宏观调空问题。我觉得,那触不到痒处,搁靴骚痒。无论利率怎么调整,无论你怎么宏观调空,最后的接受者,不是国外资本家,不是国家银行,不是企业,而是辛苦谋生的小老百姓——说得直白点,货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购买商品的功能,而最终的购买者,就是那些最大多数的老百姓。无论你怎么拉动内需、怎么调空,只要你改善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就等于改善了内需,反之,无效。

     然而,现实很残酷,中国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只有区区36%,什么意思?已进入世界最低之行列。中国老百姓没货币吗?也不是,中国居民的存储比例是相当惊人的。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出在,中国人不敢花钱,也花不得,有三座大山压着呢。这些,大伙都明白,第一座大山,医疗。据说,中国的医疗投入已经在全球倒数了——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真耻辱。一个普通城市的家庭,存个几十万,挺不容易的,可一场大病,足以让你变成赤贫。你敢花掉你的积蓄吗?第二座大山,教育。中国有多少学生因为没钱而毁掉一生?我没有看到相关数字。我只看到一个数字——是中央电视台说的——2008年中国的教育投入居然只占总量的3%多一点,远不如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巴西。3%是什么概念?想想中国每年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用车的9000亿,你就明白了。

    第三座大山,堪称喜马拉雅山了。房价。我至尽仍不明白,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房价比,数倍高于1:6的国际警戒线,为什么政府还在想方设法的保?为什么没有人出来说句明白话——房价降下去,房子就能卖得出去?莫非在中国也爆发了次贷危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想上世纪90年代,到处鼓励人们买电器三大件,老百姓还真去疯狂地买了,觉得没这玩意就活不起,后果是,迎来了1998年的电器大跌价。

    房价之痛,我是深有体悟的。1997年,我在厦门中心地段买了一套124平米的住房,3350元/平米,当时我工资加奖金大概3000多,付完三成首付,欠银行28万;2001年,我来到上海,当时月薪8000元,周围的房子(静安区,也是中心地段)大概是6500元/平方米,假如我也买124米的房子,首付后就该欠银行60多万了;如今,我改行写字了,每个月也有两三万进帐,同样,上海中心地段的房子也涨到30000元/平米了,假如我买同样面积的房子,首付后我就该欠银行270万!加上利息,还要翻一番。你说,你是我,你会花钱吗?你敢买吗?看似,我的收入增长是追上了房价,可绝对增长呢?一旦买,欠国家银行的越来越多,越发成为国家的奴隶。我属于天生慧根、精力超人、勇猛无前、鸿运当头的,且叫苦连天,大多数同学,能追得上房价吗?

    ——有些投资了房子的同学,不要怕我诅咒房价,道理很简单,失之东隅而已。当国家经济畸形发展时,不可能有谁愿意接这烫手的山药;反之,当国家经济健康时,老百姓的购买力会随之上升,房子也好卖,更关键的是,你手里的货币实在了,能买到东西了,而你在其他方面的收益会节节攀升,假如你不是一个单纯的房产投资客。

    所以,在我看来,即使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早晚也得爆发金融危机,因为矛盾凝结,不得不发。中国就像个古怪的病人,恹恹的,浑身没力,气色顿失。怪天气骤冷,把他扔进保温箱也不解决问题;怪空气太差,把他扣上氧气罩,也不决绝问题。照照X光、上上B超,好像也没内脏的毛病。我说,毛病在于,肾亏,气血两虚。要治,得用中药,先调理脾胃,再补肾补血补气。一句话,解放中国百姓的购买力,那4万亿,补医疗,补教育,补房子。当一个人百事无忧,他干嘛不消费?他干嘛苦自己?悲哀的是,至今中国仍有3600亿美圆被死死套在美国的两房债券里。幸好保尔森接手了,那钱还在帐面上,可万一保尔森脚底抹油了呢?我瞅着悬。

    国,应以怜民为上;国,不可夺民之利。

    当然,假如深究这么多年的改革,为什么改不好教育、医疗和住房?只能说,这其中,纠葛了太多人的利益,而利益既得者,恰恰是能说得话的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一书中,收录了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的讲话,他曾批判到,“有的人认为权力的获得取决于领导的赏识,从而千方百计讨好领导,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见风使舵,投机钻营,什么虚报、浮夸、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只顾个人飞黄腾达,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皆由此而生……他们只知道做官的权力,不知道做官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政府是为人民而生存在,而不是人民为政府而存在;是人民养育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育了人民。”

   这,才是一名公仆应该有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15 22:46:00
读过后觉得是应该考虑考虑,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5 23:39:00
情不自禁的要顶一下啊,说的很好,可叹的是既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还是困难重重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02:13:00

1 文不对题,除了第一段出现了经济学家。

2 只要是牵扯到国家的事情,其实是很复杂的,具体的情况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11:58:00
wo  kao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12:35:00
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